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历程“十一五”以来,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按照需求导向与技术选择相结合、重点推进与协调发展相结合、营造环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思路,全面融入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各领域,是促进首都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推进器。 本文关键字: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加快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如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了新的历史起点,党的十七大提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战略,更赋予了信息产业新的使命,也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软件产业已逐步成为整个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并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的先导产业。软件和以软件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业,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城市,发挥着战略先导作用。对于形成多点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挥着产业引领作用。对于促进城乡信息化,发挥着技术支撑作用。 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在改革开放30年中不断成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按照需求导向与技术选择相结合、重点推进与协调发展相结合、营造环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思路,全面融入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各领域,是促进首都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推进器。 一、自主创新,打造中国软件之都 在过去的几年里北京市通过自主创新的力量,推动了软件技术的应用、企业的上市,大量的自主创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自主创新的战略获得广泛应用,“中国软件之都”北京的软件产业发展已经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各企业之间的联合发展呈上升趋势,对欧美方面的软件产业出口量也日益增加,网络服务发展独占鳌头。内容产业机会也在逐步呈现,正版工程初见成效,创新资源高度积聚,“软件之都”地位日益稳固。 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自2000年起,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生产总值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9%的速度递增,截止到2008年,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1537亿元,是2000年的8.09倍,总量规模居全国首位。按照海关统计的软件出口实现5.35亿美元,是2000年的11.7倍。
2000-2008年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规模(单位:亿元) 2008年北京新认定软件企业和新登记软件产品数量稳中有升,新认定软件企业973家,累计达到5318家;新登记软件产品2370个,累计达13178个。在双高人才奖励方面,2008年,奖励人员15297人,奖励金额1.5亿元。在鼓励出口方面,截止2008年12月底,为累计440家软件企业办理高新软件出口企业确认,享受海关出口增值税免税优惠。 2008年,按照海关统计的软件出口实现5.35亿美元,同比增长16.5%,是2000年的12倍,年均增长率达36.4%。日本、美国仍是北京软件与服务出口的主要市场,共占全部出口额的72%。海关出口超过千万美元以上软件企业达到12家,比2007年新增2家。其中1家企业出口超过4000万美元,4家企业出口超过2000万美元。
图1-5:2000-2007年通过海关的北京软件出口额(单位:亿美元) 三、企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2008年,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领域的骨干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2008年1月,19家企业入选“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占全国的15%,入选企业数均居全国第一;2008年2月,北京共有33家企业成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占全国的20%;2008年6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一届优秀外包企业——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ITO20强和BPO10强”中,北京分别有10家和3家企业入选。2008年9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08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企业”名单中,北京24家企业位列其中,以绝对优势位居首位。 四、机制创新,联合发展 近年来,北京市软件产业始终坚持联合创新的发展战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依托组织创新带动技术创新,进而推动应用创新。2005年4月在北京市科委等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由坚持自主创新发展之路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用户和第三方机构联合成立了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截至2008年8月,成员已达69家。长风联盟秉持“标准是纽带,联合是力量”的宗旨,通过组织创新与机制创新,汇聚产业资源,构筑“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产业创新链,引导产业集群创新,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五、软件技术和产品广泛应用,成为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核心力量 近年来,软件产业以其特有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渗透到人民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责编:王丹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专家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