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在税收方面的应用
本文关键字:
实战商业智能
前言: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财力的壮大、税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和税收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就对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税务总局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大力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加强税收的预测分析,使税款实征数不断接近法定数,保持税收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 随着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以及税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税务决策支持方面不断吸纳新的信息处理技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成为提高行政办公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广东省国税局自”科技兴税”战略实施以来,信息化工作在网络建设、设备配置、应用系统开发应用等方面已逐步得到完善;金税工程、统一征管软件、出口退税、公文管理、人事管理等应用系统都已推广应用多年,具备一定的应用规模和应用深度,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广东国税的业务系统在满足日常税收业务需求的同时也采集了大量的业务数据。例如,每年采集2000多万份的申报数据和2000多万份的税票数据,其中出口专用税票数据达100多万份;1999-2000年全省共采集5000多万份的专用发票数据。这些业务数据的背后隐含了十分丰富的信息和规律,也给税务信息化建设带来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业务数据分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中,数据共享度低且格式不统一;数据太多而信息太少;缺乏快速、高效、便捷的获取信息的工具;基层单位的管理手段日益先进,而上级管理机关却仍然停留在以汇报和检查为主的传统的管理模式上;上级管理部门没有或很少信息,上下级税务机关形成信息不对称等方面。为进一步加强税务信息化建设,实现对税收业务和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以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加强业务监控,促进依法治税,广东省国税提出建设税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其目标在于通过建立规范统一、高度共享的综合性主题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能够对事物(如:税收收入)的规模、构成、分布、发展速度、平均水平、平衡程度等特征以及增长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事物之间(如:GDP与税收收入)的相关关系、强度及均衡性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平台。 税收分析预测的作用 一、 税收分析预测的目的 税收收入分析预测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理论指导下,根据经济政策、税收政策和税收、税源统计资料,按照科学的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加工整理,实事求是地进行定量、定性和系统的分析研究。揭示税收、税源、税政与经济现象各因素之间有关内在联系和数量关系,探究影响税收税源增减变化的原因,作出对未来税收收入总量和结构等发展趋势符合客观实际分析、判断和推测,发现问题和矛盾,找出解决的办法,提出有助于税务工作科学决策和管理的意见和对策建议。 二、税收分析预测的作用 (一)、开展税收分析预测是税务部门转变职能,提高税收计划性和预见性,实行科学决 (二)、开展税收分析预测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它包括以下三个职能: 1、信息职能:是指根据科学税收分析预测指标体系和方法,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和管理采集、处理、传递、存储和提供大量综合反映税务工作和社会经济信息; 2、咨询职能:是指利用已经掌握的税务信息资源,运用科学的分析预测方法,开展税收分析预测和专题研究,为各级税务部门领导决策和管理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咨询建议与对策方案; 3、监督职能:是指根据税收分析预测,及时、准确地从总体上反映税务管理活动和社会经济运行状态,并对其实行全面、系统的定量检查、监测和预警,以使税务管理活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三)、开展税收分析预测有利于促进税收分析预测改革和税收分析预测科学研究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税收分析预测理论和方法的更新,是税收分析预测工作的需要。从当前工作和发展趋势来看,税收分析预测工作的具体要求是: 1、税收分析预测指标体系完整化; 2、税收分析预测分类标准化; 3、税收分析预测调查工作科学化; 4、税收分析预测基础工作规范化; 5、税收分析预测计算技术和数据传输现代化。 (四)、开展税收分析预测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税务计统部门的优势。