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牛传奇:借势营销唱响天下本文关键字: 实战营销管理 蒙牛确实是一个充满传奇故事的企业。开创前三年,蒙牛平均每天超越一个同类企业;开创满六年,其销售额增长200倍,投资收益率大于5000%;未满八岁,就成为世界同行的领头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小地方的无名私企到影响整个乳制品行业的首屈一指企业,蒙牛人确实是令人惊叹。 蒙牛为什么能够在几千家乳品企业的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蒙牛的一出出借势营销是如何上演的,蒙牛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带来什么? 通过研究,我发现蒙牛借势营销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借势阶段、蓄势阶段和造势阶段。 借势阶段 蒙牛公司在创业之初,面对种种的困难和竞争,如果单靠自身力量是无法应付的。但蒙牛却能很好把外部“势”转化为自己的力量,巧妙借用势的作用,从而使企业经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虚拟联合蒙牛起步 1999年,成立之初的蒙牛处于“无工厂、无奶源、无市场”的三无状态。对乳业市场深入了解的牛根生看到,当时有许多乳品企业不景气,但是这些企业并不缺乏厂房和生产设备,他们缺少的是先进的市场开拓经验和规范的管理理念,而这些正是牛根生等人的优势。于是,蒙牛提出了“先建市场,后建工厂”借势营销战略,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市场的推广中,然后把全国的工厂变成自己的加工车间。然后利用自己在冰淇淋和奶制品行业的工作经验,以及对市场、行业的了解,为这些企业引进了最好的设备、最好的奶源,同时,还带去了新的管理模式。结果,这些企业成为“蒙牛”牛奶的诞生地,第一年2000万元牛奶的销售额就完全是由这些企业完成的。蒙牛不仅没有给这家企业投资,蒙牛的八管理人员还从这些企业中挣47万元的年薪。对这种合作模式,牛根生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虚拟联合。他的运作方式是,只与对方合作,对其设备及人员进行使用和支配,但不做资产的转移。企业所有的设备等都归企业所有,蒙牛只是利用这些资源,用自己的管理,自己的品牌,使得双方互惠互利。在短短的几个月里,蒙牛盘活了七八亿元的资产,完成了一般企业几年才能完成的扩张。 蒙牛还将“虚拟联合”渗透到资本运营的各个方面。公司建工厂后,又通过“虚拟联合”,用社会资金为公司匹配了奶站和运奶车。建一个奶站许多企业要花40万元,而蒙牛连4万元也没花。打着蒙牛标志的运奶车有500多辆,没有一辆是蒙牛自己掏钱买的,全部由民间资本构成。蒙牛只“打的不买车”(只管用奶却不管奶牛的事),维修、保修、保险都是车主的事,省去了大量的管理成本。 2、甘当老二麻痹对手 同处一城,面对同样的市场、同样的资源、同样的环境,甚至同样的外部竞争对手,事实上,蒙牛和伊利已成为彼此最大的竞争对手。但蒙牛一开始小心翼翼地避开与伊利的直接竞争.在雪糕包装上打出“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口号。牛根生提出:市场经济缔造了伊利和蒙牛。言下之意要做奶业大王,光一个伊利不行。牛根生还有一句:“小策略看对手,大策略看市场。”为扩大蒙牛品牌美誉度,蒙牛倡导与伊利共建“中国乳都”的形象概念。蒙牛认为,在一个共同的市场胞体中,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些无不显示出蒙牛的借势营销的智慧。 对于未来是否会被同城兄弟伊利收购,或者并购伊利?牛根生说,虽然蒙牛增长速度较快,但是伊利的体量比蒙牛大,双方未来的竞争仍将会激烈进行。如果在一个地区出现两家比较大的企业,这样的竞争态势非常好,因为会造成你追我赶。如果哪天伊利并购了蒙牛,或者蒙牛并购了伊利,那很可能会让两家企业80%的管理人员都睡着了――如果两家企业都盯着对方,为了竞争,晚上不可能睡得很好。 牛根生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作为内蒙古、全国两家乳业代表队,就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一样,伊利和蒙牛还将长期并存下去。 蓄势阶段 对于一个小企业来说,要在市场上站住脚根,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为强大的竞争对手是不允许别人进入这个市场的,而小企业在自己力量小的时候,该采取什么战略来应对强大的对手呢?需要蓄势。洪水的力量为什么那么大,就是因为水多才有水势。假如是一杯水的话,力量就很小,不足以成势。所以小企业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的时候,需要积累自己所拥有的势,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爆发出来,让对手措手不及。这也是蒙牛采取的策略。 1、携手老大共创乳都 牛根生曾做过这样的分析:从历史上看,草原是牛的故乡、奶的摇篮。