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O管理札记:“四有”IT员工本文关键字: 理论探讨 企业用人是否“以人为本”的一个通俗解释就是,“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候在合适的岗位上”,即人岗匹配。问题是企业要用“合适的人”,得先界定什么样的人才是合适的?CIO需要思考的是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什么样的员工好用? 行业经验:指的是IT系统所应用的相关行业业务知识与经验。比如贸易行业的IT员工应知道进出口贸易业务知识和流程、知道外贸会计核算知识、3大财务报表和众多内部管理分析报表之间的关系;物流行业的IT员工应知道仓储业务如何计费、配送车辆如何核算成本、集装箱在码头堆场如何周转等;房地产行业的IT员工要知道物业管理费用的项目、收费周期,商品房销售的一般营销手段等。这类与IT系统应用相关的业务知识和经验,不同岗位要求熟悉程度不同,不一定要很精深,但一定要能正确理解,才能准确把握业务需求,方便服务内部用户及与外部合作伙伴沟通。 文化:除了指企业文化之外,还包括IT部门自身定位所带来的、对所有IT员工的共性要求,最主要的是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文化问题影响深远,但没有其他3方面那么明显,所以容易被CIO所忽视。 管理水平:包括管理知识、认知、悟性和能力、经验等。这方面的要求是对所有员工的,不仅只对有管理职责的IT主管。最最基本的管理素质包括沟通能力及相应的人际交往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及相应的计划管理(制订、执行和调整等)能力。这些能力是任何员工都必须具有的。 IT技能:除了IT部门全体员工必须普及并掌握的基本IT技能外,其他的专业IT技能则因具体岗位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我通常将IT人员分成开发、实施、运行维护和专业管理4类。套用上述这个模型,可知专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文化需要的权重最大,行业经验次之,IT技能相对要求较低;开发人员则刚好相反,IT技能最重要;实施人员的行业经验居首;运行维护人员则要看具体岗位,如网络管理和服务器管理人员与开发人员类似,跟IT设备或软件系统打交道较多,而ERP等应用系统的运行维护人员则更接近于实施人员的要求,因为他们跟人打交道较多。 6年多前,我同时招入了两位应届生——甲与乙,甲是学计算机应用的,乙学的是会计,但其IT技能也很棒。从文化认同度看,两人虽然有所差异但没有根本差别,他俩都从不同的运维岗位做起。后来,甲历经开发、实施类岗位,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行业业务知识和经验,走上了专业管理岗位后,角色转换到位,尽管管理经验还不足,但成长势头良好。最近,在我的鼓动下,他考上了在职MBA,开始了繁忙工作与艰苦学习并行的苦日子。乙经历类似,他的IT领悟力和技能超过甲,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理解也很不错,可惜的是管理悟性太差,向上沟通能力和时间计划能力尤其不足。这使得他担任4个人的小IT主管半年后,还找不着管理的感觉、成效不佳。因乙成长不尽如人意,当然也有我用人不当、调教无方、督导不力的责任。不久前,他刚好有机会到行业集团任职。我希望他在新的舞台上能有起色。 我根据自己所在公司的情况,总结出的“IT人员能力素质模型”是个比较理想的模型,现有员工不可能人人符合此模型。我将此作为选择或培育“合适的IT员工”的基本参考标准,对现有员工进行考核,结合他们的个人能力和结构分析,在员工的培养培训、团队成员搭配、提拔任用等方面就比较“有谱”,在招聘录用员工时,也能做到“有数”,可以确定比较明确的选聘原则和策略。毕竟CIO不可能从人才市场上招到完全符合这个理想模型的活生生的人,但其重要意义在于,有此标准作为参考,你在面对一个活生生的备选人时,可以知道从哪几个纬度去评估此人未来是否有可能成为一名“合适的IT员工”。 就此问题,我曾经和一些高校的人力资源学者和咨询公司的资深顾问探讨过,曾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我打算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公司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继续探讨每个IT岗位的“四有”权重等定量问题,再将这些量化指标落实在每个岗位的说明书上,进而完善IT员工的发展和绩效管理机制。
责编:shilly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