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 持 人: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总编 程艳玲 播出时间:2012年7月30日 拍摄地点:无锡 地址:无锡 |
|
主题介绍随着微博等社交媒介的爆发,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一平台上接触潜在客户、员工、分析师以及媒体,以便获取商业机会。但多数企业人还不知道如何利用它们更好的为自己的公司服务,而无计划的深入社交媒介,又可能会导致社交媒介的问题远远多于解决方法。拥有海量用户和海量信息的社交平台,如何更好的被企业、个人利用。本期畅享视频邀请了《随时随地秀微博》作者、江苏省名味清坊特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甲佳,和大家一起追溯社交网络的文化基因,发掘社交媒介的商业价值,探寻企业社交的自强之路。 |
嘉宾介绍王甲佳 江苏省名味清坊特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现任江苏省名味清坊特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任江苏、浙江两地企业的CIO、温州市信息管理学会秘书长。同时兼浙江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专家,北京大学CIO同学会副会长。获《信息方略》2009年度中国CIO贡献奖。
|
视频实录 主持人:写这本书的背景和出发点是什么?
王甲佳:这本书的出现和书有关系,去年4月份参加雷万云博士,的新书发布会,正好认识出版社编辑夏兆彦先生,我们也聊到这个话题,正好出版社有这个(微博)选题。就是微博当下比较红,所以有了一句话就是企业的商业价值。微博作为一个新技术,新应用的角度去谈的比较多,但是商业应用角度比较少,就是要聚焦到这个方面,他有选题,恰恰也是个人角度也是挺有兴趣,然后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我认为中国文化传统中,它本身就是一个熟人社会。那基于这两点然后就答应下来写这本书,,真到写的时候其实非常困难,写文章可能很方便,大家看到的博客会写的很方便,但是写书的架构啊,和这文章是截然不同。后来邀请几个朋友一起来写,因为我那时候比较熟悉的就是火花的总经理崔强,还有一位就是到现在还没见面。
主持人:还没有见面呢,就是大家已经合作了。
王甲佳:对,因为微博上经常互访嘛,然后也联系,观念相同,他是一个博士。就说在网上做微博的博士比较少。他们在做关于大学生方面的话题,然后这样就合作,我想这本书本身也是一个社交网络的产物。
主持人:对,就是你们三个人的网络的一个产物,你跟小崔可能是熟人,跟吕博士可能是基于网络平台,微博平台上的朋友关系。所以这个也是反应了我们社交网络的多样性,您刚才也说了一下,就是其实我们写这本书的时候,其实重点是想展现微博的商业价值,其实我觉得这个也是近一两年来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就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都开有企业微博,企业微博也是会展示他最新的一些消息啊,产品啊等等。那另外的话也产生了很多微博营销的一些方法论,一些大师、咨询师等等,那微博这个平台真的是有很多的一些商业机会的兴起。那从我们做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关注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就是微博的商业价值,那我们是从什么样的角度去观察的?
王甲佳:这本书它有很多的随时随地嘛,这方面的很多。我们关注的重点基于这个网络社会,就是社会网络化,网络社会化的这个状态下,那么商业价值怎么体现。这个不仅仅是微博营销,微博营销方面的书当时也非常多。
主持人:它其实就是其中的一种而已,就是微博可能是我们社交网络的一个类别。
王甲佳:没错,这本书里面其中第九章重点就是阐述了一种就是面向未来,甚至提到了冰箱的微博。当然这个看了以后有一点想象力或者主观的色彩,但实际上是非常实际和靠谱的。手机终端上的控制家里的家电什么的,不是很新的东西。这个作为引子,社会也好,或者是我们人这种状态也好,有很多的标签,有很多属性,我们有很多角色。那么这个角色现在有什么分工越来越细,我们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那么企业也是一样。企业它所谓的角色,它更多的是响应社会的需求,这个里面就会涉及到,企业一方面要响应客户、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一方面它也希望更低的成本的满足,一般的制造业也好,或者商业,如果成规模的话,它的成本会相对更低,不成规模的话,定制的话,就会比较高。举个例子,如果坐出租车的话,那肯定会很贵,如果坐公交车那相对便宜。
主持人:而且还环保。
王甲佳:这个看起来是一个矛盾,还不可调和,因为客户要的是那个东西,消费者要的是那样的,我们给的是这样子,就像当年福特说的“要什么车都可以,只要是黑色的”。反正他就可以批量来做,多少年都不换。所以他的性价比比较好,但是恰恰是批量的、定型化的,后来大家就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我们认为微博当然是社交网络的呈现方式,那么社交网络它的价值恰恰是可以在一方面是非常广泛的个性化需求,一方面是希望更经济,更成规模的这种手段来实现个性化需求,这个是它可以起这方面的作用,(就是我们认可的那种商业价值)。
主持人:其实我是觉得互联网的兴起,就是社交网络这个概念是一个比较狭义的说法,一谈社交网络我们谈到的就是要用脸谱等,还有我们国内的一些不管是个人交流还是商业交流这样的一些网络平台,就是一提社交网络,那肯定就是社交互联网络。但其实您刚才谈到这个其实就是一个延伸,就是它会实现线上这样一个网络,它其实是整个社会大生产下面的这样一个网络。那我觉得这个就是蛮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您在做这样的一些研究或者是在关注这样的一个方向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有一些灵感?那这个灵感是取自于哪里?
