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外包企业期待“过冬棉袄”本文关键字: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收缩其消费和投资,这无疑对中国外贸依存度很高的产业,尤其是软件外包业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近日,主题为"危机·机会·过冬棉袄"的中关村软件外包峰会在北京软件出口中心召开,众多来自中关村外包企业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上,北京中关村国际孵化软件协会(下称孵化软件协会)联合其他几个相关机构围绕软件外包企业的切身需求,提出提高企业生存能力、帮助其开拓国际市场等诸多协助企业度过金融寒冬的举措和思路,可说是为众多软件外包企业披上了贴心的“过冬棉袄”。 提高企业的生存与交付能力 金融危机首先会使软件外包企业接到的订单迅速减少,但运营成本并不会马上随之降低,因而企业的现金流就会出现问题,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所以金融危机中,接包企业的生存能力是发包企业最为关注的要点问题。 这种情况下,国际外包管理协会总裁蒋晓舰认为,协会能够起到积极的第三方机构的作用。可以由协会出面,站在发包方和第三方的角度,评估接包企业的生存风险,并主动向发包方出具第三方的评估结论,以打消发包方顾虑,促进业务的进行。 而且,协会还可以根据评估中发现的“短板”,积极帮助企业改进。 交付能力是最终决定企业能否获利的关键因素,而我国外包企业的交付能力亟待提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拿到的项目,最终因为无法交付给客户满意的结果而备受损失,不仅损失了项目投入,更失去了市场机会。 国际外包管理协会主席Mr.Durant在会议上发言指出,合同的极度灵活性及快速交付已经成为发包企业的重要购买标准之一。 因此,如何充分理解和分析客户的需求,准确定位项目边界,严格遵循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的规程,不断与客户沟通阶段性成果,最终达成圆满交付是我国外包企业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种局面,蒋晓舰提出了提高企业交付能力的策略,主要包括:分析影响企业交付能力的关键问题;基于外包工程、软件工程等角度进行整体分析,发现“短板”,确定改进的节奏,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投入改进;建立持续改进的意识等几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企业还要注重提高适应国际外包的软件生产方式,主动去适应不同的业务类型和客户需求,以拓宽业务来源,提高业务成功率。 开拓国际市场,缩短信任周期 对企业来说,靠降低成本来维持并不是长远之计,更为重要的是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虽然在眼下的大环境里,机会已经少了许多,但事实上,发达国家抵御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降低成本,而在保证业务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将服务外包则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方式。所以金融危机将促使更多领域采用外包方式,外包企业的订单范围也会随之扩大。 这种情况下,如何及时发现新兴的外包市场成为外包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但目前,我国的软件外包企业普遍存在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人才、缺乏对国际市场变化的快速反馈、与国际发包组织联系不够等问题,只能另寻开拓国际市场的途径。 孵化软件协会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一是并购或部分参股海外企业;二是国内中小企业内部协调,建立共同的海外市场机构;三是与发包国家有品牌但生产能力不足的接包企业进行匹配,以构建更大的生产能力。 不过,实际操作中,信任是发包订单的前提。没有信任,也就没有接发包业务的顺利进行。 要与远在海外的发包企业建立信任关系,就需要让对方看到我们的沟通能力、生产能力和成功案例。 建立双方信任的过程可能会繁琐而又漫长,但当前形势下,缩短这个周期对我们的企业来说又非常重要。 孵化软件协会提出,要缩短信任周期,可以尝试以下策略:一是建立发包国当地的"形象代言人",需要挑选理解中国企业特点、热爱中国,又能为发包方所认可的专家来担任;二是积极参与发包社区的活动,争取主动发言机会;三是塑造"高质量的接包企业"的整体品牌形象,增加企业的可信任度。 协助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办公场地成本是软件外包企业除人才成本外的另一项主要支出。平均每人每月2000元左右的房屋租金,随人员增加而增加,却很难随人员减少而及时降低。因此在金融危机到来之时,如何降低办公场地成本,是软件外包企业关注的问题。 孵化软件协会为此专门成立了写字楼项目部,以行业担保与写字楼业主协商,使企业能够以较低价格入驻,降低办公成本。 协会还将在项目写字楼内设立企业服务站,作为入驻企业的社区商务交流场所,方便企业间的交流和沟通。 在人才体系建设方面,尽管北京高校林立,人才众多,但目前能满足软件外包行业需求的实用工程型中高端人才的培养体系却几近空白。整合大学、企业和培训机构已有教育资源,联合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构建大学生到企业实训的环境,从而吸引一流大学人才走进软件外包企业稳定就职,成为当前软件外包企业的重要需求。 有鉴于此,孵化软件协会推出"大四联合培养"的培养模式。其含义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学校通过软件行业协会邀请企业参加培养工作,整合校企和软件行业的培养资源,联合完成大四学生培养工作。 大四联合培养让企业有充分的时间了解和定制培养学生,可以说既满足了企业的要求,又解决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对建立健全的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来源:《科学时报》 责编:姜玲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专家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