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尔运河“赢”在哪里

  作者:mary.chen
2007/4/4 15:03:37
本文关键字: 案例交流

  用自己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历经百年沧桑的世界第三大船闸运河——基尔运河演绎了一个现实版本的不老传说。

  运河简介

  位于德国北部的基尔运河,西南起于易北河口的布伦斯比特尔科克港,东北至于基尔湾的霍尔特瑙港,横贯日德兰半岛,全长53.3海里 ,是连接北海和波罗的海的重要航道,故又名“北海-波罗的海运河”。基尔运河的开通极大地缩短了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的航程,比绕道厄勒海峡-卡特加特海峡-斯卡格拉克海峡减少了370海里。

  基尔运河于1887年6月3日破土动工,1895年6月21日建成通航。建成初期,运河航道底宽22米、水深-9米、过水断面面积413平方米,船闸闸室长125米、宽25米。先后经历1907年和1965年两次扩建,现运河航道底宽90米、水深-11米、过水断面面积1 353平方米,新船闸闸室长330米、宽45米。目前,运河允许船长不超过235米,船宽不大于32.5米、水面以上最大高度不超过40米的船舶通行。

  基尔运河两端设有船闸,用以弥补运河正常水位与海平面之间的水位差。另外,在河岸建有多处泵浦站,用于将低地深水抽回运河,以维持运河内水平面平衡。在运河两端各有新旧两套单级双向船闸,新旧船闸之间由人工岛分割开来。双向闸室之间的闸墙向两端延伸出一道导墙,方便船舶进出闸室。通常,一个闸室用于进入运河,另一闸室用于出运河。新旧船闸可用参数如下表。

  从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签订起,基尔运河开始走向国际化,并逐渐成为连接北海和波罗的海最经济、最快捷、最安全的海上国际通道。2006年基尔运河通行商船41 472艘次、游艇 15 000多艘次,通行船舶总吨149 849 714吨,通行货物95 780 633吨(其中集装箱杂货约占1/2左右),附近的基尔港已经成为西欧至东欧航线重要的物流中心。

  基尔运河之所以取得上述优异成绩,除了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更取决于其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

  运河经营管理模式

  德国政府和基尔运河主管当局,一直致力于改善运河通航的软硬环境,提高运河通航能力,保证运河航行安全。据统计,仅2006年11月份通行商船就达3 704艘次、通过货物 8 768 150吨、平均通航密度为123艘/天。如此骄人业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雄厚的政府资金支持

  德国政府历来注重运河航运的基础设施建设。1907-1914年间进行的基尔运河第一次改扩建工程,共投资金2.42亿马克。1965年开始的第二次河床加固和改扩建工程共计投入8.4亿马克。2006年德国政府又宣布,计划从2009-2014年投资1.3亿欧元,对运河进行第三次加深拓宽以及部分弯段取直,以消除运河通航瓶颈。

  良好的运河基础设施

  基尔运河每个新船闸闸室拥有29个注水口、三个闸门。根据船舶尺度决定使用闸室长度的原则,当船舶相对较小时,使用小闸室可缩短船舶通过时间。目前,通过新闸室的时间仅为45分钟。整个运河共有布伦斯比特尔科克等12处转向点,除一处弯头半径为1 800米外,其余全部为3 000米。运河每10公里左右就设有专用交会区,建有缆桩,供过往船舶临时系靠,以方便船舶交会和追越。在运河两岸,每隔200-260米距离就设有一对夜间照明灯方便船舶夜行,使运河每天的通行时间维持在20小时左右。

  顺畅的船岸信息交流

  运河管理当局下设运河交管中心(VTS),负责接受和处理整个航道内所有船舶通航信息。为保证船岸之间信息畅通,当局提供5个VHF专用频道,服务于进出运河不同河段船舶的无线通信。运河中心建有AIS岸站,用于接收装AIS船台设备的国际船舶资料和船舶动态信息,为国际船舶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管理渠道。同时,运河两岸设有信号灯、船闸指示灯以及雷康等电子助航设施,保障船舶六级风力以下全天候安全通航。

  科学的运河通航规则

  运河管理中心依据自身通航条件,结合国际海事公约,针对通行基尔运河的船舶,制定了详细有效的通航规则。诸如按船舶尺度将商船划分为六个等级,不同级别船舶间前后间距不同,不同级别船舶会遇方式不同,不同地段追越方式不同,不同货种船舶的监控方式不同,不同级别船舶允许使用运河航道水深和最大船速不同的具体规则。又例如,一、二、三等级船舶允许最小距离为600米,四级以上船舶最小间距为1 000米以上,六级以上和吃水超过-8.5米的船舶最大允许航速为6.5节,其他船舶则限制在8.1节以下。

  便捷的运河通关机制

  德国政府对过路船舶采取快速的通关方式,在提交真实报关单之后,除海关当局存在疑问的船舶外,通常不进行登轮检查。船舶与海关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手续办理全部交由船舶代理来完成,极大地缩短了船舶在运河内的停留时间,使整个运河通行时间保持在8-10小时,实现了船舶的即时通行。

  人性化的运河服务体系

  基尔运河当局规定:超过3.1米和二级以上的船舶要求强制引航通行;船长大于100米、吃水大于-6.1米,要求强制申请专用运河舵工服务。船闸处设有专门监管人员,负责船舶入闸前的检查工作,指导船舶通过船闸的全过程。运河使费的收取也兼顾不同用户的利益,针对船长小于15米且小于2.5 BRT的船舶提供免费服务。

  有效的事故预防机制

  基尔运河内实施国际保安规则(ISPS),并配有运河安检员负责巡视过往船舶安全。运河管理中心负责整个航道内所有船舶的通航避让、暂时停靠、追越等具体通航计划,系统地控制运河内船舶航行。同时,针对各类紧急情况制定一系列应急预案,用以保障船舶安全和航道畅通。基于以上各种努力,基尔运河的事故率一直控制在0.13%以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运河之一。

  对我国京杭运河发展的启示

  随着我国长江战略的实施,内河航运再一次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京杭运河也踏上了这架即将起飞的航班。基尔运河的成功运作,给京杭运河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众多借鉴之处。

  加大航道整治力度

  借助南水北调的重大契机,近期完成济宁—杭州段全线三级航道的升级,保障千吨级船舶顺利通行,部分重点航道完成复线通航和二级航道建设。适当超前建设船闸系统,提高船闸的通航效率。借鉴海港开发模式,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导、民营资本积极参与的运河融资模式。

  完善运河通航规则

  根据运河实际通航条件,编制不同河段允许通过的最大船舶尺度,制定运河船舶最低技术标准,规范运河船员考核发证。针对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考虑在特殊河段强制大型船舶申请引航和专用运河舵工服务。

  改善运河服务体系

  打破传统的地区间、部门间的权责划分,构建统一的运河管理机构,实现整个运河的航道、运管和海事一体化监督。设立经营主体,独立负责运河日常运营、统一运河使费标准以及完善运河通航服务。成立运河事故快速反应小组,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引发的运河拥堵损失。

  推进集装箱化进程

  跟紧世界航运的发展步伐,积极倡导京杭运河货物集装箱化,改变以煤炭、建材为主的传统散货运输结构,提升运河潜在通航能力。充分挖掘适箱货源,合理布局集装箱专业化码头,积极配合“长江战略”的实施。

  加快运河信息化建设

  建设船岸间信息交流专有通道,实现船岸间信息即时沟通,保障运河通航效率和通航安全。构建运河综合信息处理平台,实现用户、监管者和经营者三方的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运河的通航水平。

来源: 《航运交易公报》

责编:mary.chen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