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P教育培训大会演讲实录:齐欧2009年7月21日,SAP教育培训大会在京召开。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应邀对大会进行了图文直播。 2009年7月21日,SAP教育培训大会在京召开。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应邀对大会进行了图文直播: SAP中国咨询部项目经理、资深供应链顾问 齐欧 齐欧: 大家好,我是来自SAP咨询部的项目经理,我叫齐欧。我今天的介绍,主要是从一个项目管理的角度谈,因为我们说一个项目的成功,就是做好和用好。项目做好并不是一个致命的困难,我们买最好的软件、请最好的咨询公司、请最好的顾问。但是当这些顾问不见了,或者支持团队慢慢撤出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如何用好这种系统,来发挥它对企业业务的支持,才是最关键的。所以下面我跟大家做个经验分享,目的很简单,就是用于企业培训和未来的一些想法。讲解分这样四个部分,首先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项目收益的分析。如何宏观看待一个项目给企业带来的收益,第二个是培训和运维工作的重点,第三部分是SAP这样一个教育部门,能给我们企业的支持以及一些问题的分析和一些经验的分享。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TCO这个词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就是说总体拥有成本。09年的时候,其实企业更多地关心自己的成本,这是一个全球的趋势。成本来看,这个字是很冷冰冰的一个字,从SAP内部资料来看,我们成本会分软件、硬件的投资,项目的实施。在项目上线之后,会有持续软硬件的投资,以及硬件升级费用,包括内部企业业务和技术的运维,以及项目的优化、项目的推广。未来还会推动版本升级,带来一些升级的版本,还有我们难以避免的,就是最终用户因为系统的问题造成的操作成本的损失。那么这些部分,其实对于我们在座的用户和领导来看,都是很可怕的数字,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某一部分成本没有控制好,或者时间没有控制好,项目会超期,成本会增加,使用的费用会超出预算,每一部分其实对项目实施都是一个打击。如何来控制这个项目的成本?很多部分,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企业内部可以干预一部分的应用。我们用了一些乐观的颜色,橙色和黄色来代表,这些是通过企业的应用和人力的努力,是可以缩短和控制的。比如说从项目来看,我们最终用户的一个应用,造成效益的损失以及操作成本,事实上可以通过我们培训,以及转变管理,来进行一个应对和减少。 那么这个项目的优化,以及系统的运维,假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足够的知识转移,以及这样一个培训的工作比较到位的话,那么它可以使这个计划更顺利。同样如何顺利地实施组织结构的转变,不超期,其实我们企业内部可以通过人员培训,以及知识转移应用,再加上组织结构变革来提升的。所以,我们再一个冷冰冰的框架下,我们可做的工作还是很多的。可以说,我们在每一部分都有主动性。那么说到这样一个TCO,它其实是让人有一些快乐的词,它是一个企业的花销。为什么要做?其实我们做项目的目的,是这个项目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比如说目标的收益,坦率来说,它是不充分的,还有更多可以考虑的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整体的成本和时间的周期,这两个部分我们同样关注。比如说项目的成本,如果控制得好,资金控制得好,但是周期的拖延,会使这个项目组士气下降,以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造成人员的流失,这是一部分的成本。 那么收益,其实最重要的两点,第一点在于,项目既定目标能否顺利达成。项目真正的成功,并不是切换、导入,而更多的是项目刚开始的愿景开始实现企业真正的收益。第二个收益的持续性。所以,我们项目价值要把它看成包括未来一个持续性的收益,以及目标真正达成的可能性,要把这两部分充分考虑进来。如何通过杠杆平衡这两部分的收益,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第一个叫组织的转变,刚才我们的同事也做了介绍。简单地说,如何在我们面对这样一个操作、业务流程的变化,甚至岗位调整的情况下,大家能够达成一致,使这个项目能够推进。第二部分是关键用户的正确选择、培养以及保留。它可以加速这个项目的进展,减少项目实施周期所带来的成本影响。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说最终用户他对系统的操作,以及流失的情况,后备力量的培养,在短期达到的效益,使我们既定目标更好地控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运维团队的建设,是真正实现这样一个项目实际收益的基础。所以这样来看,当一个项目上线的时候,其实是我们企业获得收益的开始。那么在项目的过程中,会带来这些变革也好,这些系统的切换也好,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一个资产,是我们经历这么一个项目变革,或者说在座的各位,给企业带来持续收益这样一个相关的部门,其实也是所有上线的相关同事们。