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乐章:摒弃与选择

  作者:严旭
2009/9/9 15:06:27
本文关键字: 品牌

当今的世界已经是一个模块化了的世界,合资企业、联盟、联营、共享服务、离岸和外包都是公司惯用的策略。企业的成长已经不再依赖于对资源的优化管理,而是必须获取各种竞争资源,无论是内部资源还是外部资源,是专有资源还是共享资源。这同时也意味着,企业必须做出摒弃和选择以适应不同阶段的需要。

 编辑手记:

品牌溢价

品牌溢价是将品牌价值附加在产品价值上,使产品售价高于竞品。而品牌价值是通过品牌运作来实现的,其中品牌整合是重要一环。2005年,青啤明确提出“1+3”品牌策略,即发展主品牌“青岛啤酒”和子品牌“山水”、“崂山”、“汉斯”,到2008年更明确为“1+1”,即发展国际化的、统一的“青岛啤酒”和发展一个有区域亲和力的子品牌,用“青岛啤酒”占领中高档市场,用子品牌承担在大众化市场放量的使命。

摒弃的过程是痛苦的,尤其是那些还在盈利的单元;然而选择的过程也不是那么随意的。就拿青啤来说,1993年,青岛啤酒在上海、香港两地同步上市,进入资本市场,改变了公司的治理结构,做出了一些摒弃,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只是抢得了先机,并没有真正改变公司的运营模式,发挥其根本效应。没有运营层面的变革,没有实现市场化转变,只有股权或者是治理体系的变革,是不足以推动企业的发展的。其实,从93年到98年,青啤募集的资金只是躺在银行里睡觉,并没有为股东创造什么效益,股价一直在低位徘佪。

我们不否认,近一百年的积淀,给予了青岛啤酒这个牌子很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是我们也不否认由于企业缺乏市场意识、对啤酒的消费形态和营销模式认识不够等原因,导致产品并没有走近普通的消费者,也没有激发起更多大众的消费欲望,因而曾经一度出现了在行业内落后的局面。庆幸的是,98、99年青啤实施了“金字塔”的大名牌战略,也就是青岛啤酒从塔尖向下延伸,去影响和控制更多的资源,这是当时青啤做出的一项重大选择。为了达到以空间换时间,又采用了“做大做强”的发展模式,快速扩张,同时用市场机制引入职业经理人。

任何一个东西,无论是产品、服务、组织模式、业务模式,并不存在好与不好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说。放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与具体的组织结构和人员能力相结合是科学有效的做法,否则都是纸上谈兵。2001年,公司完成全国性扩张的阶段性目标后,对新百年的未来进行思考,确立了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重要主题,发展模式由“做大做强”向“做强做大”大转变。体现为三个战略转型: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由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由着力于规模的扩张向重力于能力的提升转变。这是青啤应对市场需要做出的又一次摒弃和选择。营销上由原来的多品牌运作,调整为青岛啤酒主品牌带动下的共同发展战略,也就是做强做大“青岛啤酒”品牌,大力度整合地方子品牌,并加快“青岛啤酒”品种结构的优化,实现品牌溢价。

在营销模式上,也存在不断的摒弃、选择和持续创新。创新是一种扬弃,但更多是一种积累,将成功的东西发扬和放大就是创新;在空白市场上超速成长,自我加压,解决生存问题是创新;在管理幅度扩大,管理层次增加的情况下,启动“二次创业”向职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转变也是创新;从直销模式起步,发展大客户模式是创新,在大客户中嫁接深度分销的微观运营系统也是创新;建立区域一体化的营销公司,实现市场的快速反应是创新,进行大的价值链整合,成立一体化的营销中心和制造中心,构建“结构一体化、资源集约化、分工专业化、战略一致性”的大价值链也是创新。青岛啤酒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一种传承,都是一种创新,都是一种蜕变。当大家看到青啤时尚的、国际化的产品外观,也应该会联想到其所一直秉承的青岛啤酒特有的传统风味;当大家感受到奥运营销带给彼此的恢宏和时代感时,也应该能体会到这家百年老店的历史底蕴,摒弃和选择的同时,传承也很重要。企业增长战略必须与助推公司增长的文化底蕴相匹配。你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又需要获取哪些资源?哪些资源能为进入相邻市场或新市场提供机遇?在这样一个模块化的世界中,概括出公司价值链各个环节需要作出的贡献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引导发展的方向。

主编语录:

----只有治理结构,或者说资本层面的变革是不够的,一定要在运营层面进行变革,而且变革一定要与市场对接。很多经过股权改革的国有企业没有走出来,就是因为运营层面的变革不到位。如上世纪九十年代青啤的资金没有发挥效益。

----先有战略而后有变革,否则变革容易失去方向。如由“做大做强”向“做强做大”的变革过程。由“金字塔战略”向“青岛啤酒带动下的发展战略”转变。

----变革和创新都要适时而动,变革的方向和目标明确之后,就是切合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一步变革都要在承受力的范围内进行。

----变革的实质是将好的、有效的东西持续放大。创新“市场型文化”,又不丢失“生产型的文化”。

----变革的实质是将好的、有效的东西持续放大。创新“市场型文化”,又不丢失“生产型的文化”。

对于资源的摒弃和选择,进而优化,大部分公司知道改进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根本策略,比如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和自动化、扩大规模以及重新选址。然而,今天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的公司已摆脱了纵向一体化的桎梏,因而必须更为具体地思考这些策略然后确定其优先级别。摒弃和选择资源,进行优化,无非是三个目的:第一,工作便捷性的提高;第二,工作成本的更加优化和低廉;第三,工作更庞大。例如:规模优化能将固定成本分摊到更大的基数上,从而获得极高的效率,并通过为不同的专业化流程设定与之相匹配的额度,缓解通用流程的压力。本着这三个目的为宗旨,摒弃和选择才会有价值。

每一个企业都会面临改变,既会有和风细雨的改良,也会有大刀阔斧的变革,相互交错。变革中,应该将冲击控制在人们可接受的范围内,而把学习和创新渗透到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因为随着环境的影响和市场趋势的变动,大家都会明白,如果有一天被淘汰了,是自己没有跟上组织的发展,所以冲击小一些,给大家一个喘息的空间。然而不可否认,成长的道路就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必须“随时随地学习”,“疯狂地学习”。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视变革为提升的机会,青啤已经用自己的“韧”劲展示了经历变革后的美丽。

人有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之分,企业也不列外。生产上的精益求精,员工的敬业爱岗,团队的学习创新,都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从文化层面上看,诚信、和谐是历史的积淀,开放、创新则是这个时代的特质,将四个要素融合共同构建企业的文化基因应该是个良策。

“韧”是一种力量,我们要将“韧”贯穿于每次重要的改良和变革之中,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摒弃、选择之后的改进和优化也是企业需要面对的另一项重要课题。要做到持续不断的改进,组织需要作出重大决策。重大决策的背后,流程、绩效等又是保障其实现的重要因素。

大师观点:

我们无法左右变革。我们只能走在变革的前面。组织要成为变革的引导者。变革的引导者视变革为机会。他们主动寻找变革,知道如何发现恰当的变革良机,了解如何在组织内部和外部发挥变革的作用。 ——彼得·德鲁克
 

 

相关阅读:

说出我的故事

第一乐章:摒弃与选择

第二乐章:有组织地改进

第三乐章:挖掘成功经验

第四乐章:系统性创新——创造变革

结尾篇:韧者长青

责编:张赛静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