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个人品牌之造反有理论

作者:daniel.yang
2007/4/24 8:42:38
本文关键字: 角色认知

  首先声明,本文不是“反动言论”,不是愤世嫉俗之语,也不是开辟新天地的高深理论,它完全出于笔者对于个人职业生涯走向的思考,也是处于困顿之中追求突围的积极发想,希望这些想法能够为读者朋友带来一点点启发。

  关于这些创建个人品牌的思考起源于一个电话……

  这个电话是一个同学打来的,这个电话响起的时候,我脑海里出现三幅画面,其中之一是:“一个穿着破旧西装的年轻人蹲在兰州街头,他的面前放着一个帽子和一张纸,纸上写着崆峒派传人看命算卦”;另外一幅是:“他在宿舍秉烛夜读,认真钻研资治通鉴”;最后一幅是:“他踌躇满志,坐上南下的列车,进入一家巨大的上市公司工作”。

  他电话的内容是,“你好呀,我现在在上海创办了一家管理咨询公司,正在为一家规模不小的企业做全面诊断。”听到这里,我有点惊异,因为以前的几幅画面与现在的一副画面怎么也形成不了联系。我曾经感叹他能够进入一家颇具规模的公司,同时也暗自庆幸自己的公司更好。中间通过一次电话,因为进入一个大公司,发出同样“侯门一入深似海”的感叹。而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我不知道他是怎样“突围”的。

  我与同学进行了进一步交流,也产生了一些“怀疑”和“突围”的思想,这些思想就构成了这篇文字。怀疑之一是,“我们作为员工是不是经常不由自主的在企业内部形成共同意识,从而把个人意识淹没在集体意识之中”?怀疑之二是,“我们是不是为了长久的在某个大企业做下去而经常产生让企业为自己创造归属感的想法”?怀疑之三是,“我们是不是需要企业为自己设计职业生涯的定位,而这个定位在企业是有局限的,我们安于这种局限?”怀疑之四是,“我们是不是经常有默默无名的感觉,而对于自己各方面能力无法展现而感到苦恼,而且感觉身处重围”?

  对于要创建个人品牌的你,不能轻视以上问题。审视个人品牌属性,你作为一个产品,你的思想特点淹没了,你归属于一个领域的想法产生了,你的能力极限确定了,你外延的个人品牌接触点被包围了,那么,个人品牌从何创建?很显然,“要造反,造反有理”。

  淹没与反淹没

  你隶属于一个组织,特别是处身大企业,你甚至隶属于一个简单的流水线,制造一个小小的元部件,用电脑打印一个小小的发票,这就是你的工作,不是你不优秀,久而久之,你被淹没于一个浩瀚的海洋。

  在一个相对自由的领域,比如在大学的校园里,你曾经拥有什么样的个性?诗人?作家?社或活动家?叛逆者?诚实的人?领导潮流的人?篮球明星?管理者?你的身份曾经很有象征意义,可能在这里,你逐渐失去了光环。被淹没了。

  这个环境是不自由的。它仅仅是一个组织,一个有边沿、有纪律的组织,更多的时候不具不开放性,它像一个木桶,你只有足够高,才能够伸出触角,看一下外边的世界,也让外边的世界顺便看一下你。

  笔者曾经从事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免不了被记者提几下名字,如“某某表明”样的新闻,但是公司高层看到后,马上命令换成老板的名字,这本来无可厚非,因为一个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不能有多个声音叫喊。可是要知道,许多时候,连夜赶稿,写的文采飞扬,思想闪光,但这劳动不是你的,你不过是一个“枪手”罢了。只好自怨“身在此山中”。

  要创建个人品牌,你必须反淹没。找回你自己,在相对自由的组织,你曾经拥有什么有意义的身份?那么,从现在开始,对你的个人品牌进行“意义管理”,拔高你人生中本真的品质,心理学家荣格称之为“原型”(archetype)。他认为,全人类都拥有一份超越了时间、空间和文化等表面差异的共同心理遗产。源自西方神话的常见原型有12种:创造者,照顾者,统治者,弄臣,凡夫俗子,情人,英雄,叛逆者,魔法师,天真者,探险家,智者。如你原本可以成为一个经济学家或一个文学家或一个新闻工作者,按照你的兴趣重新定位,冲出“淹没”,从制造业或者其他企业的藩篱中伸出触角来。

