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博士:影响教学信息化的六大因素信息技术能否改进教与学?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类似在我国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本源性问题,困扰着很多教育决策者和一线的校长、教师。近日,在全国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的论坛现场,本刊就相关问题采访了美国教育发展中心儿童与技术研究高级专家丹尼尔·莱特博士。 丹尼尔·莱特(Daniel Light):美国教育发展中心儿童与技术研究所高级专家(Senior Scientist at EDC’s Center for Children and Technology),多年从事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研究,具有丰富的国际项目实施经验。 信息技术能否改进教与学?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类似在我国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本源性问题,困扰着很多教育决策者和一线的校长、教师。近日,在全国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的论坛现场,本刊就相关问题采访了美国教育发展中心儿童与技术研究高级专家丹尼尔·莱特博士。 问:您对技术与教学的关系怎么看?技术的应用一定会对教学产生很好的效果吗? 答:作为一个研究者,我也经常被这个问题困扰,但实际上有很多的研究表明,技术确实是能够改进学习的。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想成功的话,必须要正确地使用技术,即使到现在,我认为很多项目并没有恰当地在使用技术。所以,我引用了新西兰的一个教授研究的4000份报告,然后我发现“六个因素”在影响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更恰当、更好的应用。 问:“六个因素”是什么?您认为,哪个或哪几个是主要的因素? 答:第一,教师能否利用技术做不同教学的策略规划,让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更多的学习内容。让课堂教学从单纯教师教的过程转变成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互动的过程;第二,教师能否接受良好的、系统的培训;第三,技术能否真正帮助学生实现不同方式的学习;第四,技术能否让学生更有自主性、自觉性、自主和自动地学习;第五,技术能否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小组学习;第六,技术能否帮助到老师更好地去获得学生的一些反馈,尤其是及时的反馈。 这“六个因素”我认为对教师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老师把技术真正用起来。第三个因素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去学,我认为也是比较重要的。 问: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以前是教师“一言堂”的“人灌”,现在变成多媒体的“电灌”,您怎么看?美国面对此类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答: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在美国也有这个问题。比如说在课堂上用PPT代替了某些工作,然后相当于是用技术纯粹代替原来教师做的事情,课堂实质上没有发生较多的变化。这个跟我刚才讲的第一个因素,就是帮助教师能够去提供更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这一点根本没有实现,所以再先进的技术也是很难发挥它的效果。在美国,因为聘请教师的成本很高,所以会增加一些电脑减少教师数量,但是教学是学生和老师互动的过程,所以简单的“电灌”效果肯定不好。 问:您刚刚谈到了互动,其实在中国,大班额的现象依然存在,当一个班级有100个学生的时候,如何实现一对一的互动?信息技术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答:首先,假设教室里应有的技术设备一应俱全,那么,教室里的反馈系统会很有帮助。如果班额这么大,老师问一个问题,有一个学生在那里回答,那他根本不知道其他99个学生是什么想法。但是我们现在通过手机、通过电脑,或者通过一个投票系统就能够实现,我有一个问题问下去,所有学生就在里面回答,那老师就知道里头有多少个学生是知道的、哪个学生是不知道,或者谁是什么情况。这样一个系统对大班额很有帮助,老师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去讲课,讲完以后他就知道学生掌握的情况怎么样了。而且在这里,不是说学生不懂要受到惩罚,而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节奏,然后老师去适应学生,让学生更多地投入和参与到学习中去。 另一个例子是新媒体的应用,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一所学校,他们这个班级有一个共同的系统空间,然后老师在上面发了一个关于对美国内战你有什么想法的帖子,结果系统空间里共有1400多个回复,大家在上面互相讨论。这样老师就知道学生们是怎么想的,而且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心里头都会很兴奋,在上课的时候也会积极参与。这个其实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一个电话就可以实现。所以,即使是很大的班额也可以做到互动。 问:美国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学生的评价? 答:我可以举三个例子。一个是刚才一开始说的反馈系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还有一个是大学入学考试,它实际上是基于计算机的,而且是比较智能的。比如学生回答的时候,如果问题都答错了,那接下来的问题就相对会简单一点,如果很好地回答了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可能下一个会回答更难的问题,这样统筹来看这个学生的整体水平如何。还有一种应用是他们现在也在考虑基于计算机的考试,针对年级的,每年有一个年级的考试,以后也是希望用计算机来实现。 责编:罗信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