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计算应用需求集中爆发 推动云经济快速兴起2011年12月15日,北京,“2011中国云经济年会暨中国下一代数据中心高峰论坛”在北京市隆重召开,来自政府、厂商、行业用户以及科研机构等20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构建智慧数据中心 引领绿色云经济”的主题,共同探讨云计算产业为区域经济变革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11年12月15日,北京】“2011中国云经济年会暨中国下一代数据中心高峰论坛”在北京市隆重召开,来自政府、厂商、行业用户以及科研机构等20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构建智慧数据中心 引领绿色云经济”的主题,共同探讨云计算产业为区域经济变革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书记洪京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赵波、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秘书长刘献军、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秘书长钟希和、赛迪顾问副总裁孙会峰,以及来自用友软件、北京数字信息产业基地、润泽、日电东软、宝德科技、华胜天成、中金数据、中标软件、迅游网络等知名企业代表,分别就政策环境、产业发展、区域经济以及应用趋势等发表了各自的精彩见解,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与会领导、专家和嘉宾一致认为,加快推动云计算产业在我国落地,一方面应高度重视下一代数据中心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应加快产业承载体建设,使云计算产业与地方经济发展提升更加密切的结合。 在此次高峰论坛上,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数据中心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该专委会由40余位部委信息中心主任、100余位大型行业企业信息部负责人、100多家行业企业等共同发起,目的在于搭建政府、企业、用户的沟通平台,推动下一代数据中心市场发展,为云计算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11年,在国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政策支持和引导下,各地方政府积极布局、抢位发展,重点企业加快投资跟进,云计算产业发展呈现如下发展态势: 地方政府正在成为新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主要推动者 目前我国已有二十余个地方公布了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了产业发展规划、行动计划,鼓励建设示范试点工程,制定了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各地政府通过政企联合、官产学研一体化运作,积极推进本地区IDC、灾备中心等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新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的主要推动者。 云计算产业链和生态系统正在加速形成和完善 在云计算应用模式大发展的背景下,硬件、软件、集成、运营、内容服务等领域的主要厂商纷纷借势转型发展,基于已有的产品及技术优势,推出云计算服务及解决方案,这使得云计算产业链得以构建,以基础设施服务商、平台服务商、应用软件服务商、云终端设备提供商、云内容提供商、云系统集成商为主要角色的云计算生态系统正在加速形成。 云计算应用需求正在进入集中爆发期 随着政府加速社会管理方式变革,云计算在民生、电子政务、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信息化水平提升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日益成为政府和社会机构优化管理的重要支撑手段。此外,重点行业和企业的两化深度融合,要求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等关键环节上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转变,这对云计算的行业解决方案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需求。同时,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交叉应用市场也在快速成长,这些领域的应用深化必将拉动对云计算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加速云计算的应用推广。 竞争聚焦点从“单一应用”转为“平台构建” 云计算作为一个新兴应用,在发展初期,由于用户对其技术成熟度、系统安全性、方案有效性、建设成本等方面存在较大顾虑,因此,早期的案例中,多以小范围试用为主,应用云计算技术解决单一、非核心业务问题,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也没有形成规模化应用。随着云计算应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行业希望通过云计算平台的搭建整合现有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高效、动态、弹性的“灵动型”一体化云平台,满足业务快速发展需要。而传统软硬件或信息服务企业,为了确立未来的竞争优势,也纷纷加快从提供产品,提供解决方案,向构建云平台、运维云平台以及提供云服务等方向转型。围绕“云平台”建设、运维、服务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平台”的掌控者将成为未来竞争的优胜者。 行业组织和专业联盟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云计算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效整合“官产学研用”各方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推动政策与试点、技术与标准、研究与应用、基地与企业的无缝衔接和良性互动,行业组织和专业联盟在这一过程中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云计算专业委员会发起成立的“中国云计算基地(中心)联盟”,汇聚国内主要的云计算基地园区、云计算企业、研究机构和用户资源,通过联盟来重点推动我国云计算产业政策规划制定、产业资源集聚、云计算中心建设以及应用示范项目落地等,正在成为推动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责编:何先辉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推荐圈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