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畅享对话,倡导专业,畅所欲言。各位会员,大家好,今天我们非常有幸请到了百合网的线下业务部总监刘晓军,刘总,刘总跟大家打个招呼。
刘晓军: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主要是聊一下CIO的成长这方面,我想请您先简单以自己的方式跟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
刘晓军:大家好!我是刘晓军。属于70年代生人,在IT行业可以算老兵了。从1986年开始就接触计算机,那时候在苹果2上写程序,到现在一晃已经30年了,这一辈子没学会干其他的,结果就这么“苦逼”的干了30年的IT。
至于爱好,实际上工作也比较辛苦,年纪也比较大,没什么爱好了。现在就有一个梦想,希望在我退休前,有机会能够以私人飞行员的身份驾驶单引擎飞机做一次环球旅行。
主持人:刘总对飞机这方面非常懂行。
刘晓军:比较感兴趣。
主持人:以后有机会可以再多聊一下。
刘晓军:可以。
主持人:那么,我想先请您介绍一下您是怎么走上信息化建设这条道路的,你在学校学的就是这个专业吗?
刘晓军:也不是,刚从学校毕业是90年代初的时候,计算机不像现在那么普及,从企业角度来说都是非常金贵的东西,也没有太大的机会在企业里面搞计算机的工作。通常都是走现在软件公司这条路,从程序员开始。怎么会走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路,是一个很简单的理由。因为觉得自己30多岁了,年龄、体力、精力可能都跟不上年轻人了,不太适应软件公司这样比较高强度,高节奏的工作,所以就从乙方企业跑到了甲方,来做企业信息化的工作。
主持人:在您转型过程当中,有没有让您印象非常深刻的经历?
刘晓军:有,肯定有。在甲方企业做企业信息化工作和乙方企业里搞开发或者开发管理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首先,是要对自己的业务有一个快速的学习和了解,这样才能适应这个企业对信息化各种各样的需求。
那时我转到了一家医院,医院的信息化和传统的企业不一样,我们又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对于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匮乏,很难和这些医疗行业的从业人员形成共同的语境。所以,在这个时间段里,这份工作给了我一个很难忘的经历:快速地学习一门全新的知识。那时候记考勤,每个月实际打卡工作时间,应该是月均接近240个小时左右,基本上天天都在工作。那时每天都在医院各个科室去学习业务知识,和IT没有很大的关系。但也正是因为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了解到医院的业务,也使当时这样一个转型工作比较顺利。
主持人:您提到的学习能力对于现在的CIO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现在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所有公司都在向互联网转型,百合网可以说是一个纯正的互联网公司。说到信息化方面,针对所有的互联网企业,他们的信息化有什么特点呢?
刘晓军:互联网企业不像传统企业,可能是有一些实实在在的产品或者一些服务,它大量的产品都是数字式的东西,它可以被快速地制造、销售,也可以快速的退出市场。互联网企业面对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产品更新迭代都非常快。而且,互联网企业的主要生产力就是IT技术人员去做一些互联网产品的研发工作。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说,这样一个新兴的行业,快速迭代类型的企业里,它往往对于企业管理的流程制度可能并不太关注。而企业信息化重要的是:虽然也要去做一些快速的变化,但是更多是管理流程要相对稳定,这样才能做好信息化的工作。这个和互联网企业的基因有一些不太符合。我推测很多互联网企业在艰难创业开始的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倾注在内部管理这一块。这就会造成,当企业度过了生存期以后,将面临大量的数据资产、流程制度的多变之后遗留下来的问题。现在也包括百合网在内,有很多互联网企业的精力都花在补过去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这一块对于信息化的挑战会比较大,因为它不针对一些特定的东西。比如说制造业工厂,有原材料,有半成品、成品,都是看得到摸得到的东西。互联网上很多东西,一台服务器下线以后,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很多事情,真的就淹没在历史里面,这给后期工作也会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主持人:您有什么解决的对策吗?