税收分析预测水平是衡量税务计统部门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它是整个税务计统工作的最终阶段,税收计统资料的运用是税收计统的最终目的,税收分析预测的报告,能为税务部门各级领导管理决策、制订政策、指导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三、税收分析预测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是税收分析预测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四、“均衡性、穏定性、可控性”是组织税收收入工作方针,要保证组织税收收入工作方针的正确执行,就要发挥税收分析预测作用。 发挥税收分析预测作用作到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各级税务部门要加强领导,积极组织。各级领导要参与研究课题,组织力量搜集资料,引导税收分析预测工作人员从理论和实践上的结合上明确税收分析预测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对税收分析预测工作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的认识,需要培养和激发起他们的五种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超前意识、创新意识、创优意识。 2、必须紧密围绕各个时期组织税收收入这个中心,结合为现实服务,研究税收分析预测的规律性,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税收分析预测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1)、税收分析预测的时间性规律。在制定中长期税收工作计划之前,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都需了解前期计划情况,分析税收经济形势,弄清楚取得了那些成绩,存在那些问题,以便得到启示和借鉴。就每个年度各个时期而言,一季度各级领导很关心年度计划分配落实和开始执行情况;二季度末是一年时间的一半,,就要分析检查税收计划完成进度和组织税收收入措施落实情况,看是否需要采取新的措施;三季度需要分析经济税源发展变化趋势,展望和预测当年税收计划是否能够实现,影响税收超收短收的原因。筹谋考虑下年来税务发展计划如何安排。年末之时,各级领导很想知道一年来税务工作成效到底怎样,急需税务计统部门拿出纵合评价的检查分析报告。 (2)、税收分析预测的针对性规律。要善于紧跟税收经济形式多样,围绕各个时期税务工作的中心任务,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要及时密切关注本地区经济运行情况和组织税收收入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动向和新矛盾,特别是抓住社会经济运行中和税务管理工作出现的“热点”、“难点”、“焦点”,以及具有全局性、关键性、战略性、苗头性、倾向性等问题,深入税收与经济的相关分析,对影响收入的因素要认真调查研究,强化税收预测;税收收入要认真进行深度分析,从政策性、一次性收入因素、经常性收入因素、价格因素以及征管因素等四个方面,分析税收增长原因,分析税收与经济的相关性,发现问题以便采取针对措施做好组织税收收入工作。 (3)、经济税源发展趋势预测性规律。各级领导为及时掌握情况,提高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更好地进行决策和管理,要求多提供税收分析预测类的信息。不应只是单纯的描述过去,反映现在,而是善于透过历史,研究现在,预见未来。从探究税收经济发展的历史至现实轨迹中,开展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性研究。 (4)、切实加强税源调查和重点企业监控,尤其要加强对本地区重点税源行业、企业的专题调查分析,加强同业横向对比分析和对企业预期生产经营前景的预测,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预见性,掌握主动权。 3、提高税收管理基础工作: (1)、积极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把税源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 (2)、开展纳税评估,纳税评估是基层税务机关以税收管理员为主,对纳税人某一税当期申报纳税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基本方法; (3)、做好“一户式”税收管理:“一户式”税收管理的推行,能明显增强 (4)、实行分类管理。坚持属地原则下的分类管理可以因地制宜地采取划片管理、按纳税人规模管理、按不行业管理、或者三者相结合的分类管理方法。根据税源管理的需要和纳税人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分类管理的方法和标准。 五、在税收分析预测工作方面有待进一提高和改进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加强税收会统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税收分析预测工作水平。培养一批热爱本职工作,勤奋学习,努力钻探业务,既熟悉税收政策、税务计统业务、计算机应用,又具有一定的研究分析与写作能力的复合人才。 (2)、加强税收分析预测基础工作,提高税收计统数据质量。这直接关系着税收分析预测工作任务是否顺利完成,直接关系着计统数据能否准确、及时、全面、完整,直接关系到税收计统整体功能能否有效的发挥。因此,准确、及时、全面、完整的数据是税务计统的生命线。否则,失真的情况、误差的数据就会影响分析预测的正确性、结论的科学性,容易导致各级领导制定计划、进行决策时失误。 (3)、加强各部门之间联系,保证系统信息资料的完整。这不仅是税收分析预测的内容丰富、充实的基本前提,也是提高质量的必要条件。 总之,要充分发挥税收分析预测的作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税收分析预测人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培养求真务实探索进取创新精神、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的作风、严谨求精的工作态度,才能发挥税收分析预测的作用。 