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备制造业利用信息化重拾竞争优势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实施以来,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我国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后,国内外市场装备需求急剧萎缩,我国装备制造业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势头明显趋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2009年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年10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在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介绍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效果。 张相木表示, 2009年以来,在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下,装备工业企稳向好势头日趋明显,调整振兴规划的政策支持效果已逐步显现。主要表现为: 一是总体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去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装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其中7、8、9月份同比分别增长15.9%、16.1%、16.8%。 二是经济效益稳步回升。1-8月,装备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06%。 三是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减轻了企业成本压力。通过提高部分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进口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税收优惠政策,对减轻企业的成本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1~8月,装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8.9%,高于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9个百分点。从投资构成看,装备工业改扩建项目的投资远快于新建项目的投资增速,表明企业更加重视加强技术改造。同时,由于2009年开始实行增值税转型,企业在投资中购置新设备的比重有所提高。 2009年四季度,装备制造业的景气指数为99.7点,预警指数为93.3点,均比三季度有所升高。这反映出我国装备制造业当前发展形势良好,行业经济运行平稳健康,总体呈现逐步回升、稳步走高的态势。 2010年,一些关系民生的重大工程项目,如高铁、核电、电网、环保等依然保持较高的投资力度,对装备工业的需求依然保持旺盛。装备工业延续快速增长势头是主基调。 有关专家指出,一方面金融危机使欧美制造业受到重创,另一方面很多发展中国家经济不断增长,加大加快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械基础产业建设的投入,这使得全球装备制造业市场十分活跃。2010年及之后4年内中国装备制造业仍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应该看到,我国目前正处于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先进装备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金融危机加快了世界产业格局的调整,为我国提供了参与产业再分工的机遇,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只要装备制造企业抓住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就一定能够促进装备制造业持续稳定发展,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而在装备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建设无疑是巨大的推动和支撑力量。 对于工程机械产品的客户而言,在这个行业中,客户要求不仅能够拿到高质量的工程机械产品,而且要能够为他们提供增值服务,特别是售后服务。其实工程机械设备市场当中,很大一部分收入和利润来自于售后部分,比如零部件的售后服务。也就是说,对于这个行业来讲,企业的目标是在推动利润的同时,向客户提供更加成熟、先进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工程机械企业通过信息技术不断帮助自身提高效率,缩短周期,进一步优化制造流程。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回暖,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制定长远的信息化战略,为企业的长久发展积累资本、积蓄力量。 2009年7月8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重要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举行了“4321”工程项目竣工上线仪式。徐工集团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起统一的企业全价值链管理平台,通过加强集团对各企业的纵向管控和各个企业的横向集成,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生命力。 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徐工集团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危机中求发展,果断决策以信息化整体提升为突破口,苦练内功,提高管理创新和管理水平,助力其尽早实现1000亿的产业布局,进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五强的企业发展目标。此次覆盖集团上下的全价值链解决方案将帮助徐工实现企业的管理思想由目标管理转向企业价值链的管理,使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与组织管理活动,都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与价值链增值展开,为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树立了新的管理标杆。 责编:王立新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