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能和娃哈哈的跨国婚变达能与娃哈哈他们美满的婚姻,曾经让多少人羡慕不已,然而,去年一段时间的种种负面消息,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夫妻之间婚后的种种不合与同床异梦。导致双方离婚的导火索就是法国达能公司最近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的低价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达56亿元、2006年利润达10.4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 1996年娃哈哈与世界第六大食品饮料巨头法国达能集团、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资建立了五家公司,共同生产以“娃哈哈”为商标的包括纯净水、八宝粥等在内的产品。当时,娃哈哈占到了49%的股份,达能与百富勤加起来占51%。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香港百富勤在境外将股权卖给了达能,使达能跃升到了51%的绝对控股地位。当时,达能立刻提出,将“娃哈哈”商标权转让给与其合资的公司,政府考虑到这一品牌转让会不利于中国品牌的发展,于是国家商标局就没有批准。宗庆后为了能兑现自己与达能公司品牌转让的承诺,改签了一份商标使用合同。 让宗庆后没有想到的是,就是合同中一项看似不经意的条款,却让娃哈哈在日后陷入了被动。双方在合同上签署有这样一条“中方将来可以使用(娃哈哈)商标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而这些产品项目已提交给娃哈哈与其合营企业的董事会进行考虑……”“这一条款简单说,就是娃哈哈要使用自己的商标生产和销售产品,需要经过达能同意或者与其合资。”宗庆后说。 这10年来,娃哈哈相继与达能合资建立了39家合资公司,占目前娃哈哈集团公司下属公司总数的39%。然而,合资以后双方的合作并不愉快,按照宗庆后的话说就是达能集团根本就没有给娃哈哈预期的资金、技术、管理上的支持。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企业实力的迅速增强、产品营销网络的日渐健全和产品形象的深入人心,娃哈哈亟须通过规模扩张和跨地区设厂来扩大产能。然而在投资建厂等诸多问题上,达能却与娃哈哈意见相左。比如,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同时也为了完成企业产品在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布局,娃哈哈的决策层希望能够参与到西部大开发、对口支援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区、三峡库区建设等项目中去。但达能因为顾虑这些地区的消费能力,不愿意进行投资。因为是合资方,达能不愿意投资,娃哈哈也不能自行投资。双方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而就在此时,达能收购了当时娃哈哈最大的竞争对手乐百氏。这让宗庆后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不安。在意识到与达能的合作不仅不能产生积极的意义,甚至还限制了娃哈哈的发展之后,1999年,宗庆后和中方决策班子商量决定,由职工集资持股成立的公司出面,建立一批与达能没有合资关系的公司。 这些公司大多建立在西部、对口支援的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区以及三峡库区等当初达能不愿意投资的地区,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到2006年,这些非合资企业达到61家,总资产达到56亿元,当年利润达10.4亿元。 或许是良好的业绩让达能觊觎。几年后,达能突然以商标使用合同中娃哈哈集团“不应许可除娃哈哈达能合资公司外的任何其他方使用商标”为由,要求强行收购这几家由娃哈哈职工集资持股成立的公司建立的、与达能没有合资关系的公司。这让宗庆后恼火不已。 宗庆后说,这些年来,娃哈哈为了履行合约,就连不是与达能合资公司生产的产品也是通过双方合资的销售公司进行销售的,这已经为达能赚取了巨额利润,现在达能又要以低价并购其他公司,完全没有道理。此外,娃哈哈集团公司与达能公司都是合资公司的股东,一方股东限制另一方股东的发展亦有失公允。 “达能公司一直压低在娃哈哈的投资额,而且员工的工资、福利亦不愿考虑。”宗庆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0年来,达能在娃哈哈仅投资了1.7亿美元,连买设备建厂房的钱都不够,至今缺口尚达16.04亿元人民币,全靠娃哈哈的资金在周转,而这10年来达能已获分红3.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1.39亿元,而且合资公司的资产还增值了51%。 “我们当初的许多投资决定,都曾遭到达能的抵制和反对,并拒绝投资。