税收在国内的运用 案例一:瑞斯泰得南京地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案例 背景 南京市地方税务局在五年多的IT建设中,重点实施了金税项目,现已进入进入四期的建设。其中包含了以数据综合利用为基础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的目的是从每日剧增的众多税收、申报数据中进行归纳、分析、探索、建模,以求从数据中挖掘出对决策有参考价值的辅助信息。主要任务是针对地税业务系统的现有情况,应用先进的数据分析理念和成熟的数据分析算法,结合地税系统业务,对现有数据进行有效加工、整理、分析、挖掘,使数据中包含的信息得以最大程度的被发现,达到促进业务工作的目的。 方法 在分析中,采用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微观分析角度,即把分析的视角放在每一个纳税个体上,研究纳税个体的纳税状况,包括每个纳税人各税种的鉴定、申报、入库等各工作环节,并研究各环节的具体流程、时间、数额、明细,及纳税人提交的财务指标和来自其他管理机关的交互数据等,研究内容包括申报质量、评估、稽查等方面;宏观分析的对象包括两方面,税收收入和纳税人总量,税收收入包含申报总量、入库情况等;宏观的纳税人分析就指纳税人的总量、纳税户的分布等。 宏观分析的内容为以上各分析整体的总体及构成、变化状况、征管质量、进度监控,及预测等。 数据分析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于数据仓库,分析完的结果再写回数据库,由展示平台对结果进行发布。根据业务需求,把分析结果定制到各职能部门,让各科室都能快速的掌握最新信息。 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数据分析的结果受到了南京地税各部门的好评,系统中提供的辅助信息提高了其工作效率。例如在分析系统中的纳税评估平台中,业务人员从评估结果界面可以一次性查看企业在所有评估分项上的评估结果,并且可以看到企业可疑的税款数额。在该系统基础上,评选案可以依据评估税额进行选案,并且对企业进行评估时可以同时完成多个分项的评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评估收入。据业务部门的应用,发现该系统的评估准确率达到90%以上,追查税款的效率大大高于以往的评估方法。 又如在分析系统中的个人所得税综合管理平台,就个税的申报、入库环节做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如对于重点纳税人、多处取得收入纳税人的个税申报等分析,把纳税人网上申报和人工申报的数据加以整合,重新对其所应缴税款进行分析,很好的杜绝了大量的逃税漏洞;又如个税申报人数的分析,根据企业工资申报的人数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发现大量企业存在申报不符合规定和申报异常现象。这些分析对于个税申报的管理有非常大的帮助,提高了管理效率。 案例二:菲奈特广东国税的税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 作为国税总局的两家试点之一,广东国税的税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第一期已成功实施,利用IBMDB2信息集成器(Information Integrator)产品,20个市局,2万多税务干部真正畅想数字新构想。“广东有多少纳税企业?你觉得这个问题奇怪吗?”广东国税局信息中心副主任黄海军问,“纳税企业动态性很大,得到准确即时的数据并不容易。” 广东国税局采用菲奈特软件公司商业智能系统平台,共同打造广东国税的税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将在广东省国税系统全面推广。这标志着广东国税在“科技兴税”战略实施上又进一步。 1 需 求 广东是经济大省,同时也是税收大省。以2003年为例,尽管受到非典疫情影响,广东省国税收入还是连续10年获得稳定增长,全省国税系统完成税收收入近2000 亿元,约占全国国税系统税收总量的1/7强。 黄海军介绍说,广东省国税局自“科技兴税”战略实施以来,信息化工作在网络建设、设 广东国税的业务系统在满足日常税收业务需求的同时也采集了大量的业务数据。例如,每年采集2000多万份的申报数据和2000多万份的税票数据, 2000多万份的专用发票数据。实际上这些业务数据的背后隐含了十分丰富的信息和规律,但由于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中,数据共享度低且格式不统一,加上缺乏快速、高效、便捷的获取信息的工具,往往造成基层单位的日常业务基本上已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处理,而管理工作却仍然在以汇报和检查为主的传统的管理模式来进行;各级管理决策层难以及时得到综合、全面、准确的信息;上下级税务机关信息不对称的信息化建设中的新的问题。 “2000年,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让这些数据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业务系统有很多数据, 2 等 待 为进一步加强税务信息化建设,实现对税收业务和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加强业务监控,促进依法治税,广东省国税提出建设税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作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信息化“一个网络,一个平台,四个系统”的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在于通过建立规范统一、高度共享的综合性主题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能够对事物 如:税收收入 的规模、构成、分布、发展速度、平均水平、平衡程度等特征以及增长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事物之间 如:GDP与税收收入 的相关关系、强度及均衡性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平台。 