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号”CEO谢德勇:移动医疗仍处早期,只有保持高品质才能最终胜出谈到移动医疗,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和资本方眼睛都会一亮。没错,医改、看病难、O2O,任何一个热词都可以是移动医疗火爆的理由。 本文关键字: 移动医疗 谈到移动医疗,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和资本方眼睛都会一亮。没错,医改、看病难、O2O,任何一个热词都可以是移动医疗火爆的理由。 在雨后春笋般的各类移动医疗公司中,主打“精问诊”这一细分领域的“专家号”如一匹黑马,越来越受到关注。短短几个月时间,已获得数百名国内顶级专家的认可和入驻,并因直击“看病难”这一痛点而深受用户喜爱。 最近,记者走近这一国内首个顶级专家精选平台,与创始人、CEO谢德勇进行深聊,听到了这位早在1997年就开始在互联网领域打拼的老兵的移动医疗新梦想。 初心:让国人看病更方便 谢德勇属于国内较早进入互联网领域的一批先行者。他199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专业。曾经参与组建了多个媒体平台,在ZDNet(现CNET)、赛迪网等知名网站任职,后又担任《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副总经理。 在新的创业征途中,他为何选择了移动医疗这个领域呢?谢德勇告诉我们,创办“专家号”的出发点其实很简单,是源自于一个长期困扰他个人的问题:父母年龄大了,身体不太好,但想找个好点的医生看病,过程往往非常辛苦和麻烦。线下医院人满为患,好点的专家根本排不上号。而通过线上平台去找,又发现目前的移动医疗项目杂乱无章,医生良莠不齐,很多平台只是打着知名医生的幌子招揽用户,但根本提供不了真实的服务。 他深知,类似这样的“看病难”问题,绝不是个案。有没有可能创办一个可靠的平台,让顶级专家入驻,让有需求的患者很轻易的联系上需要找的专家? 对移动互联网有着敏锐嗅觉的谢德勇,认准了创业方向,他并没有拘泥于太复杂的规则和行业限制,而是直接从用户的需求和真实困难出发去考虑。他坚信,只要真正能解决用户的普遍痛点,提供真实可靠的服务,就一定会有巨大价值。 移动医疗谁占鳌头?还没发现 根据易观智库《中国移动医疗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已达到30亿元,预计2017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统计则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共有2000多款移动医疗APP上线。 尽管移动医疗项目一夜之间大量涌现,一些平台服务的雷同也让这一领域很快呈现一片红海,但在谢德勇看来,目前,用户对移动医疗工具的使用还非常有限,移动医疗行业仍然处在一个非常初级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国内进入较早的公司,还是国外发展较久的公司,都还难以称之为行业霸主。移动医疗发展初期,只有那些定位精准,服务到位,真正解决用户痛点的平台,从可能真正获胜。 而从“专家号”的最初定位和目前的发展势头看,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方向,也得以走上一条稳健而高速的发展道路。沿着既定的目标和战略,“专家号”正开拓出一片高端移动医疗的蓝海。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谢德勇的信心和底气还在于,定位于高端“精问诊”的“专家号”平台,还能发挥出一定社会价值。此类高端移动医疗平台将为医生的多点执业提供新的平台基础,也给了顶级专家更多想象空间,对于国内医改提供了更大的推动作用。从长期看,对医疗行业改革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 移动医疗必答题:专家怎么找?商业模式是什么? 很多创业者在选择创业方向时,都考虑过移动医疗,但一些人在面对这个领域的几个必答题时,却无法给出让自己满意的答案,而只好退缩。专家如何拓展,商业模式是什么,如何规避政策风险,面对这些必答题,谢德勇的答案又是什么呢? 专家拓展是很多人对移动医疗打退堂鼓的首要问题。“专家平时看病已经够忙的了,怎么还会有时间来线上给人看病呢?”“专家号那么难挂,专家怎么可能还会在线上给人加号呢?”谢德勇创办“专家号”初期,曾多次听到过这些质疑。 但经过深入知名专家群体了解后,他发现,面对移动医疗,处在医改环境下的医生们大多对新事物并不排斥。不仅如此,一些较为敏感的知名医生还非常积极主动,对他们而言,移动医疗是医疗产业发展的必然,而他们要做的,是要找到自己真正心仪的平台来入驻,让自己的专业能力发挥出更大价值。而“专家号”平台的高端定位无疑非常有吸引力。 谈到商业模式,谢德勇坦言,目前在移动医疗领域,并没有出现特别成熟的商业模式,毕竟移动医疗还处于一个新兴业态。但大家依然很看好,就是因为它存在着无限的想象空间。只要方向正确,团队过硬,就有很大的发展机会。现有的广告费、中介费、增值服务等,都是“专家号”也可以考虑的方式。 谢德勇认为,整个医疗还处于早期阶段,从业者所要做的就是不停的摸索和探寻,找到最有利于用户的方式。当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意识、人的使用习惯和观念发生了变化,时点就出现了,相关规范会出来,整个行业也会进入爆发式增长。 责编:胡雪妍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