刘晓军:说实话也真没有太好的解决对策,不管是做什么样的工作,要想解决过去的问题,只能沉下心,从历史当中慢慢梳理,而不能太着急。当然,以前在一些传统企业工作的时候,带给我的一些对于企业管理流程经验,以及在转型之后也读了一些书,这样积累还是能够帮助我去发掘这些问题,去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只有一条路,就是实干加苦干,应该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主持人:对,一步一个脚印。刚才您说互联网企业流程把控没有传统企业这么标准,没有这么实体化。在这方面,传统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具有这些优势,传统企业在转型互联网的过程中,这个是不是属于他信息化方面的一个优势?又需要进行怎样的改建从而来进一步促进传统企业向互联网来转型?
刘晓军:这个问题很好。就我个人的理解来看,传统企业里多年发展积淀下的管理心得和经验,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当然,事物是有两面的,我们是先说好的,财富这一层面。企业在转型互联网、接受互联网、拥抱互联网的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能轻易的放弃掉自己的优势。从计算机的角度来说,所有的信息系统,关键是对已知的、客观存在的事物用计算机的方式进行一次再描述。基础的现实的工作做得越扎实,转化到IT层面来说,往往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说,把自己这些东西放弃了,首先,作为绝大多数的传统企业来说,他的经济实力、财力投入不足以向互联网公司一样去支撑一个庞大的研发团队。自己的优势丢失了,用自己的弱势去和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去竞争,肯定会输得很惨。从第二个层面来说,过于稳定的流程制度等等,有时候也是一种负资产。他会扼杀掉人的创新能力,这个是传统企业在转型互联网当中一定要正视的一个现实。比如可以引入一些鲶鱼效应,能够把传统的利益链划分给清楚一些,以此来帮助企业转型互联网。比如团队或者这个板块,能够在一个相对创新,不那么守旧的机制下去做好互联网的转型的同时又要保留好自己的底蕴。有一些传统企业可能在谈转型互联网的时候,希望打破以前所有的东西,就像以前说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肯定是有一些糟粕的,但一定也是有精华的,你不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扔掉。
主持人:我们说到传统企业,信息化已经做了这么多年,企业内部应用一直叠加,可能有很多套系统。现在很多企业都面临整合的问题。对于整合的问题您有什么看法,或者说您有什么解决的观点和想法。
刘晓军:整合是一个,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一直会被很多从业人员去谈及、去追求的一个目标。不管怎么说,中国企业整体信息化的道路起步还是比较晚的,到今天都不能说大多数的企业消除了信息孤岛。当然信息孤岛只要在企业内存在,就一定会拉长生产链、降低效率,不容易去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不容易客观地去评价和衡量问题。你建的系统越多,就一定要考虑集成的问题。集成不那么好做,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很多东西在集成之初,甚至于在采购或者开发之初,就一定要规划和考虑到集成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去做解决方案。其实在大多数的传统企业IT部门来说还是比较弱势的。往往在做信息化投入的时候,就过于考虑成本的问题,对于未来的集成整合这方面要求就会放的比较低,这个就比较痛苦。说白了,其实也没有一套很好的解决办法,没有一个标准去解决这个问题,更多还是要靠企业IT负责人或者IT团队个人的职业操守、对IT的认知、对企业业务的认知能力,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这在之中只能是徐徐涂之,没有一贴良药一吃就灵的。
主持人:那么对CIO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刚才您也提到了CIO要了解企业的业务,就像您刚才说您转型到医院,首先做很多工作就是为了了解医院的业务,这对CIO的工作和规划都是很有帮助和必要的。早先,企业做信息化要求CIO对技术懂得比较多一点,这些年来大家都发现了,业务知识更重要。现在信息化可能是业务驱动而不是信息化技术驱动的,这样对CIO是不是一个挑战?