但当娃哈哈将企业办好了,产生经济效益了,达能却又要强行投入。对于一些暂时还产生不出效益的,达能已投入的亦要求退出。”宗庆后对于达能的功利做法表示出强烈的不满。同时,近10年的接触也使其对达能的管理能力和实际目的产生了担忧。 达能公司在中国除了收购娃哈哈的39家企业之外,还收购了娃哈哈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广东乐百氏饮料公司的98%股权。“但它接管后,乐百氏就一直亏损,这让宗庆后不由为‘娃哈哈’的品牌担忧。” 10年接触,宗庆后不断揣摩达能合资和并购娃哈哈的真实目的。“最开始,我们只是单纯地认为,这是达能对娃哈哈企业品牌形象及其生产销售能力的认可和肯定,但其在中国境内接连不断的并购举动及其并购后的表现让我们渐渐认清了达能的真实目的:达能并购娃哈哈以及中国其他一些大企业的行为,不是为了将这些企业经营壮大,而是为了资本运作——将中方企业股权低价收购后再在国际市场上出售或上市,以套取巨额资金和利润。” 宗庆后说,目前已有达能在中国将豪门啤酒厂等收购后再高价卖出的案例。 我们来了解一下目前达能公司在中国饮料行业的情况,除了已收购娃哈哈的39家企业和乐百氏98%的股权之外,还收购了深圳益力矿泉水公司54.2%的股权、上海梅林正广和饮用水公司50%的股权,以及汇源果汁22.18%的股权。同时,达能还收购了奶业企业蒙牛50%的股权,以及光明乳业20.01%的股权,这些企业都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是行业的排头兵。10年来的合作证明,达能公司来中国,扮演的是一个财富瓜分者的角色,而非一个善意的合作者和财富的共同创造者。 20世纪90年代初,活力28在外人看来,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电视中“1比4”的广告耳熟能详、门外排队等着提货的汽车排成了长龙,高达76%的市场占有率让觊觎中国洗涤剂市场的美国宝洁、德国汉高们羡慕不已。1996年,活力28集团公司与德国美洁时公司组成了合资公司,就是这次合资让公司品牌“活力28”被整整雪藏了7年。等到公司赎回这个品牌的时候,“活力28”已成为过去。 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跨国公司向上海家化投入巨资,实际上是将“美加净”逐出市场,为自己的品牌开路。上海家化的销售额从3亿元骤降至600万元。上海家化于1994年出5亿元收回美加净商标,但失去了宝贵时机。 类似于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小护士、羽西、中华牙膏、孔雀电视这些都是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名字。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的企业在成长,他们在了解外面的同时,外方也在了解我们。在十几年前,外资进入中国的时候,试探性的作为一个金融的投资者,后来的种种开始演变成一个“战略投资者”的做法。我们能从中看到外方大多数是一面利用中方品牌本地优势和销售渠道优势,来推广自己的品牌销售,另一面却把转让来的本土品牌雪藏,这样一来必定导致本土品牌的消亡。它们已经不满足于合资企业带来的行业收益,而是通过全球战略考虑,让自己的品牌达到整个地区行业垄断地位的利益最大化。 还是那句老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国家和企业在被外商所拥有的资金、技术、管理等光环吸引的同时,最好擦亮眼睛,看清楚,那些东西只是用来引诱我们的,不是给我们的。 现在这场跨国企业之争,有人已经把它提升到爱国主义的高度。上千万的网友声讨达能公司,呼吁拥护民族品牌。在这,我保留个人的观点,我觉得这根本就是一场狼与狼之间的争夺,没有善恶之分,从头到尾都是利益的驱使。在合资的最初期间,宗庆后做了一件违法的事,国家不同意转让娃哈哈这个品牌,宗庆后为了利益,觉得这个品牌是自己创立的,自己有决定权,他就抛开国家,私地下与达能公司签订转让合同(阴合同),转让品牌。后来合资企业发展的同时,宗庆后另起炉灶,竟然搞了61家非合资企业,这些企业都是用的娃哈哈的商标,这些企业在最初使用娃哈哈商标也是达能公司默许的,当时达能公司也是没有说什么,因为有利益的原因。后来达能集团看到这些非合资企业的规模比合资企业的规模还要大,于是他就想来分一杯大羹,想得到那61家公司51%的控股权,宗庆后当然不干,于是就闹翻了,达能集团就拿出了当初的(阴合同),说这些非合资企业违法,没有权力使用商标。虽然国家不承认达能拥有娃哈哈商标的归属,但是宗庆后收了人家的钱,与达能公司后来签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品牌转让合同(阴合同)在国际上却是有效的。 当然了,我不能否认宗庆后的个人能力,他也是一个有民族品牌意识的好企业家,合资那会,他向达能公司提出了四个坚持,就是:一个是我们合资不合牌,就是一定要打娃哈哈的品牌。第二个必须经营自主权控制在我们手里,第三个不能裁员,第四个要达能承担我们退休工人的保障的事情。 责编:张赛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专家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