千百年来,人们一提起内蒙古,首先想到的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谣,不仅是宝贵的草原文化遗产,更是古人留给内蒙古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从地域上看,世界畜牧专家认为,北纬45度左右是最佳的天然养牛带;内蒙古大草原恰位于北纬40—45度。从产业看,全世界年人均消费牛奶约为100公斤,我国仅为10公斤;在我国,牛奶制品有着无比广阔的市场空间,乳业被公认为朝阳产业。从现实看,呼和浩特人均牛奶拥有量和牛奶增长速度均居全国第一;2000年,呼和浩特还确立了“奶业立市”的发展战略。以上诸要素,都是内蒙古创乳业品牌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 整合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现实的大背景、大资源,2001年6月,蒙牛公司携手伊利以“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为主题,在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高密度地投放了公益灯箱广告,将经营企业品牌与经营地区品牌有机地结合到一起。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传播,“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概念已在国人心目中渐趋形成,蒙牛在为内蒙古创造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的同时,不仅巧妙地扩大了自己的知名度,更打消了伊利的戒心。 蒙牛非常聪明的一点,就是非常清楚自己在特定的时间里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于创业之初的蒙牛,首先需要占领的是本地市场,那么就不应该向国际知名品牌如达能、雀巢去借,也不应该向国内巨头光明、三元去借。最好的选择就是向伊利这样的本地霸主借,借伊利的势长自己的势。同时借自己的地域优势――呼和浩特这个全国最优的奶源之地。在这里,“中国乳都”之光除了照亮伊利,就是照亮自己了。而光明、三元等是无法借到这个光的。因此,他可以先在这里养精蓄锐,等到自己力量强大之后再冲杀出来。 2、借势国际资本武装 2002年12月19日,和林县盛乐经济园区蒙牛公司总部,一个隆重的签字仪式正在举行——3家著名的国际金融投资公司摩根士丹利、鼎辉、英联共同向蒙牛投资2600万美元。一般而言,企业是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对外融资的需求。蒙牛并不缺钱,为何要引进国际资本呢?蒙牛决策层有着自己深远的考虑。 蒙牛的长远目标是做“世界牛”。三家投资公司注资蒙牛后,均派出董事进入蒙牛董事会,使蒙牛的法人治理结构国际化,从而相应提升蒙牛的经营管理水平,使其向国际水准看齐。三家投资公司皆为实力不菲、知名度很高的国际财团。作为专业化的国际投资公司,在其投资行为发生后,必须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公布其交易信息。三家投资公司注资蒙牛后,也必须遵循上述程序。这就意味着蒙牛借助国际资本的跳板纵身跃入了国际视野从而迅速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蒙牛乳业在香港上市,摩根士丹利是两家保荐人之一。 蒙牛的战略时间表是:2003年,中国乳业领导品牌——已经做到了。2010年,世界乳业领先品牌——蒙牛团队正以国际化的眼光、理性的思维、饱满的激情,向着目标阔步前行。 3、赞助申奥初显身手 借势,看似比较容易,人人都可以借。但如何才能借得对,借得准,却不是像说的那样简单。在《红楼梦》里一心要掌握贾府实权的薛宝钗说过一句话:“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不管企业也罢,个人也罢,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的“好风”,自然也上了“青天”。那种只靠自己的力量达到成功的观念早该扔掉了。 2001年炎热的夏季,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申奥”事件上,奥运会历来是商机无限,刚刚起步仅两年的蒙牛瞄准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打算借助“申奥”的东风为“奥组委”捐助1000万,打响在全国市场的第一炮。蒙牛当时的想法是:既然要借公益活动提升品牌,就必须抢占最佳资源,做中国“申奥”成功后的第一个捐款品牌,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品牌价值。经过慎重推敲,蒙牛将捐款日定在了2001年7月10日,此时“奥组委”即将成立,并且距离“申奥”成功的7月13日仅仅提前3天,正是万众瞩目,翘首以待的时候,蒙牛此时出招,可将传播效果最大化。 蒙牛当时想了一个恰倒好处的捐款理由:内蒙古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是蒙牛的大本营,在1999年蒙牛成立之初是一片荒地,是北京市西城区对口帮扶捐资100万元,启动了盛乐经济园区,可以说蒙牛与盛乐经济园区是同步发展起来的,蒙牛正是借助这个渊源,喊出了“北京援我100万,我助北京1000万!”