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故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讲故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淮南子》中的“假譬”漫谈张华强建设“文化强国”有待于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然而企业文化的口号和标语似乎不难提炼,难的是得到员工的共鸣。究其原因,这些口号和标语多停留在词藻上而没有被形象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本文关键字: 企业文化 讲故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淮南子》中的“假譬”漫谈张华强建设“文化强国”有待于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然而企业文化的口号和标语似乎不难提炼,难的是得到员工的共鸣。究其原因,这些口号和标语多停留在词藻上而没有被形象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西汉淮南王刘安在编纂《淮南子》一书时非常重视讲故事,把讲故事称之为“假譬”,藉此取得了经久不衰的魅力,值得借鉴。 《淮南子》中的故事源远流长《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和阴阳五行等思想的重要的杂家著作,原本流传不广。然而在谈到传统文化时,如果说不知道《淮南子》还算正常的话,那么不知道羿射十日、女娲造人、蛤蚌育珠、塞翁失马、掩耳盗铃等等成语故事,那可就成了“老外”了。 《淮南子》被归入杂家之列,那是因为它兼收并蓄。它把讲故事作为表达各种理念的有效并且很经济的转换器,“说山训”、“说林训”、“道应训”等卷专门用寓言、故事喻说“道体”,客观上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寓言。据统计,全书各种故事有174个,仅“道应训”一卷就用了56则故事形象的解说道旨。正如清朝晚期的曾国藩所说的那样:“此篇杂征事实,而证之以老子《道德》之言,意以已验之事,皆与昔之言道者相应也”。其体例就是先讲一个故事,然后在故事之末引用先贤的一句话,点明主旨,使人顿有所悟。比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念起来都绕口,理解更不容易;而“道应训”讲了一个“轮扁斫轮”,也就是一位用刀斧砍制木轮的老者的故事,使人茅塞顿开: 话说春秋之际,齐桓公在堂上读书,有一个叫做轮扁的老者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轮扁好奇,问齐桓公读的是什么书?桓公说:“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轮扁问:“圣人还在吗?”桓公说:“已经死去了。”轮扁摇摇头说:“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桓公生了气:“你一个做轮子的匠人怎么能这样议论?说出道理我可以放过你,没有道理可说就处死你。”轮扁说:“那还是从我做的事情说起吧:砍削木材制作轮子,榫头做得过于宽缓,就会松动而不牢固,做得太紧了,又会滞涩而难以进入。我可以做得不宽不紧。其中自有度数分寸在,我得心应手,可其中的奥妙我却说不出来,无法向我的儿子讲明白,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弄得我今年已七十岁了,还在独自做车轮。同样的道理,古代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不在了,所以您读的书就只不过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听了这个故事,再来体会“道可道,非常道”的玄机,你很难说一点没有所悟。 《淮南子》的作者采用这种“假譬”的办法向读者传授理念,是有意识进行的,即努力营造一种意象,叫做“假譬取象”。其目的在于利用“异类殊形,以领理人之意”。即联系不同的种类和殊别的形像,用来引导人们领会人世间事理要义,便于解开纽结,解释疑团,以阐明百事变化的征兆。《淮南子》的总编刘安虽然可以算是一个学问家,但他更是一个领导者,做领导者写出来的书和纯粹做学问的人写出来的书不一样之处在于,后者只是重在探究学问,往往着眼于文字而又止于文字;而前者重在达到解决现实矛盾的目的,不得不重视读者如何领会的问题;而且由于领导者和学者和身份不一样,视野也不一样,对故事选择也就更注意兼容,更容易让人接受。 故事的魅力在于传承思维方式《淮南子》的作者如此重视故事在传播道统方面入耳入脑的问题,似乎与中国文化善于隐喻的传统有关;然而把讲故事当做方法论加以论述的,当属于它的首创:“已知大略而不知譬喻,则无以推明事”,知道理念的大要而不知道使用故事譬喻,就不利于推论明白践行中碰到的问题。对于管理来说“言君事而不为称喻,则不知动静之宜”,淡论管理者应当关注的大事而不注意陈说譬喻,就很难保证在执行中令行禁止的“度”。 从《淮南子》自身的运用来看,其讲故事的目的并不是仅仅满足于告诉读者一个答案,更重视提供一种思维方式。这和西方当代管理专家的有关论述比起来,仍然略胜一筹。