2002初,广州菲奈特帮助国家税务总局做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的解决方案,在国税总局选定的两家试点——北京国税和广东国税中,菲耐特承接了广东国税的试点实施。在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论证和等待后,这一项工程开始正式启动。 作为本土供应商,菲奈特公司的BI产品不仅在技术上居于世界前列,其应用层也更贴近国内企业的实际需要。菲奈特执行总裁邓新平介绍,菲奈特的商业智能产品已先后在制造、金融、电信、政府等领域得到普遍应用,其客户包括光大银行总行及下属机构、海关总署、中国国税总局、广药集团等60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据菲奈特提供的数据,2003年其在BI业务上的营业额远远领先于其他国产BI厂商,相当于BI三巨头在中国内地的业务规模的总和。 有了需求,有了实力很强的合作伙伴,但是进展也并非一帆风顺。“2000年时,我们和菲 3 试 点 广东有多少纳税企业?过去的作法是省局下一个文件,全省各市局、县局再转发,直到一线的工作人员,可能涉及到上千人。一句话被上千人理解,说不定就理解成什么样子了“广东国税管的120多万纳税户的结构如何?变化怎样?能否和工商登记、地税核对,有无漏管?” 广东国税逐渐确定了项目建设的目标。黄海军介绍说,其一就是要建立数据仓库,实现数 菲奈特执行总裁邓新平介绍说,“广东国税自身需求比较明确,我们也把以前做电信、银行业的成功案例演示给他们看,启发他们,让他们更加明晰自身需求。从国税总局到广东省局,再到市县基层单位各级领导、业务主管、技术专家,还有从其他省局抽调过来的专家,他们把想法提出来,我们设计后,再进行验证 ——是不是他们想要做的东西。”而这些不同岗位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待哪有数据要抽取,哪些数据不抽取也有不同的看法。这样试验邓新平也记不清有多少回了。此外,在应用场景上,还要根据使用者的特点进行设计界面。 从项目开始以后,广东国税先后10多次调集各市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一起,对系统的主题以及相关指标的口径做深入的讨论,极大地推动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在系统功能方面,更是开发出了有税务特色的一些挖掘方法,例如评分模型,给税务局做纳税人评估奠定了基础。 在系统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解决了一些技术上的难题。确定了日增量的方案并实施,对整个增量数据抽取、加载、计算过程设计了自动化程序。 在系统整合方面,随着2004年7月全省推广“一户式”查询系统,开发了与“一户式”衔接的接口,可以从决策支持系统的报表直接跳转到“一户式”查询系统的查询结果中。开发了通过电子邮件分发决策支持系统报表的功能,使关键报表能够自动发送到用户的电子邮箱中。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结合,免去了用户安装和升级时的人工操作。用户可以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直接进入决策支持系统。 随着一般纳税人电子申报的推广,利用电子申报数据增加了一般纳税人分析主题。根据总局的规划更新了行业代码等维度。根据用户数量大,且用户对电脑技术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的情况,制作了多媒体教学材料,方便用户自学及日常查阅。 为了使系统能够顺利应用并取得好的应用效果,2003年4月21日,省局信息中心为全局处以上领导干部和各处室有关人员,举办了“税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讲座。标志者“税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走向应用。2003年7月2日至7月11日,省局举办了数据仓库技术培训班。学员由各地市的数据应用专题小组成员组成。为“税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培养了开发、推广、应用技术骨干,为全省推广做好了准备。2003年9月8日至9月10日,在珠海市国税局,省局信息中心就“税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在珠海的试推广工作进行了动员和安排,并举办了“税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应用讲座,参会人员有珠海市局和各区、分局中层以上干部。标志着“税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推广工作正式展开。 整个数据仓库系统的实施过程与业务系统的完善过程是一个互动,数据仓库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对业务系统的数据采集规范以及业务系统的管理规范和税务机关的办事方式提出了更高一层的要求,同时,通过数据仓库系统,找出了业务系统中的错误数据,为提高税务局的工作质量也提供了保障。 就这样,该系统决定建立在商业智能平台——BI Office上,应用数据仓库、OLAP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税收宏观分析、税收收入分析、税收征管分析、出口退税分析、专用发票分析、纳税人分析、纳税人审计分析等功能。它对经济和税收综合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研究经济与税收增长的弹性、发展的均衡性等数量关系,揭示税收收入和税收负担等重大指标的长期增长趋势、波动规律、发展速度、地区分布、行业分布、所有制分布和月度时序特征;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强度及均衡性;对税收收入、出口及出口退税等重大税收指标进行精确监控和科学预测;根据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纳税情况对其申报的真实性进行量化评测和科学分类。 4 运 行 2003年11月,广东国税局分析与决策系统正式上线。目前,利用IBM DB2 OLAP SERVER实现的主题个数近50个,其中包含指标300多个。 更快地掌握情况。