王甲佳:一谈到这个话题就很兴奋,因为恰恰就是说这个来源,其实要感谢温州。,前几年在温州工作,和张西振先生一起,他是和谐生产方式的创始人。,就观察公司附近村里有很多本地人、外地人在做服装加工业务。他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让我觉得非常好奇。大家都说温州人能做老板也能睡地板,反正只要是挣钱的活都能干。但是真正深入到温州社会去看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很多几乎是不可思议的状况。比如我们那个公司附近有一个村叫下川村,村里有很多人是侨属。,我们晚饭后散步,就是出来溜达。然后看到老太太在那边做手工,就是做出口俄罗斯的的衣服什么的,七十多岁了。然后这时候就好奇,她不愁吃不愁穿了。因为有很多同事也住在她家的房子,她说每个月都有一千多欧元的汇款收入的。因为那里是出华侨比较多的地方。再有子女给她的钱,吃喝不愁,家里还有几套房子出租,就是没有这些收入,她正常生活也没问题,但她为什么还去做手工?就去采访她,就是简单的话啊,大体回顾一下。她说“人不能停下来的”。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她说现在的财富不代表未来的财富,那她的时间要充分利用。那这一点就是很积极,我们可以从一般道德角度,或者从传统文化,就是勤劳啊,勤俭持家啊。我就把这种现象放大到社会里去看,实际上整个经济体系,就是微观经济的一个微观体系,就是它没有什么特殊资源,我们知道温州是三面环山,一面朝海。
所以它基本上是那个地方是这样的,所以没有那种像其他地方就能收入很多。那只有他劳动,只有靠他的双手劳动,所以劳动创造价值在温州是非常非常值钱,当然现在温州也有异化,那是另外一个话题。
当时就是观察这种现象,就分析很多的小作坊,这样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它的打火机成本是八分钱,一次性打火机,然后它批发价是一毛一、一毛五,零售的时候是五毛、一块。那么这样就会很多的人做,就这样来弄。那么类似的东西也非常多,然后我们从公司内部来看,又来分析这个问题。就是工业化程度的问题,就反思这个工业化和温州这个社会社会化,因为社会化工业和我们大工业是完全相反,但是它之所以存在总有理由嘛,而且它活的很好。迄今为止它还是温州草根经济的堡垒。那么为什么呢?当时就在问这个问题,因为企业也在按照大工业这种模式去做,就是各个部门啊,订单量大的话就要招工啊,招工也比较困难。(订单少的时候就要窝工,每年春节,许多工厂往往需要重新招工,企业面临着很大的震荡)。后来也发现大工业的路子在温州还是有它存在的空间,但是主体上还是格格不入的。
如果用温州模式来改造这个公司的运营方式会不会更好,当时基于这个课题,我们展开了研究。在接触了几个较大规模的企业之后,得出了一个基本的结论。是说通过一种网络,温州实际上本身就是一个非IT的网络,是客观存在的,亘古已久的。通过它的网络就可以维持一个很大的产量而且是以一种自然管理的方式在做,就是社会契约。那第一他是不会把时间浪费,资源是充分利用。比如说一个村庄,他可以有其中的九十多人,来为服装厂做加工,就是做一些钮扣啊、装饰品。如果按工业化做的话,他就要到工厂去,那工厂需要厂房,可能要搭几个车间。然后还要上下班,这些成本的支出,在家的话这些东西都不用。这样的话呢,这个品质还不差,换句话说可能是传统产业,或者说这些低档的东西可能这样合适。但实际上逻辑是通了,后来我们认为所有行业都能通。比如我们现在互联网时代,大家远程办公,在家里办公都很正常。不一定非要有个工位,有个办公室才能做。所以就这个温州的客观,是客观存在一个基于地缘和亲缘关系这么一个网络社会。那么用我们现在话说叫社会化的网络,它这里面有强大的经济驱动力,最初是为了生存,后来是为了发展。再到后来就是认为这种经济的驱动力。
所以说这种社交网络它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来源于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那么它的价值是非常凸现的。所以网络的根本特性,信任价值,。通常情况下我们一个企业的产品要做市场,要有很多的营销费用,但是熟人社会中往往就可以省略,一种新的关系。以家族的名义,或者是所谓的担保啊这样,这个也体现中国文化。所以基于这本书,也是我们认为它这个社交网络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然后才是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上的社交网络应用。
主持人:它可能是一个介质。
王甲佳:对,是一个很好的介质,它恰恰可以帮助把这个熟人社会做得更完善,更精致。
