|
物联网发展呈现“政策驱动”特征经过2009年、2010年的大热之后,今年以来,我国物联网发展进入了平静而又务实的阶段,人们关注的话题也从物联网的巨大前景转移至了如何切实解决物联网发展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经过2009年、2010年的大热之后,今年以来,我国物联网发展进入了平静而又务实的阶段,人们关注的话题也从物联网的巨大前景转移至了如何切实解决物联网发展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第二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与去年大会的过度喧嚣和热闹不同,今年大会上人们显得更加理性,正视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主要问题所在、探寻解决之道也成为了主要的谈论话题。 政府埋单成常态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物联网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根据新华社在大会上发布的《2010~2011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2011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2300亿元,比上年增长24%,一些城市的物联网发展步伐非常迅速,比如无锡已经落地了21个国家级重大物联网科技项目,开展了76个领域的应用示范工程项目,今年仅是该市的物联网产业规模总量就有望达到600亿元。 不过,这些光鲜的数字背后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正如无锡市副市长谈学明所言,目前无锡的绝大多数物联网项目都由政府埋单,整个物联网产业离真正的商业化运营还有较大距离。而这并不是无锡一个地方的“特色”,就我国整体而言,政府投资成为了很多物联网项目的启动资金。根据2010年发改委和工信部出台的物联网发展的系列支持政策,到2020年之前中国已经规划了3.86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用于支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除了不惜重金投向物联网外,政府还直接参与了物联网项目的推广,成为了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比如,中国已有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之一,不少一二线城市在建设或筹建物联网产业园。很多城市的政府都在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而“智慧城市”和物联网有着很大程度的重复度和相关性,对于物联网的发展意义重大。 对于这一现象,新华社在发布的报告中提到,多层面的政策投入成为了推动现阶段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最强动力,如果说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属于“市场驱动型”,那么国内更贴近“政策驱动型”。 “政策驱动”不可持续 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叶甜春认为,物联网发展的“政策驱动”局面是由其当前的发展特征造成的。他认为,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仍处于概念、论证和试验,以及攻克关键技术、制定标准规范和研发应用的初级阶段。在这样的阶段,物联网产业发展存在很多问题。 物联网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很多行业应用具有很大的交叉性,但这些应用分属不同的部门,要发展物联网应用,在产业化过程中必须加强各个领域的互动。此时,如果有政府部门出面,那么很多沟通协调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出于这个原因,很多企业选择了有政府参与的项目。 就盈利模式来看,物联网是个新出现的业务,没有现成的盈利模式可循。而物联网发展初期必然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来培育市场,这对于很多中小型公司而言充满不确定性,注重短期盈利的风投更是对此避之不及。正因为如此,中小型企业都选择了政府出资的项目,一是资金上有保障,二是可减少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 在上述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我们看到在物联网市场上,政府这只原本应该“看不见”的手不仅变得“看得见”,而且还成为了主要推手。 在叶甜春看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期靠“政策驱动”是可行的,但是这种模式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物联网最终的持续发展还得依靠“市场驱动”。 一个好消息是,电信运营商目前也成为了投资物联网的重要力量。根据记者的了解,为了推动物联网发展,三大运营商对很多项目进行了大量补贴投资,比如农业大棚、电梯卫士等业务,用户在使用时本来需要支付一笔数量不小的“初装费”,近来运营商自掏腰包,对这些费用采取了减免的做法,大大降低了用户的进入门槛。 当然,仅有运营商的加入还远远不够,物联网的发展涉及复杂的产业链环节,只有各环节协同发展、共同投入,才能带动产业链健康成长。 传感器等短板亟需突破 物联网发展涉及到芯片、传感器、系统集成、软件、平台、内容、应用提供等环节。就目前的物联网产业链来看,全球性的传统信息化和IT领域企业成为了各个领域的重点,比如运营商主要集中在服务层面,且规模较大,系统集成商的规模也比较大,国际领先的平台和软件商重点关注全球市场。就中国来看,虽然物联网产业链上的从业企业众多,但是缺乏本土“旗舰型”企业。 