现在,领导随时可以通过决策支持系统查到国营、外企、个体户等不同类型的纳税户的纳税情况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税收管理情况。通过对专用发票的分析,可以了解省内各市的经济相关性,如2003年某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往省内各市的年度累计销售额分布就量化表明该市与其他各市的经济相关性。以前,领导要掌握一个数据,通常是某个部门经过设计列表及填表说明、起草文件、层层转发文件,直至发到一线工作人员的手中,然后再逐级汇总上来,往往耗费大量的人力,经过很长的时间,有时甚至要两个月以上才能完成。 更好地履行监督。加强对基层征收单位日常执法行为的监控同样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通过建立自上而下的内部执法电子监控体系,解决目前上级税务机关在对基层日常执法行为监督方面存在的信息掌握不实、监控难以完全到位和监控不够及时等突出问题,将基层日常执法行为置于上级税务机关的监控之中,对基层行政执法过程进行有效的考核,制定基层考核目标,建立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实现执法有依据,操作有规范,过程有监控,权利有制约,责任有追究的管理目标,实现对基层税务机关日常执法行为进行全面、及时、有效监控的电子化、智能化和自动化体系。税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监控平台。 更及时地发现问题。通过决策支持与分析系统,设定按月统计,进行月环比分析,很容易过滤出一些增长变化异常的情况。一旦发现有企业退税异常,上级管理人员可以让系统直接定位到可能有问题的基层税局,甚至具体的企业。” 更准确地找到原因。2003年占全省直接征收入库税额80%的重点纳税人分地区情况说明了全省纳税大户的分布情况,广东移动通信、广州本田等只占全省126万纳税户0.36%的4556户企业贡献了全省80%的税收。税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的逐层钻取的方法让各级领导能够准确地找寻原因。更科学地作出决策。在快速掌握情况、履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寻找原因后,各级领导便可比以前更科学地进行决策。 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数据越来越严密和形成体系。黄海军介绍说,未来,该系统会从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提高数据质量,提升应用效果。比如目前税收征管方式是企业自行依如实申报,税务机关根据线索进行检查。深入应用税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后,系统就以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运用聚类分析等数据模型对有问题的企业进行较准确的筛选,大大提高税务检查的准确性。 由于这套税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BI.TAXATION)能够同时适应省局和各市局的要求,广东省国税系统将全面推广使用。广东国税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一税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BI.AXATION)将全面提高税务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增强税收对国民经济的杠杆作用;并加强业务监管力度,有效地打击偷漏税违法行为,从而极大地提高广东国税的税收管理水平。黄海军主任总结说,做决策与分析系统,一是不要盲目追求先进性,而要注重实际性。是做好项目必要性,可行性论证,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坚定信心,冷静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三是要注重数据质量,如果数据质量不好,分析就没有意义了。四是一定要组织保证,要不断明确、完善分析监控的职能及岗位配置,最终做到责任明确,人员到位,管理监控制度化、数字化。项目建起来并不难,但是要充分应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先进技术的作 5 移 植 故事还没有完结。 面向省局级机关的系统布署在配置较低的IBM小型机上,而如果要向全省20个地市、几千名员工大面积推广使用,就一定要移植到高配置的大型主机上才行。省国税局信息中心应用软件科李朝学科长告诉记者:“现在数据容量达到300G,原有系统的数据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新的系统又不断加进来。” 原本平台移植很早就出现在项目规划里,以为一帆风顺的事情后来却平生几分波折。“按以往其他系统的迁移速度,我们预计1个月就可以了,谁知却用了接近一年的时间,除去春节放假,也足足用了10月时间。”信息中心副主任黄海军扳指掐算。 2003年4月份,一方面系统已经在省局开始试用,另一方面,面向全省的系统开始移植。“数据模型变得不稳定,开始是数据存储出现问题,用着用着就发现数据文件不见了。”再后来数据加载出现问题,50个主题,300个指标的海量数据,要求在12~15小时内完成抽取、清洗、加载、计算,系统稳定性不足。黄海军和他的信息中心骨干们,将50个主题的数据拆包后重新打包,不断拆,不断测试,不断试验。 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还是找不到问题的根结,这真叫人困惑和心焦。数据仓库应用算 事后黄海军总结道,“这不仅是系统集成的适配性问题,也是数据仓应用走向成熟和广泛应用的必然过程。”他举例说,正如买车一样,一般人买车肯定要看该车的配件好不好找。黄海军笑言“先吃螃蟹的人就是这样”。好在终究是只肥螃蟹,只是吃时放了点辣椒。 6 推 进 在2002年,广东省国税局成立了全省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协调信息化中各部分进展。在 到目前为止,这个系统历经三年,业务部门正逐步走向前台。在外行人看来,这个项目推广多少显得有些力度不够。