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自所解密铁路货车厂修生产管理

2010/9/1 14:44:26【作者】北自所

1.引言

对于结构复杂而且价值较大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零部件会逐渐磨耗、腐蚀和损伤,为使产品经常处于质量良好状态,确保运行安全并延长使用寿命,必须对产品进行各种检查和修理工作。某些产品使用到达规定年限或规定状态后,必须返回专业厂进行修理以达到使用性能要求,本文所探讨的主要是针对铁路货车返厂大修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及对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2.铁路车辆检修分类

国际上通行两种检修制度:一种是计划预防修理制度(定期维修)。即首先统计产品主要零部件的损伤规律,然后确定其使用期限,再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检修循环结构和检修周期,使产品零部件在运用中产生的损伤尚未达到极限时,就能加以修复。另一种是按产品技术状态修理的制度(状态维修)。即在产品工作寿命期内,将运行产品按照规定的状态值来监察其运行参数,只要产品运行参数在规定的状态限界值以内时,就一律不检修。当运行参数超出规定的状态限界值时,就按照规定工艺进行检修,使其恢复到规定的状态值后继续使用。产品达到有效使用寿命期,则予以更新。这种修理制度在保证产品安全前提下,充分发挥产品的内在潜力,力图将检修工作量减小到最低限度,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检修制度。

目前我国铁路车辆采用计划预防修理制度,按修理内容分为定期检修和日常维修两类。所谓定期检修,是指对运用中的车辆,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具有一定内容的检修工作。定期检修能有计划地使车辆恢复运用功能,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并保证在到达下一个定期检修以前,不出现重大故障。客车定期检修修程为厂修、段修和辅修三种。货车定期检修修程为厂修、段修、辅修、轴检四种。

厂修是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和彻底修理,并进行必要的现代化技术改造。目的在于恢复车辆的基本技术性能,使修理后接近新造车辆水平。主要部件的技术质量应能保证在一个段修期内正常运用。厂修一般在车辆修理工厂进行,必要时可以在有条件的车辆段进行。

段修是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重点分析。着重分解检查车辆的走行部、车钩缓冲装置和制动装置等部件。段修在车辆段进行。辅修主要对车辆的制动装置和轴箱油润装置进行检修,同时对其他部件进行辅助性修理。客车的辅修一般在客车整备所车库内进行;货车的辅修在检修所(线)进行。轴检是按辅修的要求,对车辆的轴箱油润装置和其他部分进行检修。摘车轴检在站修线进行,不摘车轴检在列车中进行。

3.货车厂修业务管理流程

3.1.货车厂修生产工艺流程

货车厂修车体分为等级修模式(定尺料)、状态修模式(不定尺料);其它部分(转向架、钩缓装置、制动装置)的零部件均为状态修模式。

车体等级修:是指预先制作固定几种规格的定尺料,根据车体实际损坏的程度,选择规格相近的定尺料进行挖补修理。

车体状态修:是指直接根据车体损坏的程度,按照需要挖补的规格临时裁剪板材,再进行车体修理。

货车厂修简要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3.2.货车厂修生产管理业务流程

通过对我国几家铁路货车厂修企业的现场调研与业务分析,铁路货车厂修生产管理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货车厂修生产管理业务主要处理过程如下:

(1)货车厂修车经过四方鉴定后进入厂内停车线,接车管理员负责入厂鉴定信息的管理,并作为后续分解检查和编组的依据。

(2)根据待修货车的编组状况,生产计划部门选择相应的单车号,进行单机修理任务排产,并将开工的车号下达到分解、修理、组装等车间。

(3)分解检查员根据开工的单车号在拆解过程中,维护整车及大部件(车体、转向架、钩缓、制动等)细录单;由于解体人为原因造成的报废,在细录单中注明责任人和原因。

(4)各车间根据分解检查员填写的细录单要求,进行零件检修。

(5)零件检修完工后进行工序完工汇报。

(6)如果检修零件经过仓库周转,则需要办理检修件入库手续;否则,修理车间与组装车间需要办理直送交接手续。

(7)当零件分解车间与修理车间不同时,两个车间需要办理分解交接手续;如果是外协检修的零件,则需要办理车间与供应商的分解交接手续。

(8)对于必须经过二次分解之后,才能判定报废的零件,进行细录单二次判定。

(9)根据细录单一次判定和二次判定的结果,编制生产领料单;仓库和车间根据限额领料单进行配送或直送。

(10)整车任务完工后,进行工序完工汇报;办理单机完工入库手续;办理单机销售出库手续。

3.3.货车厂修预投预买计划业务流程

为了缩短货车检修周期,尽早恢复货车的运行状态,对于货修用外购物资和自制配件,需要按不同的提前期进行预先采购和生产,货车厂修预投预买计划业务流程如图3所示。

货车厂修预投预买计划业务主要处理过程如下:

(1)根据细录单历史数据统计和调整各车型各配件的更换率。

(2)根据修理产品的预测、各车型的修理BOM、各配件的更换率,编制零配件的毛需求。

(3)考虑零配件的库存、车间在制、采购在途、安全储备等,编制预投预买计划。

(4)生产计划部门下达预投车间任务到各零件加工车间,各车间执行车间任务;零件完工后办理完工入库手续。

(5)采购部门根据预买采购计划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采购物资检验合格后办理采购入库手续。

(6)根据整车和大部件的限额领料单,由仓库办理配送出库手续。


4.货车厂修生产管理的信息化需求

通过研究货车厂修生产管理模式,比较货车新造对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其业务上的特殊性。

(1)配件定额管理:新造产品的配件定额在设计完成后可以确定,并作为生产和采购的依据。修理产品的配件定额(检修数量、换新数量)每个产品都不一样,只能根据产品的实际技术状态来确定。

(2)换新率统计:新造产品的预投预买可以根据配件定额来核定。修理产品由于换新件定额不能确定,为了能够实现预投预买业务,可以统计历史修理产品的换新数据,得到每个零件的换新比例,即“更换率”,根据这个更换率来估算预先采购或生产的配件。

(3)分解业务:新造产品装配之前必须生产好零配件,然后根据装配工艺进行组装产品。修理产品生产业务相比新造生产,在零配件生产之前,首先是修理产品的分解工序,根据检修工艺规程,将产品分解成部组件,甚至全部分解成零件,进行检修后,再按照装配工艺进行组装产品。

(4)旧件管理:新造产品不存在旧件。修理产品成本很大一部分是材料成本,旧件在使用价值上与新件是相同的,如果多用旧件少用新件,就可以降低修造成本,所以,旧件的管理对于修造企业很必要。

(5)细录单管理:新造产品不存在细录单。从产品分解下来的旧件,哪些可以检修,哪些可以改制,哪些必须换新,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检修清单来记载,这个清单就是“细录单”,它是指导物流、生产、成本核算的主要依据。

为了满足上述货车厂修生产管理模式对管理信息化的需求,需要在新造生产信息化系统基础之上,增加修理相关业务的系统功能,货车厂修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主要过程如下:根据入厂修理的部件信息进行单机任务排产,在产品/部件分解过程中,进行细录单的维护(定额数量、报废数量、检修数量、换新数量、利旧数量等);根据细录单进行零件检修任务的生成,同时生成部件的计划领料单;各检修车间根据计划领料单进行库存领用,完工后进行任务完工汇报,办理零件/部件的入库手续;整车检修完工后办理单机入库手续,根据销售提货单办理单机销售出库手续;车间和库存系统月结后,进行修理产品实际成本的核算。

5.货车厂修推行信息化的工作重点

(1)货车厂修生产业务采用信息化系统进行业务处理,生产的业务信息及时准确地反映在信息化系统中,各管理部门实时掌握货修生产动态信息,降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细录单自动产生限额领料单,做到事前控制材料成本。

(3)领送料计划及时反馈到仓库管理部门,仓库管理部门提前进行物料的配送准备,缩短物料的配送周期,提高配送的工作效率。

(4)通过物料在制帐实相符率的日常监控,加强货修车间在制的管理,及时暴露和处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减少紧急缺料的情况。

(5)通过系统自动计算更换率,提高了更换率统计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为货车厂修预投预买计划提供合理的数据,同时为更换率考核提供合理的依据。

(6)在分解细录时提供实时的旧件库存数量,便于分解检查员尽量利用旧件,降低货修的材料成本;通过加强报废物资的管理,为报废物资的回收和考核提供较为合理的依据。

通过货车厂修信息化系统的实施,建立起一个覆盖整个企业产供销、人财物的主要业务流程、数据共享、管理规范的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责任流的“四流统一”,形成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为企业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及时、真实的业务数据和辅助决策信息。

【打印】
查看完整文章| 频道首页| 网站首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