比如《哈佛商业评论》的资深编辑BronwynFryer认为,有两种方法可以说服人:一是企业管理层惯用的训人的办法;另一个办法是使用生动而简明的故事打动人。故事就像胶水一样,能把员工与企业文化粘合在一起。对讲故事方法的肯定,《淮南子》与此异曲同工;不过《淮南子》还指出了在讲故事中拿什么来“粘合”的问题,这就是思维方式。这同样可以得到当代实践的支持,比如华为的灵魂人物任正非指出,就企业文化的具体形式而言,“成功不是未来前进的可靠向导”,“我们要借鉴它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它的具体答案。 显然,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起到传承思维方式的作用。比如某公司的一个创业故事:该公司的创始人原来是一位大学的生活教练。一天早晨,他正在家里吃蛋饼早餐,看到妻子正在使用的蛋饼饼铛很烫手,突然有了一个主意,把胶浆注入到饼铛把儿里,以防烫手。付诸实践以后效果很好。他进一步发挥这个创意,导致了一款胶浆鞋底跑鞋的诞生。用这个故事鼓励员工发明创造还能说得过去,但是如果用它传承公司文化的内涵,则比较勉强。因为一般人看不出“胶浆注入到饼铛把儿里”与“胶浆鞋底”之间更多的相似性。而这种相似性正是《淮南子》非常重视的。 然而思维方式是中性的,在讲故事在注意形象化的同时必须强调正确的导向,善恶分明。否则,当故事中含有不正当的暗示时,种下的未必是“龙种”,得到的难免有“跳蚤”。比如有位培训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只吃饱的狼碰到一只羊,羊因为害怕而瘫倒在地。狼走上前去鼓励羊:只要你能说三句真话,我就放了你。羊说:第一,我不希望遇见狼;第二,若是不幸遇到了,希望遇到的是一只瞎眼狼;第三,愿所有恶狼都死光。狼认为他的话一点不假,便放了羊。培训师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有时真话也能在敌人面前显示出力量;但是这恰恰容易造成鼓励人们去做“ 东郭 先生”的误区,对狼性产生幻想,在《淮南子》看来当是离经叛道的。 真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杠杆解在故事中传承思维方式之所以能产生比较理想的作用,是因为其中有类似于资本运作中的杠杆作用,以有限的资源去“撬动”更多的资源。《淮南子》里的小故事不仅有助于人们理解“大道理”,而且可以“放纵想象”,给人自由想象的空间。有关专家把这叫做具有发散性和向心力的“放射性”秩序。《淮南子》使用这种“放射性”能够详细说明包括从个人认识过程到政治秩序在内的,整个社会中的每一件事物,足以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我们在上述“轮扁斫轮”的故事里,除了能够领会“道可道,非常道”的玄机,还可以有其他的解读,完全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轮扁斫轮”的故事还可以说明,语言贵在达意,而言外之意往往无法用语言传达,更有“言不尽意”之处。另外可以悟出,轮扁之所以敢于直言圣人之书乃是糟粕,乃是由于他自身技艺的纯熟和高超。在古代,用刀斧砍木制作车轮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而轮扁以古稀之年还在斫轮,并且可以做到得心应手的至妙境界,如同庖丁一样游刃有余,才有底气批评脱离现实的圣人之书。我们还可以从中悟出实践出真知等哲理,认清学习、继承、创新之间的关系等等。 企业文化中的小故事产生这样的杠杆效果,在实践中亦不难做到。比如某企业流传的一则作者回顾西点军校生活的故事:一年级新成员在军校里地位最低,平时基本上是学长们的杂役和跑腿儿。因此他们非常愿意利用“幽灵行动”的恶作剧,向学长们发泄不满。作者就参加了一次三年级学长怀特中士组织的“幽灵行动”:晚上11点半,大家悄悄摸到来访的海军军校学员的宿舍楼,猛地推开房门,把两大桶冰冷的橙汁浇到熟睡的学员身上。扎破几个剃须水罐,搞的到处都是白色的泡沫。当怀特把散发臭气的牛奶泼进屋里后,大家立即分成几组安全撤离。然而凌晨3点钟时,有人敲响了作者的房门。在训导员办公室里,怀特中士竭力为作者开脱,“是我命令他那么做的,我愿意承担一切责任。”但是训导员仍然要求作者一起受罚。作者觉得这太不公平。教官显然看出了作者的不满,一字一句地说:“在西点,人人都是领导者。你也至少领导着一个人——你自己。因此你必须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作者告诉我们的结论是:要学会领导自己。然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个故事产生自己的联想。 在故事中怎样找到传承思维方式的杠杆支撑点?这当然离不开必要的技巧,需要将怎样讲故事纳入企业的培训课程。然而,所有的技巧都需要返璞归真,真诚才是它的杠杆支撑点。保持真诚,让人信服,强调以下几点是必要的:一是故事的内容一般应当是创业者或者是写故事的作者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贴近员工生活实际,有口口相传的基础。二要赋予故事以情感,不能为了显示客观公正把自己作为一个局外人看待。三是要把大道理与小道理很好的结合起来,态度一定要鲜明。在故事中有价值观的冲突时应当防止片面性,对和谐的精神要予以赞同和弘扬,对不和谐之处强调引之为鉴,保持定位的准确度。 责编:张鹏宇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