的口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蒙牛在这个时候捐款,让人们感觉到了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 因此,蒙牛打出了“一厘钱精神,千万元奉献”的旗帜,意思是蒙牛在每袋牛奶、每根雪糕的销售收入中各提取一厘钱,累计提取1000万元,分期分批捐给“奥组委”,这样,蒙牛的公益行为就天衣无缝的与消费者联系在了一起,让每个购买蒙牛产品的消费者感觉到为“申奥”做了贡献,即体现了消费者的个人价值,又升华了蒙牛品牌形象,可谓一箭双雕。 4、抗击非典获取民心 2003年春天的中国却充满着“非典”的肆虐,整个中华大地陷入了极度恐慌的境地。从此,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而牛奶作为增强体质、具有免疫力的营养食品一下子成了紧俏货,北京的乳品市场抢购成风。如果此时提升牛奶价格,人们不会计较,对看重销售量和利润增长的乳品企业无疑是绝好的机会。蒙牛抓住了机会,它不是提升价格,而是禁止经销商涨价,并且严厉规定违者开除或者终止其经销权。 此招为蒙牛的长远发展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利用“非典”事件让消费者对蒙牛品牌产生认同感。事后证明,蒙牛的品牌形象历经“非典”之后确实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在“非典”时期,很多企业纷纷停下广告,因为再做投入也是徒劳无功的。而蒙牛不但没有撤下广告,反而加大投放量,增大了公益广告的力度,提醒大众关注健康的意识。于2003年4月21日,向国家卫生部率先捐款100万元,成为卫生部红榜上中国首家捐款抗击“非典”的企业,同时拉开了其他企业捐赠的序幕。此后,蒙牛陆续向全国30个城市为医务工作者和消费大众捐款900万元,捐奶300万元;“非典”后期,蒙牛又发出了“向人民教师送健康”的倡议,向全国17个城市的125万名教师,每人赠送牛奶一箱,总价值达3000万。针对这一系列举动,蒙牛的解释是:“急大家之所急,想大家之所想”。正是蒙牛的这些举动将蒙牛品牌与消费大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蒙牛在“非典”期间的公益行为,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蒙牛再一次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焦点。当时蒙牛在各大媒体的报道是“全国首家资助‘非典’防治工作企业”;“非典”过后,效果立竿见影,蒙牛被公认为有公益责任心的社会企业,再次成为消费者首推的标榜品牌。 造势阶段 广告之父大卫·奥格威曾说:阅读普通文章的读者数量是阅读普通广告的读者的6倍。编辑们传达信息的能力远比广告人强。而能让记者、编辑传达企业或者产品信息的方法,就是开展借势营销。相对于广告等传播手段,借势营销以小博大,花小钱、办大事,往往能取得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效果。这对许多企业而言,无疑具有相当的诱惑力。 经过了前期的蓄势之后,蒙牛的推广进入了造势阶段。俗话说的好:无风不起浪。当一个企业想宣传自己的品牌或者促销产品的时候,不妨采用造势的方法。 1、借助神五造势腾飞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这在我国发展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中国期盼已久的事情,国内外的媒体都在竞相关注着“神五”。如果将“神五”与营销进行捆绑,并且将其垄断,无疑是一次空前绝后的机会。谁率先拥有这个资源,谁就抢占了制高点,蒙牛又做到了。 首先,我国首批航天员候选者共14人,全部是万里挑一的空军精英,他们的身体无比珍贵。蒙牛牛奶是经过层层筛选才被确定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的。其次,“神五”上天又说明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了。因此,蒙牛将口号定为“蒙牛牛奶,强壮中国人”,即体现蒙牛作为民族品牌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尽心尽力的表率,又为蒙牛牛奶作为“航天员专用牛奶”做宣传。另一口号“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和“蒙牛牛奶,强壮中国人”的品牌宣言紧密结合,由此树立起一个具有民族内涵的品牌形象,从而提升蒙牛的品牌魅力,增大了品牌的知名度,升华了品牌的美誉度。 此次借势造势,不但给蒙牛注入了新的品牌内涵,更增加了蒙牛的爱国心、公益感和责任感,同时向消费者传达了蒙牛产品品质值得信赖的品牌信息,等同于用航空食品的严格标准来证明蒙牛产品的健康和营养,有利地推动终端销售。 2003年10月16日早上7点“神州五号”一落地之后,蒙牛的广告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成功启动。所有电视广告、路牌广告也都相继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实现了成功对接,全国30多个城市的候车厅被蒙牛的广告占据。同时,印有“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标志的蒙牛牛奶相继出现在全国的各大卖场。