总结的规律就是,用户的培训,运维团队的建设,真正决定了项目未来能够给这样一个企业带来的真实的价值。虽然,它不一定是我们实施过程中的重点,但是如果这部分工作做好了,它带来的价值不可估量。 所以,下面我们看,如何让企业中的用户以人为中心,来实现更好的运维团队的建设。从三个部分来看,第一部分,我们主要还是从人的分类来看。企业中的用户,大致可以分三种,第一种是关键用户,他事实上是这样一个项目实施的主体,也是未来这个企业运行维护中最主要的力量。第二部分是最终用户,最终用户一个特点,就是他参与的时间短,但是他对这个项目的影响最大,因为系统中每一个真实数据、每一个单据和审批,都是由领导和最终用户达成的。第三就是运维体系和我们这样一个支持的团队。第一部分来看这样一个关键用户的选择、培养和保留。那么之所以这么说,其实他也是符合这样一个人力成长的这么一个方法论,下面这个例子,是在2006年实施的国内一个最大民营零售企业的项目案例。这个项目,事实上是得到了这样一个实施方的、得到了企业业主方从上到下的一致关注。第一点,就是说对这样的关键用户,进行了筛选和面试。我们遇到的一个困扰,就是关键用户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他能力足够强,他对企业也有影响力,但是他承担的工作太多,很难投入到项目建设。另外一个,就是关键用户相对比较新,对企业了解比较少,但是好学有能力,这种我们是可以平衡的。如何来打动这个关键用户进入到项目组呢?有两点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 第一点,就是我们要说服这样一个关键用户的领导,让他相信在相对中长期的项目实施阶段,他将这样的人员派到项目组,会对这个业务部门的工作有收益。另外一个方面,这些承担了这样一个部门重要工作的人员,其实他对本人的职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关注。事实上,我相信大家也会有这样的经验,就是一个真正有能力并且是承担了这样一个项目重要工作的人员,未来不管回到以前的岗位,还是说在其他的岗位成长,他本人的成长都是具有跨越性的。有一个例子,就是浙江电力下属的一个市局的关键用户,曾经是一个比较基层的操作人员,他有比较好的素质,并且在企业待过一段时间。他在2008年已经成为市局负责的工作人员,所以这给我们的人员发展带来了一个思路,如何把关键用户的发展和项目本身的发展连接在一起。第二个是培训的转变,我们知道培训包括课堂上的培训和工作中的锻炼。其中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关注与沟通。一方面是说他直接领导部门的关注与沟通,另外一个是在项目中,跟关键用户不断访谈,了解他对这个项目的看法,事实上他是可以比较好地去拉动这样一个用户的参与度。下一个是关键用户的保留和后备力量的培养,为关键用户制定一个合理的培养和发展计划,只有他的发展比较清晰的时候,他会明确自己的方向,并且会主动推动这个项目的发展,这个动力对我们在座的领导,其实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总结来看,就是说通过系统性的这样一个培养设计,来实现用户综合能力的提升。 第二点,就是基于角色的最终用户的培养和支持体系的建设。最终用户的培养和这种培训,往往是项目中,大家经常草草了事的过程,我们会发现项目到中后期的时候,这会会有很多问题,比如说项目测试、有些部门还要再整理,包括一些具体到上线计划的切换和制定,都是分散项目组精力的时候。如何去做这样的培训呢?关键用户、实施方顾问都会积极去做这个事情。所以,我们说全面系统性的这样一个知识转移,在我们的项目建设,以及推广和下一步项目建设时候,可以去参考的。如何来做?其实核心很简单,就是对于不同的用户去识别它,找到培训他的关键点,在项目一开始就去考虑这部分。举例来说,我们说项目一个最重要的要素就是领导,他会看报纸,然后他关心这样一个系统变革给企业带来的提升和变动。所以对他来说,就是灵活、好用、低成本培训的方法和平台,并且进行一些概念性的灌输,很好地推动项目的发展。很早以前我是做顾问的时候,曾经有领导问我这个项目培训的书籍,我当时给他讲了M12N的操作,用了半个小时,这位领导学习之后,再也不敢来找我。因为大家都知道,其实对领导来说,他知道这个操作很重要,但是他更关心宏观的和企业发展一些相对来说,更概念性的工作。这部分工作谁来关心?基层用户和管理层用户更关心,所以对管理层用户来说,他的特点是既关心这样一个大的发展方向,也关心细节。他会考虑到这些操作层面,以及他手下未来工作量的问题,这对他来说,宏观的方面并不能解决问题,而是一些具体的相关案例,包括功能的展现、直观的报道培训,使中层管理用户获得支持和收益,有利于他工作的推动。 对于基层用户来说,其实也是我们最终用户培训的重点,他那边的关注点在于,他更关注于操作、更关注于录入的准确性。对于最终用户的识别,及傻瓜式的培训,是我们培训的重点。并且刚才业介绍了,像SPD这样的直观培训方法是比较好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一些工具,包括像我们刚才讲的企业学习平台,针对不同级别的用户,我们展现不同培训接口,让他主动获得培训知识。 第三部分是讲运维团队的建设,我相信每一个经历过SAP项目的人都有一个困扰,就是大家发现它是一个终点,实际上它是起点。运维这张图,有些同事应该见过,这个图怎么看?会随着时间的进展,上面参与度,上面蓝色是说企业,红色是说实施方的深度介入,相对理想的模型是这样的。我们通过项目开始,实施方的深入介入,经过一个时间的转移,企业可以承担更多项目相关业务的要求。这些顾问,他更多地去做一些协助的工作,他可以将手头的工作,或者未来的运维支持传递给企业的用户,所以他从支持转移为项目支援。