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是谁?

  作者: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2007/11/13 14:18:21
本文关键字: SAP BO SAS teradata 收购

作者:Qing 20071010

国庆之后的这周可真热闹,BI界有风云突变之感,这都是SAP收购BO引起的。在接下来的这几天里,有人猜测,谁是下一个,也有人发布自己最新的消息。有人预测,这场收购将引起未来一段时间的软件企业并购狂潮。

对于这场收购,有人看好,有人看坏。从我个人角度,我不看好,这在前几天的帖子中已经表露出来,甚至,我越来越觉得BO是个BI背叛者,他们的理想哪里去了?他们所有的一切不都是专注于BI吗?可是现在就为了区区68亿投入撒泼的怀抱,悲哀啊。不过,我基本上是个悲观主义者,所以一般事情喜欢往坏的方向想,反倒怀疑那些看好的人,别有目的,可能是在为提升两家公司的股价造势吧。可实际看起来,反倒是其他一些bi厂商的股价有所提升。

就在这个收购消息发布的第二天,teradata跟sas也有所动作,他们宣布两家达成战略合作伙伴

SAS公司强大的分析技术将跟teradata牛比的数据仓库结合起来,提供in-database挖掘。这个英文单词我不知如何翻译比较准确。大意就是指挖掘模型的输入输出都体现在数据库表。以前,sas不是号称这个in-database的,它对数据文件处理功能也挺强的。而terada-ta的twm,号称是in-database的挖掘工具,不过我看到不少我们的挖掘同事宁愿用sas或者spss来作分析,想来这玩意儿也不咋地。恐怕也是因为teradata认识到自己的不咋地,于是,找了一家更专业的挖掘公司合作。

teradata自从脱离ncr之后,一直被流传要被谁谁收购,当然,这个”谣言”肯定要被他们上层否定的。一度,说hp可能是买家,可人家neoview玩的风生水起,想不通为什么还需要teradata,除非是要将它给灭了。有人还问,为什么teradata跟sas只是战略合作,而不是并购呢?他们都说,如此的合作可以保持各自独立,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优势。不过如果他们合并了,他们肯定会说,通过有机整合两家公司的顶级产品,我们可以提供更强大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客户将从中获得更大的业务利益。话么,都是这么说地。

昨天,看到teradata的新名片。公司的图标变了,原来橙色teradata下的”a division ofNCR”已经不见,而teradata这几个字母的字体也变了,原来棱角尖尖地,现在都圆滑了,只是颜色还是保持橙色。
这些专注BI的公司,他们会继续独立走下去吗?世事难预料。Cognos、Infomatica、Syb-ase、MSTR、SAS,站在台上,身上挂了个牌儿,”卖身葬父”,台下,一帮大老爷们,IBM、MS、HP、Oracle一个个色眼咪咪,SAP刚刚下了单子将BO买到手,喜滋滋地准备带她回家。聪明的SAS跟Teradata两位站在一起,两人同挂一张牌儿,”要买买一双”。

作者:seaboy 20071010

经营公司的都是商人,商人都是以挣钱为第一目的的,其他都是为了第一目的服务的.

作者:Xuanpu Sun 20071010

资本市场呀,没有资本就没有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就不能一切为了理想了,要为股东的利益着想。

P.S. 在德国大家倒是没有这么热烈的去讨论这个事情(当然产品线的问题是另一个话题了),就像保时捷是大众最大的股东,Google收购Youtube一样,很正常的资本运作。当年连戴姆勒奔驰都差点被收购,还有什么没有可能?

作者:袁旭 20071010

估计以后bi厂家兼并得激烈了可以把公司的各方面数据综合在一起,然后挖一挖,兴许还能预测下一家被收购的是谁!还是咱老祖宗厉害,拿片树叶往风中一扔,写下几句玄之又玄的谵语,飘然而去,之后的事情就如其所料地发展那才是bi的最高阶段啦

作者:William 20071012

呵呵,Qing写的真有意思啊。

BO被收购是必然的,最近国内市场BO这家当年BI的领头羊,已经被后期之秀打得落花流水。试问在做的各位兄弟,大家在做的BI项目,还有谁是用的BO做前端展示?说实话BO的问题在于它的停滞不前。其实顶尖的BI厂商,大家都有这样的困惑,BI的下一步到底应该发展什么?如果只是到拓展市场的层面,那估计只有大鱼吃小鱼的份了。

其实不仅是收购,人才的流动也是,我认识做BI的朋友,都是从小公司流向大公司,从分析员到项目经理到部门总监到公司副总。没有人才的BI公司,也就离被贱卖不远了

作者:袁旭 20071012

迷茫和停滞不前也是很正常的一来是企业本身定位上的迷失,不光是在bi界,以前在汽车界、制造业等方面很多大的企业。一旦做到顶级领军人物之后都会出现一个迷失的过程,要么在迷失中突破,要么在迷失中死亡;二来则是企业决策者在面对自己以前产品的时候并不一定能够下决心彻底重来,而是抱着一丝幻想,希望这些曾经的产品能够有一天卷土重来起死回生,对待人才的问题上也是如此,企业对于不再需要或者做出贡献不够的员工并不能够斩钉截铁地去处理,或者换岗,或者直接裁员,管理者出于个人情感或者其他因素无法做好这几点的时候,企业经营自然是每况愈下,人越来越多,但是人才并不一定能够有施展才华的地方和机会。

盛极而衰,倘若不能求变,最后只能在市场的竞争中失去领先优势,面临淘汰的结局。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作者:w z20071012

可是非常不同的是,汽车,制造业等这些产业大多是成熟产业,大家走到一定巅峰的时候才会迷茫,可是BI却是成长期的迷茫,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韩国电影--彼得潘的公式,讲的是青少年对于未来的迷茫和淡淡的忧伤,现在的BI是否也是这种懵懂的迷茫呢?年轻,很迷茫,也很激情有忧伤,淡淡的。

作者:袁旭 20071012

汽车、制造业这些只能说是相对发展期间要长些,it企业到现在都还是很年轻的这个迷茫和处在什么阶段没有太大关系,就像人生一样,幼年、少年、中年、老年都会面临抉择的难题,迷茫是每个阶段都会有的。不过区别在于:幼年属于从无到有的成长期,对外来的东西几乎是全盘接受的,到了少年时期开始有自己看法之后,会反思、对抗等等,到了中年则又会因为自己所做的和想要的并不一定相符而矛盾,老年则会回首往事,总结人生得失,算算时日无多。

BI界整体的迷茫可能如同电影中所反应的青少年的迷茫一样但是作为领军人物,往往是更容易迷茫的,因为他前面没有开拓者,没有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要做的只能依靠自己的信念去探索去开拓,偏生it界更新换代的速度比汽车等传统工业要快得多,一不小心,小小的失误就可能会满盘皆输,万劫不复。

作者:William 20071012

说实话,我做BI到现在也做了不少年了,我认识的做BI的那批人(2000年左右搞BI的),转业的转业,改行的改行,坚持下来的人真的不多。我自己也从一家专业的BI公司跳到了咨询公司。我的感觉是纯BI是存活不下去的,BI就是一个工具。当年将数据仓库不是技术业务双驱动么,如果你的业务驱动不行,再怎么做,BI也只是一个面子工程。

我感觉,将来的趋势,卖BI产品的专业做产品,实施这些都会被咨询公司吃掉。究竟,光有先进的技术是没用的,客户需要的是效果,而不是一堆机器和软件。

责编:姜玲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