在向全省推广的过程中,在解决了平台移植后,黄海军就在等着成立推广应用为主的项目小组,联合业务职能部门,将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全面推进。 此外,广东省国税局是全国税收征管规模最大的单位之一,各辖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如果在信息化建设中搞“一刀切”,势必会造成混乱局面。广东国税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承认地区间差异的基础上,认真论证各地信息化实施环境,充分认识并发挥各地自身优势,在信息化建设中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进而在整体上推进。为了减轻省局数据量大的压力,避免各地抢资源,推进区域的更深入应用,省局决定广州、东莞、佛山等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城市在省局基础上再建一套系统,而其他城市则直接从省局接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层利用”,让系统更切实地推进管理智能化。 200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亲临省国税局,对此系统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局和每个地市局都建成了标准化、专业化的主机房,配备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小型机,计算机硬件建设走在了全国国税系统的前列。 用户点评 简单。广东省国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让业务人员通过友好的界面很方便地定义各种报表, 方便。由于系统提供了即时的、灵活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准确的查询和分析,包括各种指标的累计值、前期比和同期比,提供现状分析、发展分析和 80/20分析等丰富的分析方法。利用使用这些方便适用的工具,管理层可以及时了解省内各个市的税收完成情况和税收分布;分析纳税人的结构,掌握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旦有异常情况立刻锁定、处理。灵活。由于行内大部分的数据分析是即席分析,是无法预知的,因此在项目开发阶段无法满足业务分析人员所的有分析报表。通过“零编程”技术,任何人可在客户端、Web或者Internet等任意环境下,访问任意数据源进行动态交互,通过简单的鼠标点击访问和利用所需要的任意信息,定制任意布局、任意复杂度的报表和分析报告,然后按照任意格式输出,操作十分灵活。 安全。这些系统是应用于全省范围的系统,税局内各地各级人员都拥有自己的权限。由于特定的权限只能使用特定的功能,所以敏感信息得到了有效控制,进而数据的安全获得了有效保障。 数据质量提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数据仓库的ETL过程发现了业务系统的一些数据质量问题和数据的完整性问题,对业务系统的规范和数据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税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全面提高了税务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增强了税收对国民经济的杠杆作用,加强了业务监管力度,有效地打击了偷漏税违法行为,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广东国税的税收管理水平。 税收分析与税收管理 税收分析在税收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做好税收分析,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税收计统工作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钱冠林详细阐述了如何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为主要目标,进一步深化税收分析工作。 钱冠林指出,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就是要尽可能地使实征税收接近法定税收,实际税负接近法定税负,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这是税收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税收工作永恒的主题。税收分析是税收管理的眼睛,对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加强税源管理和征收管理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各级税务机关特别是计统部门,要全面认识税收分析在税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坚决摒弃税收分析只是为完成收入任务服务、税收分析只是为应付上级一时之需的错误观念,将税收分析的主要目标切实转移到为加强征管服务、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组织收入上来,并以此带动为税制改革服务和为宏观调控服务职能更加有效地发挥。 钱冠林认为,根据几年来税收分析工作的实践,深化税收分析应紧紧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 一是税收弹性分析。税收弹性是税收增幅与经济增幅的对比。开展税收弹性分析,可以反映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是否协调,并据此对收入形势是否正常作出判断;可以通过对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协调原因的剖析,进一步查找影响税源和税收变化的因素,从中发现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弹性分析是深化税收分析必须紧紧抓住的一条主线,在税收分析中具有普遍意义。