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知识管理系统项目的40个决在所参与的知识管理系统项目过程中,逐步总结出40个比较主要的决策因素,有的是明面的,有的是under table的,以下逐一做简单分析,并最终形成一个《知识管理系统决策评估表》。 一、项目诱因类因素 这一类因素主要是考虑当前组织内,实施知识管理的背景因素,环境因素是否具备,原始土壤和空气足够湿润,才可能会萌芽。 1. 作为生产工具的迫切程度:建立知识库的应用迫切性,业务部门或者使用部门对知识管理或知识库,是否认为急需,尤其是那种把知识管理作为生产工具的(如呼叫中心知识库、咨询公司案例库等),其迫切程度越高,可决策性越高。 2. 知识密集程度:组织中创造知识的人或岗位较多,属于知识密集型组织,知识是日常工作过程中不可获取的辅料。 3. 历史知识积累量:历史的知识数量积累越多,查找和保管起来越来越不方便,不进行管理就意味着更多的流失和混乱。 4. 知识的混乱程度:知识多,不采用知识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有效解决组织中遇到的问题。困难越大,越明显,可决策性越高。 5. 系统对业务的推动:系统对业务,尤其是核心业务的推进是否有帮助。帮助越大,可决策性越高。 6. 高层的重视程度:作为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管理者,是否认同并重视知识管理。一把手(高层)工程推动是最快的,高层越重视,可决策性越高。 7. 企业文化氛围:是否较为尊重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愿意成为注重积淀的学习型组织。 这一类因素,主要是考虑上知识管理系统的职场价值、对企业创造的价值,对组织和团队的价值,有利可图,有价值作为指引,可决策性就大幅增高了。 8. 主持者业绩 :知识库是否会很快被建立起来,作为保底成绩把原来企业散落各地、经常遗失的知识汇总成库,数量可嘉。其他建立在此之上的成绩如对业务促进、对运营成本的控制节约、学习型组织等,亦可总结出来。得到领导的赞赏和重视也并非难事。 9. 团队组织:能否借此机会形成一个以知识管理为核心工作内容得团队组织,可能会设有专人负责、每个部门可能会有兼职人员负责整理知识。借助这个新的组织体系,可以扩大业务和管理范畴。 10.工作亮点:作为信息化部门或其他发起部门,每年总是要给自己设置一些工作重点的,没有活干的也就是没存在价值的,如果能成为部门的工作亮点则其意义重大。 11.品牌收益:知识型企业或部门,理念上受到尊重和赞扬,会有仰慕者考察学习,作为个人品牌成为相关领域的半个专家亦有增值。 任何项目有收益必然可能会带来风险,是否不用太多力气,就能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因素。项目失败的可能性越小,则责任越小,被打板子问责的机会也就越少。 12.项目实施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从时间进度、阶段成果、团队人员等,是否可控,可控度越高,风险越小。 13.系统运营风险:项目实施完成上线后,运营难度,维持用户使用系统的热情难度,保持系统更新的难度,难度越小,风险则越小。 14.需求风险:用户的需求是否明确,是否可以控制不扩散,需求明确并且可以控制,项目风险则越小。 15.利益风险:项目本身是否触犯其他人的利益,不触犯其他人利益,项目所遭遇的阻挠就越小,风险也越小。 一个人的购买欲望,即便在没有明确需求的情况下,也可能被产品诱导和激发出来。对于组织而言,一个好的,符合或者超出潜在购买用户心理预期的系统,也是促成购买决策的重要原因。当然产品也会有诸多的评价标准,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如下一些产品特征,是购买者较为注重的决策点。 17. 需求符合程度:客户在购买产品之前,一定会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需求,能否对照这些问题给出解决方案,解决的越多,需求的符合程度也就越高。 18.功能的全面性:跟IT数码产品一样,在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应用功能越多,配置越高,超出客户需求的功能越多,客户满意度就越高。当然,有可能这些功能一年也未必用的上一次。 19.快速搭建知识库:知识的发布和维护,是一个工作量很大的过程,这个过程越简单,越能高效的生产,减轻客户工作压力。 20. 准确获取知识能力:无论是通过分类还是搜索引擎,能够从知识库和多种数据源里,准确快速的获取所需知识,与Google、百度不同,知识搜索不是求结果多,而是求结果准。 21. 系统响应速度:作为一个软件系统,效率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运行和响应速度上,响应速度越快,使用者感受就越愉悦。在IT硬件快速增长的今天,用户对速度的追求几乎无以复加,软件系统的慢动作很难容忍。 22.系统稳定性:系统稳定性高,代表着故障率越底,不会因为系统层面的原因影响到客户的实际业务,隔三差五的出小故障,既增加了厂商自己的工作量,客户满意度会大幅降低。 23.并发性能:尤其是大型的组织,人数较多,或者把知识管理系统作为生产系统来使用的组织,日均在线人数较多,都会比较关注并发性能。这种情况下,对系统的并发支撑性能要求较高,需要进行必要的压力测试并提供报告。 