主持人:对,其实刚才通过您温州这个例子的话,我们可能理解社交网络的话,就更多的是一个社会化协作的这样一个网络。那可能我们之前谈到的说,互联网的这种,大家互相交往的,认知的等等这些,其实这些认知的话,它多少还是有一些偏颇,或者是比较狭义的这样一些认识。其实您刚才谈到的,我觉得这个当中,就比如说这个网络,它之所以一直这样持续,这样存在。然后包括大家都愿意参与进来,它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业务驱动,就是利益驱动。就是您刚刚在论述的时候一直也在谈这个问题,其实这中间确实是一个利益驱动的问题。那我想从两个方面再请教您一下。第一个就像我刚才说的现在有很多的这样的一些平台,给大家商业、商务这样的一些平台,那我们知道脸谱做得很成功,但是它在中国还没有进来。但是在反观我们本土的一些社交网络,其实都耳熟能详了,不管是基于个人的这种社交网络,还是基于商业式的网络,你就会发现,可能它有一段时间是非常火,那过后就会慢慢的沉寂下来。所以我觉得在这个中间的话,是不是就是您刚才谈到的,就是跟利益有关。
王甲佳:我认为是这样子,确实如果说商务网络来说它一定要有利益,而且是很直接的利益。你这个层层叠叠的,层次越复杂,那它的利益越不明显,那他可能会想到一些,这里网站很多。刚才你提到脸谱,我理解它之所以成功,它最初也是因为进入熟人网络,因为是大学校园,为同学服务的。两个美女比一下谁更漂亮,是这样的。那它是一个熟人网络,它最初也非常稳定,他是一个大学搞定以后才做另一个大学的。但是后来的发展,就是更多的熟人网络加进来,这个路径我认为和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是比较吻合的,有这底蕴,或者说是一个成功社交网络的基因。现在我们大部分是从网络的网络,我的理解就是要进入一个陌生人的网络。可能我们知道温州人,以及脸谱早期的这个状况,就是进入熟人网络,熟人网络抓的优势是他的信任。那么陌生人网,在大工业下面这些广告,都是面向陌生的、不确定的市场和不确定的消费者来展开一些活动。那么习惯性的很多商务网络,它也是基于这个陌生人的。但是我知道,如果一个项目也好,一个网站也好,或者是一个什么事业,最终它都落到利益上,这是温州人的观点,我觉得也是所有的商务人士的观点,看不到钱的事情,这个事情可能没有做得意义,当然有一些人还是将烧钱的作为乐趣,认为是造就市场的基本前提。但是正常情况这些商务网络,恰恰就是你刚才提到的,说到价值这一块,价值实现过程太长了,太长就没有耐性了,资本家他关心一点,就是这个速度,变现的速度。那至于陌生人的网络,它这种形式最终的实现还会到网上去实现。那对我们的价值是边缘化了。
主持人:其实这样的话也是跟我们现在的一些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就是我们之前谈线上是有一些什么样的,之前的更多是说我们希望通过圈子等等这样的一个模式,给大家建立一个线上的联络的平台。但是你就会发现它往往比如说线下大家有一个面对面这样的交流,这种感觉会来的更强烈一些,所以我理解您的观点,就是它是需要这种线上和线下的结合的方式。
王甲佳:对,我觉得这不仅是需要,而且还要强化为主。另一方面你要考虑到,如果可以把线下的这个活动模式,仿真到线上来,这个是两者非常契合的。那所谓仿真,我们线下为什么这么直接,可能基于这个信任关系,比如我今天上午这个客户,来了跟他交个朋友,大家都基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这么一个平台,大家都知道,不管它是不是一个资深的会员还是一个新的会员,那大家的认知是一致的,然后谈的话就非常有兴趣。我也知道有些朋友有资源,马上就有商务活动产生,这个就是一个熟人社会,很快。那网上它也会仿这个,就是做一个联络的工具,截个图片啊,或者更新一下状态啊。我们还要把那些工作放进去,可能要咨询师,就是往上放。如果说是,比如说商务网络做投资的,然后这是一个投资活动的,就是业务活动这一块,业务状况是,就是一个中介,中间物,虚拟产品,它有一个东西在里边,那他的平台价值才会有,双方还会基于这么一个关系去做转换,会产生需求,后来会产生需求挡,这样满足价值。
主持人:是的,我觉得我是有点假公济私啊,本来是要做这样一个选题,然后又把这个拿来给我们偷了一点师,对我们畅享自身的发展也是有一定的帮助。我是想这样,我们再接着刚才那个话题,其实您说了两个关健词,一个是熟人经济,那另外一个就是利益关系。我是想这两个点,我理解它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一个不同的表述形式,像您刚才说的熟人经济,说白了熟人经济,它最核心的东西不是说你跟我是不是熟,而是说我们之间是不是可以有这样互相信任的关系。那因为这种互相信任的关系,所以产生了这样的一个利益的关联,就是大家可以有这样的一个立场,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王甲佳:对,我赞同你这个观点,确实是这样,你必须得基于利益。其实线上关系它本身也是一个利益关系,只不过它呈现的方法和我们的经济社会方法不一样而已。比如说父母含辛茹苦培养一个大学生,实际上他是希望有回报的。家族里面这种合作,生意上的互相照顾,也是为了寻求一种有回报的方式。(只是基于亲缘的回报不局限于经济领域)