  反淹没之后你可以走得更远。

  归属与反归属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在这个公司没有归属感!”你所要的归属感是什么?从人力资源理论分析,你想得到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你想得到工作经常被肯定的精神激励,同时你还想得到优厚的物质待遇,想老有所养,想让这个企业、这个地方成为你一生工作、居住的家园。

  归属感是虚伪的,这种虚伪很可怕,它常常为我们创造我们可以终身安乐的假象,这种假象在你奋勇工作的同时也淫没了你的优势,某种程度上来说你成为企业这个巨大机器的一部分,机械化的工作常常代替勤劳的思考和创造。

  很少有一个企业值得你终身去奋斗,一个人在一个企业的职业生涯最多有20年,但是20年的奋斗也仅仅换来你只有能力而且只会为这个企业服务的宿命。

  使自己对某个企业产生归属感是愚蠢的。因为职业生涯不应该是纵向的也不属于个体企业,它应是水平的,属于一个行业或者一个领域,只有在这个行业产生归属感,你才可以称得上有了个人品牌。

  所以,个人品牌的外延范围是整个行业,你要在这个领域创造个人品牌,不必要归属于某个企业,如果你仅仅有能力为这个企业工作,你的处境永远是不安全的。

  一定不要寻找属于某个企业的归属感。创建个人品牌的你要成为这个领域、这个行业的专家才是对的,这个行业对你来说,到处都是机会。

  因此,真正的归属就是不要归属感。

  极限与反极限

  刚刚看过一个爱好武术的朋友的主页,他摆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声称要挖掘和超越自己体能的极限,显然,他有一个定位,就是要超越自己。

  在企业工作的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专业和个性,经常需要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者们为我们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对我们的岗位职责进行分析,设定你的工作能力。

  你能干什么?你的能力是什么样的?可恨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他们竟然规定了我们能够达到的工作和岗位高度。他们如果认为你是“B角”,那你就永远是某个部门主管的辅助者,你就永远成为不愿承受更多压力的人。

  要创建个人品牌的你能力目前和将来都是没有极限的。完整意义的个人品牌,其最顶端的因素是愿景(Vision),即你的最高目标是什么?当你实现最高目标后还会产生新的目标,一直到你45岁左右成熟为止。诚然,作为个人品牌,背后支撑它的是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生产流程、以及核心能力。而这个核心能力不是立于目前的现实,而是着眼于未来,或者未来的未来,即愿景。

  人力资源常常犯的错误是就目前的情况限定我们的能力,或者就目前你的工作限定你的能力,而不考虑你更适合做什么。他告诉你他的印象是你能够干什么,事实上,我们必须超越他人为我们设定的极限,而且我们还要超越自己几乎不能承受的极限。这才能够实现卓越的个人品牌。

  因此,在工作中,在企业,我们要反对公司为你量身定做的职业生涯规划,因为这个规划是有限定性的,他是为管理阶级或者权力阶级服务的。而很显然,要创造个人品牌的你职业生涯是水平的,它横跨整个行业或者更宽广的领域。

  显然,反极限才能够更好的成就个人品牌。

  包围与反包围

  最近,一个做业务经理的朋友对我说,他经常沉浸于匆忙之中,有一种被“包围”的感觉,他这一说,我也强烈的感受到“十面埋伏”。

  时间管理、岗位职责、绩效评估、监督机制已经使企业员工陷于泥潭之中,如果再加上经常性的晚上加班,周六、日加班,这种包围呈现铁桶之势。尤其加上前面所说的流水线作业、精细化分工,铁桶就更加巨大、牢固,使人感觉四面楚歌、身陷困境。

  要以整个行业或者更宽广的领域作为你个人品牌成长的舞台,你必须突围,把你的触角伸出铁桶之外。首先,开辟个人品牌营销的广泛渠道,包括网媒、报媒、沙龙、论坛、聚会、野外活动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你个人品牌的接触点,成为你表演的舞台。其次,把握出场时机。时机是个人品牌的促销策略。要等开场锣鼓响得适到好处时登场亮相,这样才能赢得碰头彩。如文章开始我所提到的同学,他一开始在那家大企业做,然后转入一个中型的企业做总助,此时参加了当地的管理沙龙,并参与了多次管理专家培训,最终被“星探”发现,他成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并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管理咨询公司。

  关于创建个人品牌,我感觉任重道远,但是一切美丽的结果并不是遥不可及。问题是,你有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准备走这条路的思想。我以上所提供的是自己的想法和我同学的建议,正确与否,欢迎商榷。这实在是一篇抛砖引玉之作。

来源:jrj.com

责编:daniel.yang
vsharing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畅享IT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