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证券咨询界,台湾模式一直成为一种被模仿的典型。台湾模式实际上就是一种股票的电视营销方式,与食品、药品、日化用品等常见的电视营销产品的模式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股票营销的台湾模式兴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一直延续到现在,被内地的不少咨询公司竞相模仿。
台湾模式的兴起源于股市的下挫,股票交易清淡。台湾模式最开始的时候就是让这些分析师在电视画面前公开推介自己看好的股票。所以台湾模式的本质就是电视营销股票。
后来,加入分析师行业的人越来越多,咨询公司也开始独立于证券公司,逐渐形成一个专门的行业。大约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台湾的股票电视营销达到鼎盛时期。随着进入者的增加,咨询行业的市场竞争激烈,分析师为了生存,在电视上巧舌如簧,故意夸大上市公司基本面与毫无根据地用一些所谓技术来预测股票的走势,这种模式逐渐遭到投资者抵制,电视营销也被投资者看成是“股票老鼠会”,在台湾地区逐渐衰落。
1992—1993年间,在两大证券交易所所在地深圳和上海,出现了一些较专业的投资咨询公司,他们以个人的名义活动,以代客理财为主,基本谈不上什么规模。其后,证券咨询业飞速发展和大量违规,尤其是在1995年以后,由于当时也没有什么管理制度,证券咨询业的大门向社会敞开,谁都可以进到市场上指点江山,而一些借助媒体的股评家更是在1996年的大牛市中出尽风头,到了1997年,股评名家达到“各领风骚几十天”的可怕局面;直到1998年4月,证监会首次向证券咨询机构颁发了执业执照,才把证券咨询业正式纳入了国家监管的范围。
在赵笑云等活跃的时期,行业不规范为证券咨询业提供了另类空间,股评家同庄家的相互勾结。庄家要做一只股票,除了解决资金问题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宣传——找股评家推荐股票;而股评家很愿意配合,在一些报告会上,有一些股评家是带着推荐任务上课的。在这个过程中,庄家也会选择一些有名气的股评家,培养成股民眼中的“品牌”,成为典型的庄托,黑嘴。
1998年,一些曾经的风云股评家快速消失。1998年初《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开始执行,其后开始对从业机构和人员实行资格审查,加上《证券法》推出,中国内地证券咨询监管法规据称比香港同类法规还要严格,但监管空缺造成行业总体素质偏低和短期的投机心态已经深入人心,证券咨询人员很难耐心长期深入研究,不少人开始转化运作模式。在广东、福建等地,一些台湾商人更是通过控制咨询公司牌照的方式,利用游资等方式变相违法运作咨询公司直到今天。
来源:报告在线
责编:mary.chen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