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来袭,银行变革从重塑IT开始上世纪70年代,随着第一家风险资本落户硅谷,资本的能量就助力开启了硅谷至今不衰的黄金时代,可谓金融之于科技进步最大的推动。辗转来到新世界初叶,在硅谷彼岸的中国,随着互联网金融如雨后春笋般冒起,互联网科技又对金融上演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哺”,催生新一波金融变革浪潮。 科学技术与金融的关系真是微妙而有趣。上世纪70年代,随着第一家风险资本落户硅谷,资本的能量就助力开启了硅谷至今不衰的黄金时代,可谓金融之于科技进步最大的推动。辗转来到新世界初叶,在硅谷彼岸的中国,随着互联网金融如雨后春笋般冒起,互联网科技又对金融上演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哺”,催生新一波金融变革浪潮。 “互联网+金融”来袭,银行变革从重塑IT开始 这一去一来,“投桃报李”,仿佛正应了邓小平说过的那句着名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科技的核心。”明白此中因果与辨证关系,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在面对互联网金融等新生力量时,我想也应该开怀笑纳了:既然缘起科技变革,不妨就用技术进步改造自己、融入潮流。 银行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挑战,从“客随主便”到“主随客便” 要论银行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挑战,专家们有很多高深的阐述和解释,说白了其实就是银行与客户关系的变化:从“客随主便”到“主随客便”,银行在互联网时代必须从前者转向后者,而转变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和竞争,就是它们要面对的挑战。 什么意思呢?在互联网兴起并普适之前,银行是“主人”,它们用一个个实体网点和一台台ATM机,来网络、连接客户。至于在哪里开设网点,在何处摆放ATM机,都是银行说了算,作为客人的客户没有话语权,至多就是抱怨一下A家的银行网点比B家的少,C家的ATM机比D家的离自己家远。此所谓“客随主便”. 互联网时代则不同,这里讲究的是“用户思维”--客户需要什么,作为主人的商家就要去设法满足。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客户的个人行为习惯迅速向无纸化、虚拟化和移动化转型,从媒体到电商再到投资理财,这种行为习惯被互联网强大的渗透力带到各行各业,身处其中的企业也就不得不调整姿态来对待客户,“主随客便”. 银行作为各行各业中的一行,自然也躲不开这股来势汹汹的冲击。如果把传统银行业单独作为一个群体,那么它们面临的挑战也就十分清晰了:一是客户行为模式改变而产生的新需求对银行“主人姿态”形成的挑战;二是金融改革引入的“互联网派”新玩家对银行价值链带来的颠覆与冲击。 具体来看,客户行为模式改变产生的新需求包括但不限于:随时、随地、多渠道的服务;量身定制的客制化服务;“知我所需”的个性化产品及服务。而新进入互联网玩家带来的挑战就更加明显了--第三方支付带来的场景金融冲击,加深金融脱媒;P2P网络借贷唤醒长期压抑的借贷长尾市场;互联网理财对银行存款的分流,等等。 “互联网+”是思维方式,银行转型与变革应从重塑IT开始 上述两大类挑战中,前者是内因,后者是外因--内因是思维方式,外因是这种思维方式下的产物,银行都应奋起直追。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互联网派系公司得以大行其道并为“互联网+”行动计划冠名代言,除了用户思维外,其开放灵活、弹性易扩展的IT基础架构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保障。从这个层面讲,银行在接受“互联网+”这一思维方式之后,启动变革也要从重塑IT开始。 银行转型为何要重塑IT,即使不是效仿互联网企业,单从用户新需求去反推,也会得出一致结论。在数字时代用户新需求的倒逼下,银行业务面临转型与重塑,为此银行应当从渠道、产品服务、客户三方面转型--交付方式立体化的全渠道策略,产品服务场景化的大平台策略,以及客户管理智能化的智慧银行策略。而要达成这些,银行需要强有力的支撑体系及IT能力建设。因此再反推,打造灵活架构、精准分析、协作沟通、渠道创新、安全管控的IT支撑能力;完善云计算、大数据、渠道三方面的IT能力建设,从而构建敏捷IT能力,是保障银行数字化战略的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前提。 为什么要从云计算、大数据和安全管控这几大方面着手呢?这是因为它们的确代表了ICT技术进步的方向,是先进的生产力,也是全球银行业竞相投资的热点。 根据IDC对亚太15家本土银行的数据调查,该地区技术领先的银行大多数已经部署私有云,它们所获取的巨大利益驱使其迈向公有云的部署。在不久的未来,混合云将是银行的一种标准环境。同样是IDC的报告显示,大数据已经多年蝉联银行IT投资热点第一的位置,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已经给银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以招商银行为例,在部署华为FusionInsight大数据解决方案后,招行小微贷获客预测,比传统方式提升40倍的转化率;只需不到原来20%的推荐短信基本可以覆盖全部的有效购买用户;信用卡征信时间由15天降到分钟级。而安全管控从来都是金融行业需要万分重视的问题,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壮大以及交易量增加,安全管控的重要性也提上新议程。 银行重塑IT能力需要怎样的合作伙伴?开放平台生态圈给出答案 银行需要重塑什么样的IT能力明确后,如何重塑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一道重塑,成为摆在银行和ICT业界厂商面前共同的问题。在7月23日华为举行的主题为“重塑IT,创新金融”的第三届全球金融峰会上,来自中国建设银行、亚洲银行家、华夏银行、星展银行、德勤、Infosys等900多位海内外金融客户济济一堂,着重探讨了这一话题,并给出了它们的方案:共建金融开放平台生态圈。 由华为联合埃森哲、德勤、Infosys、东华软件等全球11家领先的银行IT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共同构建的“金融开放平台生态圈”致力于以客户为中心,联合合作伙伴在基础架构和生态系统的创新,使能金融行业IT革命。这一开放生态平台背后的逻辑是:ICT基础架构厂商、咨询公司、应用厂商和集成商等金融IT产业链各环节厂商通力合作,共同分享各自对银行业务的了解和实践,共同服务好银行IT转型与变革。 在这个金融开放平台生态圈中,各产业链厂商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以华为为例,其作为硬件平台厂商,聚焦点就放在ICT基础架构上,提供基于云计算和开放平台架构的ICT转型方案,与产业链上咨询公司、应用厂商和集成商一起“使能”银行。正如华为企业BG金融系统部总裁刘利民在会上所说:“华为要成为帮助金融客户构建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创新ICT基础架构的最佳伙伴。” 熟悉华为IT产品策略的人可能都知道,这是华为企业业务部一贯坚持的“被集成”策略在金融行业的延伸。互联网行业早已证明开放的威力不容小觑,习得放低姿态、开放合作精髓的华为也获益匪浅。据悉,华为金融ICT迄今已服务全球300多家金融机构,其中包括6家全球TOP10银行;在欧洲、亚太、俄罗斯等区域,华为已进入到当地主流金融客户系统中;在中国市场,华为已成为国有四大银行的主流IT设备供应商,并联合客户进行多项创新合作远谋未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科技的核心。”再次回味这一屡被证明的论断,望银行在技术驱动业务变革的大道上加快步伐,进而用金融力量推动科技变革。 责编:胡雪妍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