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是,传感器环节是其中较为突出的薄弱环节。叶甜春介绍,国内传感器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基础传感器芯片厂商研发力量薄弱,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标准缺乏,应用领域不广,定位比较狭窄,层次偏低,盈利能力尚不稳定。他表示,国内目前90%的传感器芯片仍依赖进口。 物联网的发展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特点,终端、传感器网络和业务软件是最大的价值点,纯传输通道不到总体价值的10%,如果失去传感器这个制高点,那么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不具备有利形势,所以我国物联网发展亟待攻破传感器这个关键点。 要突破传感器这个关键环节,国内厂商需要做的有很多。传感器公司村田制作所(中国)执行副总裁孙泉介绍,传感器的种类非常繁多,例如气体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透明压电传感器、水分传感器等,不同种类的传感器对工艺和技术都有着不同的要求,此外,很多传感器放置在户外,很可能是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而要研发出耐用又灵敏的传感器则需要一定的技术储备。 孙泉还认为,为了减少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容量,未来的物联网需要将部分数据处理功能放置在末端,即传感器上,因此智能传感器就成为了发展方向。他介绍,国外一些厂商已经开始智能传感器的研发。毫无疑问,这对于我国的传感器厂商而言又是一项新的挑战。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认为,我们不仅要从产业的角度去考虑,更要注重通过原始创新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除了传感器环节外,在通信模块、云计算和中间件等物联网发展的很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为此,叶甜春认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真正实现万亿元级规模的时间节点预计将在“十三五”的后期,物联网万亿级的市场潜力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 共性平台+应用子集 与去年的物联网会议不同的是,此次无论是在研讨会还是展会上都多了一个新的词汇物联网平台。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认为,物联网发展应该走“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道路,而在展会上,三大运营商也展出了各自的物联网平台。 目前我国在大量推动物联网示范工程,刘海涛认为,物联网的示范固然重要,但不是物联网最关键的环节。他分析,物联网发展具有分散化和小众化的特征,比如不同行业、不同场景可能都需要不同的应用,而这些应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物联网产品形态、系统的应用和感知的服务是多样化的。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即物联网的市场空间非常大,但是被应用分成了众多的小块,如果不克服这个问题,物联网仅仅成为中小企业或者小企业集群做的事情,那么物联网的规模注定上不来。 刘海涛用微软的例子打了比方,他认为,微软没有做控制软件、管理软件,仅依靠操作系统占领了软件业的制高点,五花八门的应用软件中Windows操作系统是不变的。物联网也是如此,不管人们在哪里使用物联网,总有60%~70%是一样的,把一样的东西凝练出来,称之为共性平台,然后把不一样的东西以及和用户直接相关的东西单独作为一块,称为应用子集,这样物联网就形成了“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架构。刘海涛认为,共性平台是关键,谁把共性平台攻下来,谁就能占领物联网产业化的制高点。他介绍,目前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已经开始构建物联网共性平台,目前为止共性平台的主体部分已经完成,而且在局部区域已投入使用。 做平台也成为了运营商的共识,在展会上,中国电信推出了物联网综合平台、中国联通推出了物联网公共平台,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许利群介绍,中国移动在医疗健康等领域也形成了提供平台的模式,可以说,提供平台已经成为了运营商的共同选择。除了带动产业发展外,平台模式对于运营商的提升也非常明显,许利群表示,通过提供医疗健康平台,中国移动实现了从“哑管道”向“智能管道”的转变,建立起了数据采集分发、处理和方案提供等三方面能力。 Link: 物联网新应用一瞥 本次物联网大会上,一些有趣的物联网应用进入人们视野,给观众带来了全新感受。 智能试衣镜 中国电信在本次展会上展出了智能试衣镜业务。智能试衣镜运用了RFID技术,顾客只要站在镜子前,通过手势操作屏幕,就可以体验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的效果。这样,服装店店主不用在店里展示很多衣服,只要有一面智能试衣镜就可以让顾客试穿成百上千套服装。 智能胶囊 智能胶囊具有拍照、传输、控制、能源管理等功能,可实现5毫米近距离成像。人们只需要像吃药那样将智能胶囊服入体内,胶囊就可对肠胃、小肠进行观测,所需的功耗非常小。相对于胃镜而言,智能胶囊使用起来非常简便,造成的不适大大降低,观测的精准度和范围则大大提高。 物联网冷藏车 近年来频发的疫苗事件让人们认识到了安全运输药品的重要性,本次展会上出现的物联网冷藏车就是针对这一问题推出的方案。冷藏车具有卫星导航、温度监控等功能,不仅能帮助医院清楚掌握疫苗的行踪和线路,而且能有效控制温度,防止疫苗变质的情况发生。 责编:孔维维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