在开展税收与经济对比分析中,不仅要从总量上进行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的弹性分析,而且要从分量上、从税种、税目、行业以至企业等税收弹性看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做好税收弹性分析要注意剔除税收收入中的特殊因素,以免其影响真实的弹性,掩盖税收征管中的问题。根据目前情况,要进一步加强增值税与增加值、企业所得税与企业利润的弹性分析,积极进行消费税、营业税各税目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弹性分析,加快开展各地方税种与对应税基的弹性分析。通过深入细致的弹性分析,深挖税收与经济不适应的根源,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 二是税负分析。税负是税收规模与经济规模的对比。开展税负分析可以反映税务机关征收管理力度和成效,从中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税负分析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抓手和突破口。首先,要进行地区、税种和行业的宏观税负分析,如地区税收总量与地区经济总量对比,工商业增值税与工商业增加值对比,企业所得税与企业利润对比,行业税收与行业经济指标对比等,反映宏观层面的税负情况。其次,要利用微观经济和税收数据开展针对企业层面的微观税负分析,如企业销售收入与实现税金对比、计税所得额与应纳所得税对比;还要将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分析相结合,进行税负综合分析。税负分析中要注意进行五个比较,即实际税负与法定税负的比较,不同地区之间的宏观税负比较、同行业税负比较、税种税负比较,以及企业税负与所属行业平均税负的比较。通过这些比较来揭示实际税负与法定税负的差异,揭示地区、行业、企业以及税种税负之间的差异和动态变化,据此评判检验税收征管的努力程度,按照“宏观看问题、微观找原因”的思路,将问题提交管理部门进行纳税评估,真正找出管理上的漏洞。 三是税源分析。税源是经济发展成果在税收上的体现,是税收的起点,因而也是税收征管、 为此,要充分利用现有数据,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本、利润和税负率等指标的分析,对企业财务核算和纳税申报质量进行评判。要积极引进工商、银行、统计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等外部数据,实现各外部独立数据与纳税人申报数据信息的比对分析,解决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为准确地判断企业税源状况,提高税收征收率。还要通过对各宏观经济数据的分析,加强各税种税基的研究,推进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纳税能力估算,从宏观层面对各地、各税种税源状况和征管力度进行测算分析,努力减少税收流失。四是税收关联分析。税收关联分析主要是对有相关关系的各类税收数据进行的对比分析,其目的是通过对比发现企业财务核算、纳税申报中的异常情况以及税款征收中的问题。如发票销售额与申报表应税销售额、申报应征税收与入库税款和欠税、增值税与所得税、房产税与契税、宏观经济和企业财务与税收税源等数据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关联性。通过不同数据的相互分析验证,可以发现税收管理上的问题。关联分析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了较大的作用,如通过增值税交叉稽核系统对进、销项税金的对比分析,国税、地税间就交通运输业发票开扣情况的对比分析,以及对海关完税凭证、农副产品发票、废旧物资发票等进行的对比分析,直接带动了税收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信息化建设的继续推进,各种数据信息量迅速增加,各级税务机关必须抓住时机,充分利用综合征管信息系统数据、税收会统核算数据、重点税源监 钱冠林表示,税收弹性分析、税负分析、税源分析和税收关联分析,是深化税收分析的四种主要分析形式,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在实际工作中,要将上述四种分析形式与税收完成情况分析以及税收资金形态分析等有机结合起来,更加全面、完整地反映税收和税源状况,更加及时、准确地反映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为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服务。 总结: 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企业信息化能力的深入,对于税务审计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税务分析软件应该从纳税人的角度出发加强税务管理工作。税务管理应该是税务管理部门和纳税人双方参与的活动,征纳并举的思路应该作为提高税务管理水平的方向之一,标准化不管对于税务部门还是企业而言,都是信息化环境下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各方面的信息交换需求越来越迫切,对于税务管理而言,将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交换管理数据,而且还将交换企业的相关财务信息数据。因此,应该预先考虑到该方面的需求,尽快建立相应的标准。在信息化背景下,税务管理的多方面合作十分必要。在OECD制定该要求供各国税务管理部门参考实施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包括各大会计师事务所、各国财会研究机构以及企业本身的意见。比较而言,我国税务管理当中也应该在制定相应的税务管理方法以及相应信息系统时,尤其是涉及到企业数据采集和提供时,尽可能地听取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
责编:姜玲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热门博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