主持人:其实我们更聚焦一点的去谈一下这个,就是您刚才说到了其实我们坦率讲商业有商业文化,它本身就是一个商业行为。那这个的话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可能是更广泛一点的这种行为,是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组织之间的,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之间的,但是我们是通过一个网络。那还有一种的话,其实我们现在谈的就是企业这边,企业这边的一些社交,尤其是现在,就是我们刚刚说微博,很多企业有微博。我们几乎大部分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微博平台,那其实这也是他基于社交网络的一种模式,与人相处的模式。那除此之外我们也知道,现在比如说很多企业在上管理啊,OA啊,甚至是邮件等等这样的一些东西,它都会把社交,把互动当做很重要的一部分。那除此之外您也谈大数据,更多的数据的产生其实是基于互联网,社交网络上的。那这样的话,您觉得目前企业在做这样的一些选择的时候,它到底应该是注意一些什么呢?因为我觉得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它可能不是说基于生意上的,其实是一个,可以说是技术,或者说是一个展现方式上的,我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但是我觉得从我接触感觉来讲的话,它没有产生这种我们所谓的商品利益。您这边了解到的是什么?
王甲佳:是这样的,确实是,因为很多企业也好,或者说厂商也好,他对新概念也想引进,但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就好象是没有高速公路但是又搞了一个车速非常高的车一样。它是好东西,但是可能是没有执行价值,没有价值的话,往往是个负担,是浪费。我们知道我们的员工系统啊,或者是OA系动都是引进一些应用。这应用它是一种方式,那么社交网络很多时候被人理解为它是在商业活动之外的,就好象大家的闲暇的时候,喝茶、聊天这种感觉,那种感觉好象是企业维护客户关系,然后发张贺卡这种感觉一样。所以它起核心作用,在这方面我觉得做得好的企业就是戴尔,中国戴尔。就是他有几十个帐号在工作,他是真的在做事,微博帐号。这个体系就解决了,有的是技术,有的是客服的,也有合作伙伴。那这些帐号的,它和内部的集成,它就有直接价值了。它的客户有一些不满意,在微博上有一些投诉,有一些怨言,这是一方面,很多时候大家是请教我们的问题,比如说显示器不亮了,本身大家的习惯嘛,我网上解决问题。那么第二个它很容易利用到这个东西,它是在做客户记录,不管是客户体验也好,还是说解决问题的成本。因为微博我们刚才说到这个熟人社会,那么交易成本低。如果之前的一个东西的话,一个投入也好,或者说一个服务项目,很多东西要到你那,那现在可以很快就会找到合适的资源去匹配,这就是商业的模式,对客户来说就有更高的价值。
主持人:那我觉得是这样,其实我们刚才也谈到了,就是现在企业在应用社交网络,包括采用一些社交的这样一些模式的时候,他其实是有一些误区,那这个误区直接导致的结果,你比如说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企业他有一个内部论坛,其实时间长了也有荒了,也没有人再去维护,或者没有人再愿意在那里去发贴或者怎么样。那另外一个就是比如说我们对外的一些论坛,对外的一些论坛这个维护起来就更难了,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样的价值的产生。比如说基于这样的一些状态,如果说要让您来这边给他们一些建议的话,那不管是通过外部的一些比如说微博营销等等这样的一些营销方式,就是借助外部的这些平台,还是说我们企业自己搭建的这样一个社交网络的模式?那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有没有一个方法,就是给大家他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觉得是不是应该这样做?
