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销售体验本文从一个小故事开始: 20世纪60年代,丽贝卡的妈妈过生日时,丽贝卡的奶奶亲手烤制生日蛋糕,她购买价值1毛、2毛的蛋糕制作原料; 20世纪80年代,丽贝卡过生日时,妈妈打电话给超市或当地的面包房订生日蛋糕,这种定制服务将花费10~20美元,而许多父母却认为定制蛋糕很全家,毕竟这样做,他们可以集中精力于计划和举行画龙点晴的生日聚会; 21世纪初,丽贝卡的女儿过生日时,丽贝卡会把整个聚会交给“迪斯尼俱乐部”公司来举办。在一个叫纽邦德的旧式农场,丽贝卡的女儿和她的14个小朋友一起体验了旧式的农家生活。他们用水洗刷牛的身体、放羊、喂鸡,自己制造苹果酒,还要背着干柴爬过小山,穿过树林。丽贝卡为此付给公司一张146美元的支票。 丽贝卡女儿的生日祝辞上写着:“生日最美妙的东西并非物品。” 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从服务经济到体验经济,客户需要的东西似乎越来越升级了,乍一看似乎是客户变聪明了,其实只不过是卖东西的人愿意更进一步去研究客户了,都是竞争惹的“祸”啊,客户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卖家需要不断地学习以应付客户的需求,这些工作不仅仅是专业领域的技术尖子能干的,还需要与具有社会学、心理学和统计学知识的专家一起来相互配合协作。 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士.H.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提出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以顾客为中心,创造出能使消费者全面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体验是使每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消费,在消费过程中产生情绪、体力、心理、智力、精神等方面的满足,并产生预期或更为美好的感觉。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体验经济指出了经济学的回归之路,杰尼米.边沁(Jeremy Bentham) 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中,把快乐和痛苦作为终极价值,亚当.斯密(Adam Smith)也提到了这个问题,然而在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以后的西方经济学里,快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效用的概念,在科学大行其道的今天,理性已经战胜了感性,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写了一篇《回到边沁》的文章,试图将两者进行融合,他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从一个角度也说明了感性的价值观不敢说如火如荼,至少也是暗流涌动了吧。 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国外的公司不用说,XP的意思不就是体验么?就连国内的企业也对体验趋之若骛,联想大张旗鼓地亮出了体验的旗帜(联想不仅向客户提供质量上乘的产品,而且为客户创造充满喜悦和惊奇的体验),百度也不停地利用各种资源确定客户的需求,并且在北大建立了体验中心…… 融入到体验经济的大潮中来,我们要做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理解我们销售出去的是体验…… 让我们把快乐作为我们的目标吧,为社会,也是为你自己。 责编:Adam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