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大数据”以何种方式在气象领域蔓延?

来源:至顶网  
2014/2/12 11:07:01
谈起我国气象行业信息化建设因大数据而带来的变化,这得和云计算连起来说。大数据被中国气象局所重视,也是源于地、空、天基观测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数据量的激增。

本文关键字: 大数据 气象大数据


  另外,由于业务系统在运行时需要大量相关的观探测数据、预报产品等做支撑,因此在县级气象局诸多业务系统中,还配有一套具有一定规模的数据接收、管理和服务系统,以向各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撑。“由于县气象局业务繁杂,人力资源紧张,这些业务系统的日常维护逐渐成为不少县气象局日益沉重的负担。”沈文海介绍道。

  为此,2011年起,中国气象局启动了“县级气象业务综合改革”工作,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做为基层气象业务单位的县级气象局服务当地社会和政府的业务能力。改革的内容很多,其中包括对县级业务信息系统的规范、整合、改进和功能加强。改进后的县级综合业务系统集成度会有很大的提高,然而其需要的数据种类、数量和时效也大幅增加;于是县一级业务系统的运行模式,尤其是是否在县气象局建立规格较高的机房(即所谓的“数据中心“)便成为讨论甚至争论的焦点之一。

  数据中心改革的两个选择

  提到这个争论,一开始曾经相当激烈。沈文海介绍说,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整个气象部门的数据中心的布局,而布局的方案则由县级业务系统的运行模式而决定,即:

  选择一:延续原有思路,所有业务系统仍然在当地运行,于是服务器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通信系统等均需要配置在当地;由于这些设备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规范要求,因此必须在当地建立起相应的能够满足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环境条件的场地环境,即所谓的“数据中心“(机房),也就是“将数据中心建到县气象局”。

  选择二、改变原有思路,将县级业务系统的运行地点集中到省气象局,由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省气象信息中心负责运行维护。县气象局业务人员负责提交指令,获取结果。也就是:“把数据中心建到省气象局,实现业务系统在县气象局的终端化”。

  “第二套方案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沈文海描述到,“其最明显的好处之一就是县级气象业务系统的零维护”。

  “然而前景美好是一回事,能否实现则是另一回事。以数据环境为例,将省内百余个县的数据环境全部集中到省气象局,由有限的几个数据库管理数百万计日增量的结构化数据以及十数TB级非结构化数据,并提供全省所有地市和县局的业务支持,目前相对传统的技术架构,是无法做到的。” 沈文海补充到。

  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到来,为第二套方案提供了可能。

  沈文海说,为给第二套方案打通技术道路,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于2013年初开始,着手考虑对调整现有IT架构的探索。“我们主要考虑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处理的技术,尤其是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当然其中虚拟化和云计算的某些技术是必备的。”沈文海透露,目前经过测试,一些主要指标已经能够满足第二套方案所需要的处理和检索性能需求。

  “我们对第二套方案越来越有信心了”沈文海介绍到。据了解,如果一切顺利,依照计划,第二套方案将会在2015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在交谈过程中,沈文海一直对“气象大数据”一词的使用十分谨慎,他解释说,气象部门的“大数据”主要产生于“感知”领域,所谓“气象大数据”主要是指气象探测数据。而气象探测数据是那些能够反映气象状态的数据,其内在信息范围是相对固定的。

  此外,气象观测数据虽然体积巨大,却是基本可以实时处理以获取内在信息的。这些都与目前业界公认的“大数据”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将“大数据”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气象观测数据中,使之发挥出更大效益,正是目前正在思考和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

共2页: [1]2 下一页
责编:王薇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最新专题
流动存储 为大数据而生

伴随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更大量级的非结构化数据与结构化数据构成的大数据成为企业级存储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一方..

磁盘阵列及虚拟化存储

利用数组方式来作磁盘组,配合数据分散排列的设计,提升数据的安全性。虚拟化存储,对存储硬件资源进行抽象化表现。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