王甲佳:这个其实是非常好的话题,这个也是值得我好好研究。那现在可能提供不了非常积极的方法,说一些体会,或者说这种感觉、直觉。其实企业为什么会做外部论坛呢?为什么做内部论坛呢?比如说内部论坛他希望员工可以更好的凝聚,然后大家有一个交流平台。外部呢,还是我刚才说的,我们通常讲的联系,潜在客户,然后自己能进可能会转化为你的客户,客户价值。一般心里面都有这么一个底线在考虑,所以也会做一些很取悦人的这种话题啊,或者内容啊,大家就说。那实际上这些东西和企业,一般企业,其实和核心价值关联不是很直接,甚至没有关系。那没有关系的做法是一种大市场做法,但是如果说体基于要为你承担业务,为用户提供这种服务的话,那社交网络确确实实是可以做一些事情。像我在论坛里也提到了,就是说CRM应用范围延伸到客户那一端,让客户用,这是客户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做,自己想到一些体验,我今天跟谁合作,他要什么资料,然后下面有什么事情。这个事情我们转化成让客户来做这件事情,那如果说我在这个平台让客户来,那是不是我可以不去客户现场了?对企业来说是这个层面,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的。其实我们外面这个论坛也好,社交网络也好,当然包括微博,内部系统在技术上比较成熟,别人问的时候实际上就打破了企业的传统边界,这个总容易打破。这样的话可能就让消费者直接参与到企业内部的一些状况。参与到包括我的老板,到这个公司的高管。实际上这些人很大部分是没时间接触客户的,特别是大部分的老板没时间去接触客户的。但是如果有这么一个通道让他们接触客户,那会更棒。
主持人:是,谢谢王总。其实我觉得刚刚跟王总聊完之后我有一个体会,就是我们在谈社交网络的时候,你不要把它理解成什么介质,也不要把它理解成一个工具,也不要把它理解成一套软件,软件模式。说白了这里面就是一个关系,就是人为的一个关系。
王甲佳:是。
主持人:所以这种关系说白了还是要靠组织运营的。
王甲佳:是。
主持人:那我想最后问王总一个问题,这个就是开玩笑啊。您觉得脸谱要是进了中国的话,它能活吗?
王甲佳:我觉得在我们政策层面、法律层面做到基本的尊重,它应该能活。但是当然说到很多问题还会存在,根本原因就是中国这个商业社会,很多的外资的企业不一定能完全理解。
主持人:实际也是一个边角料的话了,就是闲聊两句。因为我是想我们之前在谈到这些问题的时候都会谈本土国情和国外的这种社交的模式、习惯,它的这种差异,就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您刚才说到一点,就是真的谈到社交网络您也比较兴奋,但这真是博大精深,有很多很多的东西在这个里面。我相信就包括王总,包括我们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包括我们许许多多的IT圈子里的也好,或者说是商务圈子的人都在去关注信息化。那我们也是希望大家能够持续的我们可以坐下聊一聊,那畅享也非常愿意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当然我们也是希望在这个过程当中真正的给企业来搭建社交网络,再搭建自己的这样的一个社交平台的时候,能更加有价值的东西,不仅仅只是一个展现模式。
王甲佳:是。
主持人:谢谢王总,我们今天也是远道而来,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只能到这里了。然后我想接下来我会就这个话题再跟我们做一些深入的交流,当然这个交流的话,可能会转移一个阵地,比如说通过我们畅享的一些平台。那我们也是希望能有一些机会,有更多的跟我们畅享的会员也好,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朋友,我们的熟人网络都能参与进来,大家一起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王总跟他的一些合作伙伴的一些好的智慧的结晶,分享给大家。当然我们也希望以后有机会的话,王总这边有一些最新的东西,一些好的书再出来,然后跟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好谢谢王总。 网友评论 更多往期视频 |
主持人介绍 程艳玲 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总编
在主持对话及相关栏目过程中,采访过近百位业界领袖和企业CIO,策划主导过多场在业界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在管理信息化领域有着深厚的经验积累。
现场图片 相关文章 幕后制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