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RP应用瓶颈探析本文关键字: 应用技术 ERP软件实施成功率长期低迷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究其原因时各种分析相当多,即便是专家也众说纷纭,各有不同,但比较集中的分析往往归诸于三个方面:企业管理水平低下、顾问专业能力差、软件产品缺陷等原因。对前二者的分析可谓汗牛充栋,但对于软件产品的缺陷缺乏深入的分析。往往只是指出缺少某某功能,分析的只是一个外化的表面现象,而没有对深层原因进行深入探析,其实分析这些缺陷,我们最终都可以看到ERP产品本身蕴含的管理理念、产品设计理念的偏差所造成的先天性结构性缺陷。 众所周知,ERP软件的核心MRP起源于上世纪中叶,当时的经营环境基本上处于以产品为中心的时代,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是其基本的生产模式,其生产相对简单、稳定。当时的企业经营基本秉持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基本上是生产什么,顾客就消费什么,是生产在推动生产。而MRP就是在这种相对简单的生产环境中应运而生了,它的基础模型是构架在组织模型、物料结构模型、企业业务模型之上的,在当时生产模式简单,企业经营环境稳定时,这种基础模型尚没有暴露出大的问题。而当今的生产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导致了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生产模式、大规模定制模式成了相当普遍的生产模式,随着组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随经营环境的动态变化导致了一系列有待破解的ERP前沿问题,从而对ERP形成了巨大的挑战,而这些问题正是制约ERP发展的绊脚石。 第一、企业业务的频繁变化问题 当今企业身处于商业环境急剧变化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企业的经营策略、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的频繁变化。一般来讲,很多企业在每个财年都会有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在中国的企业中特别普遍。比如从直线职能制到矩阵制\事业部制的转变、从一级核算到二级核算的转变、从分散采购到集中采购的转变、从直销到分销的转变、从ATO到ETO生产模式的转变等等,这些变化反映在ERP软件中就很可能导致软件中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的颠覆性改变,这就要求ERP软件支持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动态重组建模。但遗憾的是目前的ERP产品的基本构架仍然继承了过去设计理念,几乎都不能支持这种快速动态建模。虽然工作流技术的应用使ERPR的业务流程有了相当的弹性,但仍然不可能应对这种巅覆性的改变,对于ERP来说,要做这种改变的代价是很大的,几乎会导致软件的重新实施甚至重大修改。而ERP实施周期过长(现在最快也要三至六个月),往往是刚实施完系统没多久,企业的业务、组织又要发生重大的变化,而ERP软件本身所具有的刚性不可能进行自适应调整来应对这种变化,很少有不在重新实施的情况下经过简单配置就可以在新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下开展业务,更多的只能是做一些表面的变动凑合做用,故而其应用效果不佳是十分自然的事,目前这仍是困拢业界的一个巨大的挑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入了解当今企业的运作模式,同时结合全新的产品设计理念对现有产品全新架构。时下最新流行的SOA架构从理论上讲为解决这一问题找出了一条路径,软件服务是SOA的基本实体,较对象、构件又有了新的发展,具有较高的抽象级别、更强的独立性、更合理的颗粒度与可用性,更加便于使用者直接使用。在此基础上,SOA借助了较为成熟的基于服务的松耦合运作模式的理念,以服务为基本单元封装各类资源,以服务集成为基本手段提供在开放环境下的资源共享与集成的高层次抽象模型,以服务交互和协同为基本支撑,提供松耦合的计算模型。但在实践中究竟能否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这与厂商设计经验的积累、对现代管理理解的深度、对先进设计理念的感悟高度密切相关,目前还没有一款纯SOA架构的ERP产品问世,自然不能得到大量实践所证实,这一问题的彻底解决,还需假以时日。 第二、工序细部排程问题 车间管理中的工序调度问题,一直都是ERP的弱项,而ERP的核心构件BOM是静态物料结构,固定提前期按经验取值,MRP运算只能得到较为准确的物料数量,但却不能得到精确的时间安排,在企业实际应用中不太可能解决复杂的工序排程问题,所以我们会看到ERP对于车间管理往往无效。由于企业产品的加工工序逻辑关系复杂,存在顺序、平行、重叠、回流等关系,在一些情况复杂的生产环境中,并不是每个加工细节都能事先确定,经常会遇到其中某个细节确定不下来,只能给出一些可能性的因素,最后的结果如何也说不准。这就是所谓的非确定工艺流程,这各非确定工序的排程问题更非静态的BOM所能解决的。而在排程时还要考虑资源约束、插单、撤单等多方面拢动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生产调度排程算法极为复杂,如果再考虑到不同行业的排产特点,其复杂度就更高了。国际厂商早已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基于有限资源能力的约束理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进入应用领域,这就是所谓的APS(Advanced Planning Scheduling)计划。它是基于有限资源能力的优化计划,它将企业资源能力、时间、产品、约束条件、逻辑关系等生产中的真实情况同时考虑,通过基因算法、启法式算法、禁忌搜索算法、高级图论等精深的数学解算,对ERP无法解决的动态工序排程问题,从理论上给出了答案。虽然如此,当前APS技术并非尽善尽美,仍在不断发展中,目前还不能完全取代有经验的调度人员,只是在调度人员的积极干预下,APS才能发挥较好的作用,在国内市场上,目前也仅仅是在国际一些知名的ERP品牌运用了这项技术,国内厂商则鲜有涉足,尤其缺乏据有说服力的成功的案例,所以这一领域仍然没有在实践中大面积解决企业的工序细部排程问题。 第三、成本核算问题 国内几乎所有制造业都把成本核算视为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尤其在具有复杂加工流程的机械加工企业,在要求精确核算工序成本时,国内通行的成本计算方法实际应用效果并不好,成本核算仍然是计算加估算。现有主流的成本核算方法的关注点集中在最终产品上,以产品为对象建立管理成本的资料,如产品的历史成本、产品的定额成本、做的比较细的企业还有详尽的零部件成本等,锁定在产品的层面上展开核算分析、计划分解、成本控制等。这些在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下基本上是可行的,然而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下,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品中成本要素与传统产品成本要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产品对象核算中的假设前提在当今的生产环境中变得更加不确定,比如产品结构(BOM)在很多个性化生产行业已经不是静态的物料结构,而是一种与客户个性化需求密切相关的动态结构,其变化形态之多达到已无法进行预置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目前主流的ERP成本核算模式不可能提供准确的计算结果,使得以产品对象的成本分析、成本预测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对决策者而言没有多大的指参考价值。在国内推行多年的ERP,可以说在在这一领域表现是最令客户不满的地方之一,当今制造业的动态复杂性使目前通行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操作变得不可行,这是ERP发展的必须突破的重要瓶颈。而企业用户的需求是成本计算实时化、可视化、可预测,即无论在会计期间的任意一个时点,企业都可以通过ERP迅速得到产品成本的实时计算结果,而不是一定要在期末结账后。同时,产品成本动因构成可视化,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产品成本的要素的动态变化。最后,要求ERP可以用给定的条件预测产品成本水平,真正为成本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而实际上按目前通行的成本计算方法是不可能满足用户的这些需求的。国外高科技行业流行的作业成本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但遗憾的是ERP软件还不能很好地支持这一方法,虽然有些厂商宣称他们支持作业成本法,但仔细分析他们的产品,发现实际上要真正支持到位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对现有ERP软件的基础架构作较大的调整才有可能,当然,这种代价未必是每个厂家所能承受的,目前较为可行的是将独立的作业成本软件与ERP集成,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责编: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