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媒体上沸沸扬扬的讨论着众贷网破产事件。这个成立只有1个月的公司,让P2P网贷行业的混乱和高风险等一系列的行业问题再次的曝光在阳光下。
由于温总理去年表态要在金融业增加放开的力度,互联网金融业就瞬间涌进了很多淘金者,P2P网贷是目前互联网金融的众多模式之一,我先介绍下互联网金融业目前的一些模式:
第一种是类似宜信这样的模式。因为宜信无法获得银行牌照,宜信打擦边球以自然人债务担保的方式来进行着类银行的业务。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宜信以高过银行的利率向自然人借款;借款人是宜信的某高层自然人。这样所有的债务都会集中在该自然人身上,该自然人再把钱以个人名义(债务转移)以更高利息借给需要资金的客户。宜信放款利率不小,经常达到2.5%的月息;因为其可能产生的坏账成本也较高。当宜信从客户手上以高利息借来钱时,就必然遇到要尽快把钱借出去的压力。但是借的快,意味着放款风险也会比较高,坏账率很高。所以宜信也需要一套自己的精算体系来保证坏账率可控!宜信的投资方包括了IDG,KPCB等多家著名风投;2011年,12年宜信就像一家银行一样大举在国内各城市开办事处,招信贷员。宜信的赚钱模式也和银行一样,就是利差。风险主要还是在于政策风险;不过总体来说,宜信和政府关系良好,即使是游走在灰色的边缘,但总体上来说,风险是可控的。
第二种模式是为各类的银行和小贷公司进行垂直搜索,带客户的模式。比如由KPCB,光速和清科三家公司投资的Rong360,由原康盛创想副总裁李明顺创办的好贷网都是这种类似的模式。这种模式通过打造类似去哪儿这样的金融产品垂直搜索引擎的方式,把有借款需求的个人和有放款需要的中小银行/小贷机构 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对接;然后通过广告费或者交易佣金的方式获得收入。这种模式不存在太多政策风险,主要原因是资金流不经过中介平台。简单而言,这些金融垂直搜索,其实就是给银行带客户的一个市场外包渠道;切的是银行/小贷公司的市场费那块。
第三种模式就是P2P这样的模式了。这样的模式在美国是一个类似众筹的模式,运营的也不错;模式说起来很简单,无非是我想借1万块钱比如做个生意,愿意给多少利息,如果1个人觉得借1万的风险太高,在平台上找到100个人每人借给你100元每个借款人都觉得风险较低。这个模式在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诚信问题。拍拍贷是最早从事这个业务的,为了管理诚信问题,拍拍贷后来给想借钱的人设立了较高的门槛。门槛提高,自然会造成交易额的下降。到了后来,据说很多网友在拍拍贷,人人贷这样网站上进行小额放款,更多是一个好玩的心态,而不是真的赚多少钱。当然,不是每个P2P公司都像人人贷和拍拍贷这样小心谨慎。这行业大部分公司都鱼龙混杂,所以卷款而逃,设立各类骗局的大有人在。基本上VC对这个模式是避而不及。我听过的这行业的一个最成功的转型故事是,某P2P公司的老板,很快就意识到这个行业在中国是玩不下去,没有前景。如果搞的像拍拍贷门槛那么高,那就没有交易额,但如果没节操,他良心也过不去。后来他发现很多在他平台上想放款的人不少都是很有钱的人,关系熟了以后,他自己组建了一个基金,让这些人做LP(出资人)。他从此成功转型为基金管理人,代表这些有钱人出去投项目。
市场上对P2P网贷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对网贷行业的发展是支持者,他认为网贷小荷才露尖尖角,作为互联网金融大潮中一朵小浪花,难免带泥含沙。严格意义上的P2P网贷平台应可继续尝试,三无(准入门槛、行业标准、主管机构)状况也应该逐渐改变,但也不必立马纳入金融监管系统。我个人会比较悲观:中国目前的市场很容易出现劣币驱良币的现象,由于投资人不成熟,一些真实披露不良贷款率的平台可能反而不认可。而没有经验或者别有用心的创业者还在不断的涌进这个领域。最后没节操的打败有节操的,受伤害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金融业是一块万亿的大饼,而且在中国是极其不成熟。理论上似乎对创业者是利好,拥有极大的增长空间;不过我送给创业者一句话:在中国能玩钱的都不是一般人。如果没有特别深厚的背景,还是谨慎为妙。
责编:李红燕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