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的HR之路 //www.iqiam.com/column/44.html 受益于超过8年的人力资源理念熏陶与实践体会,在企业人才吸引与招募、培养与发展、绩效促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和践行,在HR之路上一直坚定而执着。我始终相信:路上有你更精彩。 /Uploads/UserDirs/1/1/10/2007911413090644DD88E841D3216EAC0D63495FAAE905.jpg 徐杰的HR之路 //www.iqiam.com/column/44.html 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www.iqiam.com/k/HR/2009-12/628709.html 绩效管理的弊端不是搞坏公司的气氛,而恰恰相反的是,他有助于公司建立开发积极的工作氛围。 Mon, 21 Dec 2009 11:14:20 GMT 考核关键在于落实 //www.iqiam.com/k/HR/2009-2/623609.html 最近几天在开展车间定额工作的同时,也在参与各层级人员年度考核方案的拟定工作。来来回回已有多稿,从考核的组织机构设立,考核周期,考核主体,考核指标和内容,考核评分及其结果运用等等方面,均进行了多次的研讨,公司的最高领导人亲自参与整个过程,更是体现了对考核工作的重视。 在具体的考核方法使用上,应用了典型的目杆管理法,在指标的选取上,也提出了以平衡计分卡的方式来选取关键绩效指标,辅以重点工作事项考核。从考核方式上看,与以往区别不是很大,但在我看来,却有显著的变化,这个变化不是体系在考核模式上,而是体现在具体考核内容(目杆设定)的确定上和加大了跟踪考核的力度上。 1、在考核目标的设定上,之前一直采取的是被考核人先提,上级审定的方式,而现在提出由上级先分解拟订,再与当事人沟通确定。对于中层以上,甚至需要到绩效会议上逐项讨论确定。一个小的变化,导向作用和效果存在不小的差异,后一种做法首先重点体现了目…… Tue, 17 Feb 2009 13:02:47 GMT [原创]信任员工 //www.iqiam.com/k/HR/2008-11/614205.html 公司操作技能序列晋级评聘工作有序展开,根据操作流程,第一环节便是专业知识考试阶段,考试卷的编写便是第一个问题。当初设想请大学相关专业老师出题,但后来觉得学校老师出的题目有可能与公司实际工作差距太大,出的题目可能大多是书本的东西,也就会失去书面考试测试的目的,后来又想到请其他同行业企业的专业人士出题,苦于未建立如此畅通的人脉网络(这种方式我倒觉得是比较不错的方式,同行业的兄弟企业的专业人士,自然对岗位对专业知识掌握都比较透彻),最终还是决定请内部员工出题。于是,根据申报的情况,选了几个有较深专业背景的员工,一一与他们沟通,请他们出题。因为本人他们都是该领域的专家,对公司对岗位也非常熟悉,专业知识肯定没有问题,出的题目也一定具有实际意义,更贴近测试的目的。刚开始没考虑这种出题方式就是担心题目泄露问题,而担心泄露主要是担心引起考试的不正当竞争,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有所考虑(呵呵,从这个角度来说,…… Wed, 05 Nov 2008 15:58:48 GMT [原创]HR在并购中的位置 //www.iqiam.com/k/HR/2008-9/613542.html 直接涉及HR的包括总体薪酬方案、人员配置与甄选、HR服务提供,而且,领导力、文化、组织设计又与人力资源密不可分。 Mon, 29 Sep 2008 10:00:00 GMT 【原创】关于薪酬的二次分配 //www.iqiam.com/k/HR/2008-7/612735.html 在薪资分配方式上,公司执行的是二次分配的制度。即在公司薪酬总额一定的前提下,根据各个部门和业务单元的人员配置、业务目标等情况,打包确定其总薪酬额,各部门和业务单元在此薪酬额度下进行二次分配,确定部门和业务单元员工的具体薪酬,当时。每个岗位都有固定的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额度,执行的是各自的岗位薪酬体系,二次分配更多的是在浮动工资部分,即考核工资。部门内二次分配的优点在于:1、将控制人事费用的责任下移,而非由HR部门一力承担,各个部门和业务单元负责人具有控制人事费用的责任,从而分担任务,达成人事费用预算目标。2、有助于人员编制控制。因为部门薪酬打包计算,在考虑增加人员的时候,部门必定会考虑薪酬的的分配,也会尽量考虑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流程,确定最合适的人员配置,以此使团队成员获得更有优势的薪酬水平。3、薪酬分配权利下移,有助于负责人激励员工。部门负责人具有薪酬二次分配的权利,会根据成员的工作表现予…… Tue, 22 Jul 2008 12:44:09 GMT [原创]关于制造型企业培训的一点思考 //www.iqiam.com/k/HR/2008-6/610982.html 产品质量始终是制造型企业的命脉,ISO质量体系标准也就成为制造型企业规范运营的核心系统。ISO的核心在于其标准,通过了标准的认证,就意味着对产品制造过程的信赖,即相应标准的过程能产生标准的结果。这也就是许多企业通过了认证,获得产品免检资质的由来。ISO标准条文中涉及人力资源主要就是针对员工教育训练方面,其中总则描述如下:执行与产品质量有关工作的人员,应有适当的教育、训练、技术和经验。 