刘晓军:这当然是一个挑战,我记得有一年做过一个统计,好像是说医疗行业的IT一把手,大概有百分之四十几是我这样纯IT出身的,还有百分之三十多是医疗业务出身,剩下一部分是后勤职能部门出身。在这里面大多数的IT人,从学习时开始,就已经养成了一种技术思维,这个技术思维经过很多年的积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会被模糊化。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般都是从技术角度来看业务。但也是一样,有他的优势,也有他的劣势。优势是逻辑判断能力非常强,分析能力特别强。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向切进去,是可以很快理解到业务,尤其是从软件研发角度出身的人,他的抽象能力、分析能力都会帮助他去更快学习业务。同时,对于业务并不完全是像计算机那样,一加一一定等于二,这个无论在研发、生产、销售、市场等等各个环节都是一样,缺乏艺术思维,本能的可能就会对CIO了解业务带来一些障碍。
主持人:现在企业信息化像您刚才说到的是以业务为导向,现在业务部门对信息化掌控程度可能会大一些。比如业务部门想要用这一套,信息部门说这个,业务部门是不认可的。CIO怎么来保证对企业信息化的掌控力,虽然是业务并重,但是IT部门来整体掌控这件事情,而不是把话语权让业务部门夺去?
刘晓军:这个话题也真的很可悲,可能每天都在全国各种类型企业里面上演的场景,业务部门说要买一个什么软件,说实话这样的事我也曾亲身经历过,业务部门要部署一套系统,他去做决策的优势是他对自己的业务会更理解,缺点是业务部门他只是“屁股决定脑袋”,他只站在他自己那一块,一定是这么一个情况。IT负责人怎么去破解这个难题,应该是从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个,要培养自己的全局观,你是为整个企业负责,而不是为一个业务部门提供支持和服务。所以,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应该向公司企业更高层展现你为整个企业利益价值最大化负责的这样一个思维和分析判断,这是最基本的。第二点,还是回到业务上,应该想办法和业务部门去取得共同的语境,而不是他说他的业务需求,你说你的IT需求,这样大家永远都说不到一起去。业务部门又比较强势,最后老板肯定是听业务部门的了,你就只好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拱手相让了。企业信息化负责人不能说要比业务部门更懂业务,但是至少要和他有共同的语境,才能讨论到一起去,能提得出有价值、有建设性的意见,说服业务部门成为你的战友而不是对手。我想做好这两件事,基本上是可以达成一定的效果。
我们为什么要拿主导权?有的人在想,假设财务部门要买一个财务软件,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用了很多年的用友,他希望买用友的软件。有的人就想,我为什么一定要推荐他买金蝶呢?那样是不是有很多事,很麻烦呢?反正他自己用,就让他做决定吧。财务软件可能是一个特例,但在其他大多数的软件系统来说,如果没有经过一个统筹的考虑,单纯为一个业务部门配一个部门级的软件,在未来集成中要用到这些数据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回到第一点,我们希望拿到这个主导权而不是彰显自己的权力,而是为了整体公司企业的利益化考虑,站在我们专业的角度去思考。
主持人:刚刚您也提到在沟通和业务方面现在对CIO都有更高的要求。这对CIO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因为企业对信息化方面越来越重视,CIO在企业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了。但是,这也是一个坏的时代,对CIO的要求每天都在刷新,这些新技术,新理念,每天都在对传统思维进行冲击。您在这方面是不是有压力?
刘晓军:压力肯定是有,一直在说做IT很苦逼,就是这个道理,每天都是新的。好在比以前从事一线的,比如软件开发这些具体工作来讲压力会小一些,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就我个人来讲,我是比较喜欢学习的,这几年先后在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包括香港大学读了不少书。我觉得去学习一些新的事物,对我来说:第一,不是太难的事。第二,现在我们学习和了解的,并不是每一件事一定会做,更多是去关注这个事物发展的前景、它的内在逻辑、它背后潜在的价值等等。具体干这件事情,都是团队里面其他同事去做。所以,有压力,我不觉得很大。
主持人:面对CIO转型的问题,您是怎么看的?您是不是也有一条自己的转型路径已经规划好了?
