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小BI厂商的一点建议

作者:姜玲
2007/7/2 14:50:21
本文关键字: 实战商业智能

作者: innovate511 20070523

目前BI厂商,各公司都号称有自己的特点,但在商战中往往还是拿不到太多有价值的单子。我觉得有以下原因:

1. 特点还是不够眩,没有明显突出的地方

2. 虽然价格有优势,但并不能帮助实施方取得项目实质的帮助

3. 不能面对最终用户去做咨询直接宣传产品,过分依赖第三方实施厂商。

解决以上方面,增加竞争力,我觉得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或者其中一两点:

1. 突出优点,要么有更方便的操作功能,更漂亮的外观,要么你就增加有商业价值的附加功能,比如针对业务系统定制行业/模块模型。

2. 对实施方做出整体方案的帮助,不仅仅是帮助使用BI工具。

3. 面对客户,强势推荐自己的产品,以最大的特点说服客户,这样第三方也会配合你去实施。

4. 建设强大的顾问团队,以延长客户BI项目的生命周期为目标,给出整体解决方案,因为这点上,哪怕国外知名厂商也很难做到,他们还是主导推产品和满
足现有客户需求。

5。 需求强势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客户多、实施能力强,就能更好发挥你产品的威力和效果。

不然中小BI厂商存在的意义就是喝剩汤了,零散的小单子不能给客户带来真正的需求,没有啥意义。

作者: Qing 20070523

innnovate说的是国内的BI工具开发商吗?如果是这样,这里的一些观点就值得怀疑。

其实国内这种公司不多,大多也是作一些前端展现、ROLAP,或者是将国外开源的工具拿过来包装一下拿出去卖。本身,这个群体并没有形成气候。这里列出的建议和增强自己竞争力的要点,基本是大白话,从道理上确实是那么回事。但一个群体数量少,而且个体差异比较大的话,就不能太急着给出通用的解决方案。作数据挖掘的知道,如果样本数目太少,是不足以构建模型的。

所以,我想在这个阶段,BI厂商的生存之道更多可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关系的靠关系,有技术的靠技术,有钱的砸钱,有力的出力。

对于国内BI厂商拿不到好单子的三个原因,没有特点、没有实质性帮助是有可能的,不过要说过分依赖第三方,倒是未必。国内那种纯粹作工具的厂商少吧,大多都会去作集成服务,比如菲奈特这样的。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厂商将自己搞得惨不忍睹。上次在”集成商有没有搞头”那篇文章里面,提到我那哥们儿,本身是可以卖产品的(还是挺有名的产品),但惹上集成了。虽然有些不得不为之的意思,但结果终究是灰头土脸,不好收场。

咱们国内的BI价值链不完善,你专心搞产品研发,从长远考虑可能是能够增加竞争力的。但整个链条里面,没有下家为你去销售,去服务,一切都得你自己去干。可是这么一干,就把自己给干死,难啊。要怪只能怪这万恶的市场。

也有人发达了,很多公司闷声发大财,咱们看不见。人家精明,傍上一个大款客户,每年轻松拿单轻松挣钱,不必要为如何构建一个完美的系统操心,只需要让客户满意就可以。其实这招不是人人都行的——大款客户不是那么好蹦到的。这类客户很少会去作产品,那可真是没事儿撑得。我想如今国内作产品的,很多都是理想主义情结在背后吧。他们的竞争对手几乎都是国际大家伙。

说产品优势,很难说就比人家强。除非你的产品比大公司改的快(但那样有可能就不叫产品了);
说整体解决方案,也是那些喜欢并购来并购去厂商的口头禅;
说对客户强势推荐自己产品,国外厂商势子更强一些;
顾问团队?小公司大多靠老板当顾问,谈不上什么团队;
寻求强势合作伙伴,这是一招,不过要忍受被歧视,被践踏的痛苦;

嘿嘿,看来小公司没啥希望啊。不过中小公司的存在,很大意义就是喝剩汤,先喝剩汤,才有资格去喝第一口汤。大公司不屑干的,你捡起来干。

要不投机倒把,要不卧薪尝胆。

作者: innovate511 20070523

Qing说的确实是现状,我只是从比较理想的角度去考虑。有时在想,国外知名软件公司不也是从逆境中出来的嘛。但他们都有独特的特定, 即便是针对大公司的产品,在某个方面也是非常有优势的。虽然有被收购的可能,毕竟是非常成功的思路。

责编:姜玲
vsharing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畅享IT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