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生产制造的精细化管理面对生产制造过程中各种浪费严重、生产组织不灵活、生产反应滞后、产效率较低等问题,各企业深刻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等手段将组织运营中的各环节系统化和细化,使组织管理各单元可以精确、高效、协同而持续的运行。精细化管理涵盖企业体制机构、组织流程、运营管理、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等方方面面,笔者学识有限,在此仅对生产制造的精细化管理略表薄见。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发展的逐步壮大,面对生产制造过程中各种浪费严重、生产组织不灵活、生产反应滞后、产效率较低等问题,各企业深刻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实现生产制造的精细化管理,首先必须详细及时的掌握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但是,在传统的方式下由于生产过程中产品加工、检验、在制品状态、仓储、包装、物流等各个环节的信息不能及时准确的综合反馈,导致整个生产流程处在一个不确定状态,使得生产管理中所受制约变量增多。而变量的纷繁复杂让生产管理者无法在第一时间做出合理的快速响应,更谈不上精细化的管理了。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减少甚至消除这些无序变量,让生产管理者不仅对生产、品质、设备、人员所对应的产量、在制品、工序良率、库存等进行全程实时监控,还可进行追溯、自动警示、汇总统计、二次分析等。 生产管理信息化一直被认为是企业信息化中的难点,笔者通过亲身经历的一个企业信息化项目总结出三点: 一、 生产管理信息化必须符合企业特点 由于该企业的主要原材料是白银等高价值的贵金属,这就要求必须对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消耗及成品率进行严格控制。根据企业特点,项目组经过充分的调研,依托成熟管理软件开发了基于工序记录的工序流程卡管理模块,通过该模块,可以实现从销售下订单、生产下施工单、仓库收发料、工序过程数据记录、产品包装记录,到产成品入库的全过程跟踪,实现内部物流过程的全覆盖。其中工序转移数据的准确记录为材料消耗和成品率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同时,对物料使用严格的批次管理,通过工序流程卡可以方便的追溯到产品的材料、生产设备、操作工、检验记录等信息,使产品的质量跟踪,员工的绩效考核得到数据支持。 该模块还为公司实现智能排产、物料需求计划、智能工控等系统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未来的计划系统将实现瞬间任务触发,订单一旦确定,就可按合适的作业规模在各个环节来部署任务,形成项目化生产的基本格局,各个环节不仅知道自己现在及未来的任务,也非常清楚自己任务在整个订单履行过程的位置及其变动状态,而且任务是完全基于各个环节的能力负荷展开的。 二、合理利用IT技术/设备,增加人性化设计,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率 通过合理利用IT技术包括各种硬件设备,如RF无线射频技术,自动化设备,电子标签、RFID、条形码等,增强人机交互,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在笔者的项目中,公司产品的名称规格都很相近,未使用生产管理系统前,所有的生产施工单都由生产部门手工开出,由于书写不规范,仓库管理员按单发料时经常将物料发错,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在开发系统时,项目组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做了大量调研工作,给每个物料按统一规则编码,并为每个生产部门配备打印机,要求所有生产施工单全部从系统打印,从根源上杜绝了错误的发生。 在仓库应用中引进条形码技术,通过扫描施工单条形码就可直接获取施工单信息,并配备带数据传输功能的数字电子秤将物料重量信息直接录入系统,避免了人为输入失误。领完料后,领料人也无需签字确认,只要将带有条形码的工作卡扫描一下就可完成电子签名。通过一系列的IT技术及设备应用该项目实现了一般企业难以实现的内部物流100%受控。 三、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信息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信息化是一个逐步改进的过程。不是脑袋一热说我们要信息化,然后上一套管理软件就信息化了。著名的工业工程与信息化专家齐二石曾说过“信息化是手段,不是目的,其目的是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竞争力。”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化手段也必然需要不断发展。信息化和精细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信息化可以挖掘管理潜能,使管理提升至精细化高度;从精细化管理角度来看,融合了精细化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正是为适应精细化需求发展而来。走在信息化的路上,没有结束,只有进步。 传统的管理手段在精细化管理要求的不断深入下,已经越来越捉襟见肘了,企业必须依靠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借助信息技术这双翅膀,才能让企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责编:杨雪姣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