24.界面使用习惯:界面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或理解范畴,看起来就会比较顺眼,过于另类或混乱的人机交互界面,会让一般用户无所适从。如果用户以前有类似系统则需要了解其原有使用习惯进行融合,如果没有采用一般软件(网站或windows)的界面逻辑不会有大错。操作简洁永远是人机交互的至高境界,不需要太多技术和专业知识也能对这个系统进行管理,这是多数客户的需求。 25.权限体系缜密性:知识的权限体系是管理者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这关系到是否能保护知识资产,达到保密和分权限应用的目的。从查看、复制、到下载、打印,凡是能控制的地方,尽量做到可以控制。此外,知识管理的权限还要在此基础上强调共享,跨部门、跨地区、跨角色的共享,权限机制要缜密,也要灵活。 26.系统安全机制:系统从物理架构到数据库、数据备份安全性,这个关系到系统一旦出现灾难是否有应急措施可以接管服务,所损失的数据是否可以恢复,如果不能恢复就意味着多年积累的知识化为泡影。 27.系统集成能力:与组织内现有的其他系统进行集成的能力,如OA、Erp、HR等其他已经存在的系统,一般涉及到UI界面、用户统一登录、数据交换等集成。 28.系统扩展能力:任何系统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如要进行扩展和二次开发,系统是否具备扩展能力,是否能够提供足够多的接口,这会影响到系统的改进、升级,如果不能满足这一点也就存在一定的未来工作隐患。 29.技术架构:对于较为成熟的软件客户而言,软件的技术架构反倒不是关心的重点,经受住应用的考验,能够良性运行才是最重要的。但对某些客户来说,软件所采用的技术架构,会多少被技术人员的好恶和经验左右。 五、实施类因素 对于一个软件系统,紧扣实施的周期,顺利的实施过程,强大的技术实施团队,以及遇到困难时有咨询解答经验,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30.实施周期:一般客户都是希望多快好省的建设系统,项目周期能短则短,这样可以尽快的用上系统,尽快体现出项目成果。由此说来在成熟产品上定制,尽量缩短项目实施周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31.项目实施和技术能力:项目实施团队的组成是否合理,项目团队成员经验是否足够丰富,尤其是作为项目经理的人选是否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在软件、咨询、项目管理、客户沟通等多个方面顺利协调进展。 32. 项目落地咨询能力:厂商除了提供软件产品之外,是否能够提供相关环节的落地咨询,比如在知识分类、知识团队组织、运营规则、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提供经验分享,确保项目顺利上线。 六、服务类因素 产品和服务密不可分,产品考验的是不出问题的能力,服务考验的是出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快速服务响应:是否能够提供快速的或者是本地的服务响应,一旦出现技术故障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解决。 34.售后服务:售后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很多客户比较担心的是一旦软件上线,后续服务不能跟上,甚至出现人为的抬价情况,或者厂商出现经营状况时,系统运行如何保障。 七、商务类因素 合适的价格,符合心理预期的价格,认为合理的性价比,是成交的重要环节,主要体现在报价和优惠条件上。 35.产品性价比 :产品报价是否在用户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对于知识管理系统,客户是否认为物有所值,愿意付出足够的资金来购买,在同等资金预算的前提下,用户会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 36.产品折扣优惠:在软件行业,不给折扣优惠是不大可能的。优惠的满足感来自于两个方向:厂方能给出的优惠价格,是否接近客户的心理预期,或者是否让客户觉得已经获得足够多的优惠,体现出商务谈判者的尊严和专业。 八、资质参照类 资质这种东西起到的是一种辅助确认的作用,无论官方的、企业的、民间的认证,都从一定意义上给购买者以佐证,提升其信任度。 37.企业资质:企业是否具备知识管理行业的相关资质,成立时间,背景和注册资金情况等,这些也是考量企业实力,降低合作风险的一个层面。 38.产品资质:产品是否有自主知识产权,避免知识产权纠纷,拥有官方或其他第三方的认证,证明产品质量。 39.成功案例:是否拥有成功的实施案例,尤其是同类行业(最好是竞争对手)的实施经验、案例,这些经验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更好的实施项目。 40.业界口碑:口碑是品牌和经验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很多产品的购买决策都会参照口碑,尤其是同业、同事、朋友,老用户的推荐,则更为值得信任。 责编:张赛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