刘晓军:我觉得转型是一个伪命题,大家都在谈转型,转什么呢?创业?还是COO?CEO?或者是什么?其实,不存在转型这个话题。说这个话题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你自己适合干什么。对我来说,第一,我不创业。我认为打工挺好,这是我一贯的观点。第二个,可能由于我个人的性格或者是我自己的爱好,我也不希望去做太多非我专业以外的工作。我可以做,但是我并不是太接受去做类似于像COO、CEO这样的一些岗位。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我觉得我能把这个事情尽可能在我职业生涯里面做到我自己的最好,我就很满足了。剩下的,可能会觉得不是很感兴趣,剩下的我觉得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能多出去走走,多结交朋友,多获得一些新的知识,新鲜的事物,可能对我来说更重要。至于其他的一些转型,从CIO转到COO,CEO这些,有成功的案例,但是很个别。包括CIO出来创业,真正做到企业规模达到一定规模的,其实也并不太多。所以,在热烈的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有这个想法的一定要先搞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自己能干的是什么,你具备什么。有些人天生就具备销售能力,他从现在这个岗位慢慢去扩展自己工作的范围,最后能走上CEO的岗位,这不存在转型的问题,而是自然就可以。只要往这个方向去发展,就有机会去做到。但是,如果你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你一定要去学会这个能力,一个对你很陌生,很困难的事情,我倒建议不如把这一份精力放在做好你自己现在自身的岗位上面。
前段时间我知道有一个话题一直在讨论,说CIO是不是马上要寿终正寝了,面临了很多挑战,因为马上要寿终正寝,很多人在想我怎么办,我是不是转型。其实这个话题是有连贯性的,我觉得CIO不会寿终正寝。大家制造话题,说CIO的I是information还是innovation,或者是什么。总之,绝大多数的企业在未来仍然是需要有这样一个岗位的,这样一个职能的人去从事这样的工作。不会因为有云计算之类的,就让CIO失业了,就没有这个岗位需求了。至少在我可见的未来,我看不到这种可能性。所以,我也建议大多数的CIO朋友们,其实没有必要纠结在转型这个话题上。
主持人:刘总对自己的定位还有未来的规划都非常的清楚。刚才您也提到了CIO转型CEO这个问题,您可能说这不是一个转型的问题,但我最近的确是看到了很多报告都显示在整个公司里大家都认为CIO是CEO一个非常有力的竞争者和接班人,CEO也要具备CIO的思维,我不知道您对这个观点怎么看?
刘晓军:我同意,从一个信息化从业人员角度来说,我非常希望我的CEO是具有CIO的思维,这样我的工作开展会非常的方便,有共同的语言。但绝大多数的情况不是这样的,CIO成为CEO这个岗位的有力竞争者,这个事情还有待于中国企业经营管理大环境继续的成熟和完善,也有待于目前这一代IT从业人员不断提升自己自身的素质。说白了,让老百姓看到你的价值。这种情况也许在国外,或更成熟的国家会有更多的机会,今天在国内我仍然不觉得现在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当然,永远不排除有个案,而且是非常成功的个案,但是个案毕竟是个案,马云也就只有一个。
主持人:今天刘总也分享了非常多。最后我想请您给各位还奋斗在信息化建设前线的CIO或者技术同胞们,来一个总结性的建议,给他们一些鼓励或者一些建议。
刘晓军:就像刚才您说的那样,这个时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的职业前景只会比现在更好,不会比现在更差,更不会在可见的未来被终结掉。我想,继续奋斗在这个领域的各位朋友是可以放心的。而且,随着社会越来越成熟,相应的薪酬待遇工作回报也会越来越好,它的前途和钱途都会越来越好,这是一个好的年代。同时,这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因为各种各样的说法、思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现在传播得越来越快了,我想只要你今天还在这个行业里,我就建议不要自己把自己搞乱了,坚定自己的目标。无论你是CIO或者通往CIO的路上继续往前走,还是你准备走上其他的道路,你只要坚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并且为之不断的努力,我觉得一定是有机会实现的,无论困难有多大。
主持人:感谢刘总,刘总最后也给大家描画了一个非常光明的未来。
刘晓军:我觉得这不是画了一个光明的未来,未来一定是这样的,每个人的未来一定是很光明,究竟有多光明,取决于你的努力程度。
主持人:只要努力就可能成功。
刘晓军:对,只要努力就有可能成功。
主持人:感谢刘总今天的分享,相信刘总的分享让大家受益匪浅。今天我们的畅享视频就到这儿,感谢各位会员,谢谢大家。
刘晓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