这些过程早晚要发生,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也不在过程后,企业内部支持团队的成长是一个必经过程。往往我们在之后会发现这个工作会多复杂、多困难,因为我们在上线之前去关注了这个具体的上线要求,所以这里大家一个经验,就是运维团队的培养和建设要系统性、要提早介入,并且可以有一些考核机制。 另外来说,作为一个ERP项目的实施方,作为运维团队的培养和支持转移,他会花相对多的时间,两方在项目中,多少都会有一个博弈的过程。我觉得不妨将这部分工作作为实施方一个成果,纳入项目范围和考试,才能使未来做得更顺利。另外说一点,SAP咨询部这个工作很好。我们现在来看,这是一个常见的支持体系,我们从最终用户提升到关键用户,甚至到一些难题和团队,整体过程中,其实有一点可以利用到的,就是我们刚才讲的SPD的工具,我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和我们的同事合作过,那个项目是超过全国一万多家网点的建设,这样一个培训,如果将人员进行点对点支持,可能五年这个培训也做不到一轮。但是如果通过几层知识传递,所以这种SPD的工具所见即所得的方法,事实上给项目带来了很大的收益。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IT培训部门,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支持。我们制定一个培训安排,这个安排怎么样制定最合理,是请老师,还是录像或者PPT的形式,哪些记录手段更好,如何评绩效?这部分对于培训部来说,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是对于初次,或者实施项目不久的这些用户来看,他是第一次遇到。对于他来说,我们不妨介入他们的工作,提供既有知识,又有最佳业务实践的经验分享,他会对我们的这些工作有一个实质上的提升。 第一个,就是说项目的过程,永远是一个知识转移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关注点。在项目准备阶段的时候,更多的是一些宏观的一些宣传和灌输,对于这种企业的一些未来愿景来进行这样一个整体的规划,以及这个目标的定位。尤其SAP一级的培训,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什么帮助。包括三个产业的培训过程,刚才我们也介绍到了SPD的工具,以及我们的Elearning,它其实可以在项目中后期给我们的用户很好的支持,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第二个,我们注意到不同的用户、不同的部门、不同级别的领导,关键用户能切实学到手艺,核心骨干要把技术接过来,这部分来看,培训是一个杠杆。这部分培训部的工作,其实是可以给企业,通过这样一个培训,提供操作技术提升的帮助。培训的课程是比较丰富的,而且我们接触一些培训,其实都是一些标准课程的培训,事实上培训部还提供一些宽泛的客户化,通过这种具体的培训,包括这些对于企业内部核心人员的培训,对于行业的专题培训,以及在线教程,以及刚才说的SPD多项培训方式,可以结合行业经验,提供有利的服务支持。最后来看,其实SAP培训部的优势,第一在于专业性、实质性和全面性。比如说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第一要求这个讲师好,第二讲得比较全面。培训部还有一些整体项目跟产品相关的系统,就像你买一辆车,你肯定会更好地了解产品的功能,他整体的工具比较全面,有这样多层次的培训。 最后一点,给大家讲一些案例,最终用户培训的时候,可能会遇到最终用户能力不足。比如说他今天只管收货,这部分怎么办?一方面一点一点地提高他的能力,另一方面下面还有更具体的计划。第二,最终用户流失比较快,这是企业难免会遇到的问题,一个挺重要的经验,其实它跟SAP有关系,我们应该体系化、系统化,我们将不同岗位的知识让更多人共享的话,它会当一个人流失的时候,不会带来企业的操作困难。最后一个小案例,这也是个真实案例,在一个大型国有企业里对最终用户的培训,可以从三个阶段看,第一讲师,第二课件,第三执行。我们对最终的用户,也就是未来的讲师,他本身的积累,并且我们要有识别,哪些讲师有比较好的讲课能力,给最终用户带来更多的知识。包括他本身技能的培养。第二部分是课程准备,最终用户的培训,永远不是简单枯燥的培训,我们要关心在不同的岗位人的不同需求。第一我们要关心这个岗位的需求,SAP相关的,电脑操作相关的,岗位相关的,包括岗位变更和管理,这是需求的分析。第二我们可以把这个需求分析结构化,如果他知识储备好的话,可以结构化,当作一个课程。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的知识,而又具备不同知识的话,可以开发不同的课程,个性化安排。这个工作听起来比较好,事实上如果把它进行模块化,通过网络把它规划好,我们最终培训量还是一样的,但是用户的体验就完全不同。 最后一点,还是说培训的执行,做好后勤保障的执行和培训的考核。我们看到这张片子,其实它是一个环状的培训过程,刚才我同事介绍的SAP认为的,从人的学习能力来看,是不谋而合的。是从人的思考方式,来定义这个培训过程的。事实上这个过程中,也是结合了培训部很多的同事,进行了一些课程的开发来实现了最终用户培训。通过SAP培训部这样一个系统性的培训,给企业带来了收益,并且是全面性、科学性的。最后,感谢大家! 责编:王丹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专家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