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位财主养了两个儿子,他很想在自己退休前选定好接班人,但苦于兄弟俩都很优秀,难分伯仲。一天早上,财主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指着隔壁两间一样大的空屋说:“请你俩用今天一天的时间分别找东西把屋子填满。老大填这间,老二填那间。”
到了晚上,财主发现:分给大儿子的那间大屋堆满了稻草,分给小儿子的那间除了一根蜡烛外,还是空空如也。当财主开口寻问时,小儿子什么也没说,只是划着了一根火柴,并点燃了那根蜡烛。原来,小儿子是借蜡烛点燃后的光源把整个屋子照得透亮。于是,财主决定把这份家业交由小儿子执掌。
无独有偶,从前也有一个县令,为了教化民心,计划修缮城中两座毗邻的寺庙。刚一公示就迎来不少人前来竞标。经过严格筛选,最后分别由甲乙两队中标:甲队为工匠,乙队为和尚。
县令告诉他们:“你们只负责整修其中一间寺庙,所需的一切原材料和工具均由官府全数提供。不过,修缮完毕后要通过认真评选后才能论功行赏。”
领命施工的甲队很快申领了大批的工具,以及五颜六色的油漆彩笔。经过全体工匠不眠不休的整修与粉刷之后,整座庙宇呈现出一派雕龙画栋、金碧辉煌的气派。而乙队相反,和尚们只申领了水桶、抹布与肥皂,把原有庙宇由里到外都擦洗得窗明几亮。
到了工程验收时,已是日落时分,正好评比揭晓开始。评委们一看,工匠所整修的寺庙虽然色彩斑斓,但却令人眼花缭乱。相反,落日余晖与工匠们修整过的那座寺庙的色彩,一齐辉映在和尚擦洗过的庙宇上,让她呈现出柔和而不刺眼、宁静而不嘈杂、含蓄而不外显、自然而不做作的尊贵来。
不言而喻,寺庙乃心灵故乡,一个净化心灵的场所,如果太过华丽铺陈,将会失去真正的价值。
不仅过去,未来更是这样,竞争将从物质转移到精神,从有形转化为无形。就像填屋的烛光和修庙的擦洗一样,都遵循一个简单法则: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效用。也就是说,谁能用最少的资源驾驭复杂的环境,并创造最大的绩效,谁就是未来英雄,谁就是未来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