“蒙牛牛奶,强壮中国人”和“蒙牛牛奶,航天员专用牛奶”的口号,仿佛一夜间充斥着整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可以说蒙牛这一次赚足了社会公众的眼球。从2004年1月起,蒙牛液体奶销量已经连续30个月居全国奶类销量之冠。 2、夺央视标王显雄心 2003年11月,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黄金段位广告招标大会在北京举拍,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家企业负责人和代表在梅地亚宾馆较量起来。最终,蒙牛以3.1亿元的巨额投入成为央视标王。 自蒙牛加冕央视新标王之后,这个近几年来一直被为成长冠军的企业更加成为众目焦点。一时间,各种见仁见智的评论铺天盖地,但其中有一种人为的声音高调唱衰蒙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唱衰中国乳业的论调。 其实,是蒙牛看准了中国乳业在今后5-10年中仍会保持“井喷”的发展态势,尤其是液态奶市场,预计的增长率会超过60%,整体中国乳业市场的增长率将保持在30%的水平以上。因此,我国乳业的发展前景仍然非常广阔。乳品行业超速大发展的黄金时期远未到来。中国乳制品市场在未来10年中将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牛奶消费市场。 蒙牛集团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蒙牛参与央视2004年广告招标,完全按照事先的策略,中标也在计划范围之内;像蒙牛这样的合资企业,九位董事中有三位是摩根、英联等外资董事,其决策系统早已国际化、科学化,不可能有头脑发热的现象发生。蒙牛销售突破100亿大关,是蒙牛三年前就已制订的远景规划,是根据市场需求、自身的发展速度和客户大户的订单,以科学、务实、深入调查研究的态度制订出来的。 3、超女造势唱响全国 2005年,蒙牛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了本次评选的“2005最佳营销之星”,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因为2005年的蒙牛确实成功利用营销手段成就了一个不小的销售奇迹,与湖南卫视联手打造的“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生”,使蒙牛在酸酸乳领域的销售量从2004年的7亿元人民币飙升至30亿人民币。短短几年时间,蒙牛利用一次次的成功营销术将自己推上了王者的宝座。 其实,蒙牛大力推进酸酸乳的背后实际是传统纯鲜奶发展的窘境。几个乳业巨头之间的竞争已经升级为价格战,随着定价持续走低,销售纯鲜奶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可言。 几年前的牛根生就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发展局面。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牛根生提出了两手都要硬——纯鲜奶和乳饮料都要发展的计划。于是,如何使乳饮料的销售份额在蒙牛整体销售额中有所提升,成为蒙牛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一环。此时的蒙牛希望通过推广使蒙牛酸酸乳成为人们餐桌之外的时尚饮品,而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就是寻找一个适宜的平台,制造一次时尚的营销。 当时,距离“湖南卫视2004超级女声”播出已经有7个月。作为一档大众参与的娱乐节目,超级女声在2004年首次举办之时,就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反响。根据一份统计表明,2004超级女声的收视率直逼中央五套的节目收视率。超级女声体现的想唱就唱,自我主张的时尚精神与蒙牛一直力图打造的时尚乳饮料的形象不谋而合。正是这种内在元素的契合促使蒙牛选择“2005超级女声”作为合作伙伴,以此为平台推广蒙牛酸酸乳。此次活动,蒙牛除了投入1400万元人民币作为冠名费外,又投入了将近8000万元的费用进行其他形式的推广。 首先,在歌曲营销方面,蒙牛找到了上一届超级女生的季军张含韵作为产品的形象代言人,制作了广告歌曲《酸酸甜甜就是我》。并且将其MV广告片和形象广告投放在电视、广播以及一二线城市的灯箱和路牌上。《酸酸甜甜就是我》更借超级女声之势,成为各大音乐排行榜热门单曲。其次,在主市场促销方面,蒙牛也是精心策划一番。对于超级女生分赛场的选择,蒙牛挑选了郑州、杭州、长沙、成都、广州五个赛区。事实上,这五个赛区对于蒙牛酸酸乳的销售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蒙牛在产品包装上也下了一番工夫,不但增加四种新口味而且在20多亿包蒙牛酸酸乳外包装上都印上了“超级女声”的字样,背景颜色也选择了蓝色、黄色、紫色等明亮色调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同时,蒙牛设计开通了超级女声的网站,设计邀请超级女声参赛选手通过互联网与观众互动的环节。通过多方位诠释,一个立体的超级女声呈现在世人面前。 蒙牛借势超女,再一次唱响全国。
责编:黄继毅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