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VM挑战SVC 存储虚拟化市场的博弈ESG一项全球调查发现,部署服务器虚拟化的公司也很可能进行存储虚拟化。在接受调查的332位已部署服务器虚拟化的受访者当中,有24%已经实施了存储虚拟化;另外33%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一年或两年内实施存储虚拟化。可以看出,存储虚拟化是大势所趋。ESG分析师也指出,将虚拟化和存储技术结合起来确实是一步好棋。在这盘好棋刚刚布局的时候,存储虚拟化的管理工具已经先手展开了一场博弈。 网络层存储虚拟化占先机 细数现在市场上的存储虚拟化管理工具,LSI的SVM(存储虚拟化管理器)、IBM的SVC(System Storage SAN,卷控制器),HDS的TagmaStore,以及EMC的Invista都可以算是比较成熟的产品。其中,LSI和EMC是网络层存储虚拟化的代表,采用带外(Out-of-band)设计原理。而IBM的SVC采用的是带内(in-of-band)设计原理。SVM 5是LSI在今年的存储世界大会上发布的最新版软件,并于11月在北京推出,也是LSI收购StoreAge后推出的最新版SVM产品。与此同时,HP StorageWorks SAN虚拟化服务平台也选择了OEM SVM 5,直接与IBM的存储虚拟化管理软件SVC展开了竞争。 LSI公司Engenio存储事业部DML工程设计院士兼总监Nelson Nahum指出:“从以往的大量实践来看,无论是在高性能计算领域,还是在SAN环境中,与其他形式的虚拟化技术相比,基于网络层的存储虚拟化灵活度更高,成本也更低廉。” 除了,基于网络层的存储虚拟,另外一种是基于存储阵列的虚拟化,但是面临的问题更多一些。比如,在进行访问时,采用存储阵列虚拟化就要求所有通道都必须进入存储阵列中的同一个控制器,这就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瓶颈。为了突破这个瓶颈,厂商就必须提供一个巨大的控制器,但这又会造成成本的上升。 基于网络层的存储虚拟化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所有的数据接口都是独立存在的,不需要所有的通道都进入同一个控制器。LSI提供的基于网络层的存储虚拟化产品使得在任何时候进行的任何器件之间的任何形式的访问都是自由的。相比于采用基于存储阵列的虚拟化方式只能单一方向的访问,这一手棋无疑是网络层存储虚拟化占了先机。 带外、带内的对决 在一个虚拟的SAN构造中,一共有四条途径来传递存储虚拟化服务:带内虚拟、带外虚拟、SPAID和基于控制器的虚拟化。但争论最激烈的无疑是采用带内还是带外方式。带内设计的SVC产品是运行在位于数据路径的设备上,所有数据都必须先通过SVC进行处理,再分配到存储池中去。这种设计原理依靠的是强大的I/O处理计算能力和高可扩展性。 IBM通过对一对基于IBM System X服务器技术上的冗余“存储引擎”进行组合形成一个“I/O组”。每个I/O组包含16 GB的高速缓冲内存。通过这样的设计来实现数据处理和管理的高度统一性。当然这种带内设计不可避免的会遇到I/O瓶颈的情况,因为用户业务发生如何变化是具有不可预测性的。 带外设计的SVM则是采用了一种分离数据路径的架构,将控制和数据信息分离并赋予虚拟化设备多个路径。SVM这种设计原理,使得数据路径中不会像IBM SVC那样参与数据的处理,能够避免出现I/O瓶颈的问题。 当然SVM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最大数据管理量方面,SVM 5的最大数据可管理量为2PB,而IBM SVC则达到了惊人的8PB,虽然说数据管理不能够用最大数据管理量来衡量,但是面对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更高的容量管理能力无疑更加吸引客户,只是我国企业目前的存储数据量还很少达到如此之高。 另外,LSI SVM 5最多只能给分配卷2 TB的容量,这将是未来SVM需要进行改进的。在发布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LSI全球软件业务支持总监Gabi Cohen对此表示认同,并表示未来产品改进中会提供更大的容量分配。 责编: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