这简单的一句话,实际上包含了制造型企业用人的标准,对于招录新人,一方面来说,必须通过教育训练使其掌握岗位技能,确保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另一个方面,直接招聘具有相应工作技能和经验的人员。另外,重点是对象的确定,执行与产品质量有关工作的人员,范畴非常广泛,往往企业重点抓住了与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人员,如生产作业人员、QC人员、设备人员、仓储人员、工程师等等,但同时不能忽略与产品质量间接相关的人员的教育训练工作…… Tue, 10 Jun 2008 11:03:04 GMT [原创]警惕增量的“光环效应” //www.iqiam.com/k/HR/2007-12/605093.html 公司一直倡导增量价值贡献,与增量对应的是存量,简单理解,增量即可理解为以前没有过的事务或在以前基础上增加的部分,最近公司将增量作为宣导的重点,在全集团范围形成以增量贡献为主要衡量标准,上一期的内刊专题便全部是关于增量的文章,于是我也写了一文,不过不是正面倡导,而是提出警醒,这期内刊还不知道能不能刊,先拿出来,写的东西学术了一点,希望不要显得有点假,主要看看大家对我的主要观点是否认同了。现今,“增量”成为公司上下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之一,员工均以实现增量贡献为第一追求,增量渐渐成为衡量工作业绩的主要参考标准。在我们为增量欢声雀跃之前,还是回头理解一下存量、增量和流量等几个基本的定义。笔者第一次接触到“增量”二字,虽然从字面上也较容易理解其含义,但还是很认真的从百度上搜索关于“存量”和“增量”的定义。…… Tue, 18 Dec 2007 17:50:15 GMT [原创]末位淘汰不符合法律规定? //www.iqiam.com/k/HR/2007-12/604998.html 今天早晨上班等车,一眼瞥见报摊上《长江商报》头条题目赫然是:末位淘汰不符合法律规定,全国总工会:企业不得故意提高工作业绩标准(大意如此)。看来现在很多企业都采用这个末位淘汰制来进行人员的更换了,于是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末位淘汰还是借有杰克.韦尔奇广为人知,正是由于在通用的成功推行,很多企业趋之若骛,但在企业推行末位淘汰制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回顾一下当时通用推行这个制度所做的一些准备,缺乏这些背景,盲目启动末位淘汰,我们暂不淘汰其是否合乎法律,单就其效果或负面效应就很难预测了。正如我在以前一篇回帖里面提到的,在谈到GE的活力曲线的时候,杰克.韦尔奇说的那段话我们需要认真体会和反思:“我们的活力曲线之所以能够发生作用,是因为我们花了10年时间在GE公司建立起一种绩效文化。在这种文化里,人们可以在任何层次上进行坦率沟通和回馈。坦率和公开是这种文化的基石,我不会在一个并不具备这种文化…… Thu, 13 Dec 2007 09:10:36 GMT [原创]谈谈多通道职业发展路线的问题 //www.iqiam.com/k/HR/2007-11/603773.html 前些时提到的修订公司业务序列晋升办法,几经修订提交给了公司领导,结果实在没有想到,原封不动的被退回,回复说并不是期望的修订版,因为对原来的一套思路就不是很满意,所以期望这次修订能有大幅度的改变,但我基本上还是以以前那个为基础修改的,于是,这几天修订这个又变得紧迫起来。也正好想借这个机会,抛开以前固有的思维,好好思考一下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多通道的设计问题。于是,今天给了自己1个小时没有在电脑上摆弄,而是拿出稿纸和笔,从头思考起。首先,我想到的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提员工发展多通道这个概念?他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在此之前,以及现在很大一部分企业,只存在行政序列的职业设置,我们职业生涯的发展,惟一可行的就是朝着主管、经理的职位奔去,因为只有那样我们才能得到相应的待遇,实现应有的价值。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管理岗位很有限,由此形成大家都抢着过独木桥的情形,僧多粥少,长此以往,有一些优秀的僧便不得不跳…… Wed, 21 Nov 2007 21:02:49 GMT [原创]一次针对HR岗位的面试 //www.iqiam.com/k/HR/2007-11/603562.html 周六下午,按计划安排了一次人力资源岗位的面试。部门一直缺人,且也有人员储备的打算。这次候选人主要来自于上周去某高校获得的一些简历,全部是应届硕士研究生,以人力资源、工商管理和社会保障学的专业为主。由于总共有十几位人选,我便群发了两条短消息,告知面试的时间、地点和乘车路线,并留下了咨询电话,办公室的座机。最近公司网站也在考虑做一些改变,上周还和IT的同事考虑将网站HR模块的功能变得更加全面些,当时我就设想类似面试通知、面试结果等这些信息可以通过HR频道发布出去,在招聘会现场就可以留下这个网址,告知几天后上去查看面试通知和名单,就可以省了许多打电话的时间了。不过,现在用短信的方式也同样可以省下一些时间,大部分同学纷纷回了短信,答应过来,还好我没被当成是短信骗子。其中有几个没有回短信的,我便通过固定电话确认了一下,最终有11个同学确定过来。周六上午安排好培训,中午便准备下午的面试起来。前两天已经…… Mon, 12 Nov 2007 22:29:35 GM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