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简介
为缓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能源短缺的现状,1998年,经国家批准由广东先行试点从国外引进液化天然气,由此确立了广东LNG项目为中国的第一个引进LNG项目。美丽的珠江三角洲,从此建立起一条包括了十四个相互联系的独立法人项目的天然气产业链,其中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大鹏”)的“LNG接收站和输气干线项目”作为广东LNG项目的核心工程也由此成立。
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2月,是一家中外合资的能源企业,由11家中外企业股东组成,公司主要经营液化天然气(LNG: Liquefied Natural Gas)的购买、运输、储存和再气化;向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香港地区销售(输送)天然气;建设经营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输气管线;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包租、租赁和营运等业务。公司一期工程项目总投资超过80亿人民币,设计液化天然气年周转能力为680万吨。项目于2003年底开工建设,2006年9月底正式进行商业运营。
按照指定的“无事故、无人员伤亡、无环境损害”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目标,广东大鹏公司始终将“安全、平稳供气”作为管理的第一要素。
广东进口LNG中的65%供应电厂用户,35%供应深圳、东莞、广州、佛山和香港等地的城市燃气用户。投产后的广东LNG项目有效地缓解广东省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要的增长与能源供应短缺的矛盾。同时,LNG作为世界公认的绿色能源,为广东及香港空气环境污染的改善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接收站(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配图)
行业特点 决定EAM成必备条件
在项目初建时期,广东大鹏两大中外股东,中海油和BP公司就对公司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由于LNG行业特点,设备安全的高风险性和能源的重要地位,以及业务地域点多面广,加之资产的管理日益复杂,技术不断进步,法规频繁变更、企业风险得到重视等,都要求企业对有形资产进行统一管理与合理维护,确保企业运维的安全与可靠。作为国家的试点项目,并立志于发展成为知名的国际能源企业的愿景规划,公司股东要求企业必须在项目建设前期的设计阶段,就要高起点规划、组建高素质队伍、实施高要求管理、采用高水准软件。
接收站的主体设施包括了3个16万立方米的LNG储罐,8-26万立方米LNG货船停泊卸料码头,六套LNG气化装置及其他配套装置,一座10个装车台的LNG槽车灌装站等。LNG作为典型的资产密集型行业,企业资产类型繁多、功能复杂、价值高昂,一套专业性强的资产管理工具是保证企业复杂资产体系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条件;同时,六套气化装置中任何一个装置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产能,影响到下个工序,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所以,保证站线项目可靠、安全、稳定运行,是广东大鹏运营管理的核心。借助信息化手段,规范各项检修工作,提高预防性维护的比例,保证设备管理的安全系数,帮助企业实现物尽其用、安全运行,并保证社会生态环境不受侵害,广东大鹏希望通过信息化管理工具,为企业生产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规划中的广东大鹏的资产管理系统,将是具有国际水平的、对LNG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能给广东大鹏提供最佳实践经验的信息化系统平台。因此,通过招标比对,在项目投产初期,Maximo以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的业务知识和其他一系列包括财务系统、质量管理系统、销售系统等信息化项目,与在建实体项目一起作为投入运营的必备条件,列入了广东大鹏项目建设的计划。项目于2005年7月10号正式启动。2008年11月3号,由Maximo 5.2 升级到Maximo 6.2 的项目正式上线。
“作为资产密集型能源企业,资产能不能稳定、安全、可靠的运行,是企业运营管理的核心。大鹏在公司成立初期把EAM作为公司运维的必备条件,使IT发展与业务紧密结合,保证了以后设备维护的高效管理。” IT经理沈明和IT应用主管张文广这样总结。
接收站主体设施之一 LNG储罐(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配图)
“IT群众运动” 最大体现IT价值
“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影响工作效率、影响质量、影响内部控制的问题,就要考虑是否有合适的信息系统帮助解决。IBM Maximo实现了广东大鹏的这个目的。” CFO吴正兴这样评价EAM在广东大鹏的作用。
与一般企业信息化部署不同,广东大鹏的信息化实施是从下而上的推行方式。IT经理沈明把这种方式戏称为“IT群众运动”。他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化系统的实施,具体业务人员的操作需求是最主要的动力来源。所以一定要深入群众,了解业务部门的需求,才能做好系统。运营部门对EAM的实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自下而上需求推动,保证了系统与具体业务的结合,CIO只需搜集和反馈业务部门的需求,通过IT的方式辅助需求的实现,业务部门的有效运行、自主操作,保证了基础数据的准确与完善。沈明总结:“IT价值的最大体现,不是推行了什么样的系统,而是业务部门从系统中真正解决了实际需求。”
由于需求来自于运营部门实际用户,EAM系统的基础数据源得到了切实的保障。每个操作环节的基础员工按照系统要求直接输入数据到企业的中心数据库,形成设备管理数据,从而达到对设备运行的实时控制,这既改善了工人的安全保障,又促进工人按规程的工作执行。同时,新员工不必因为经验不足而摸索猜测如何进行这类工作,只需通过系统了解之前填入的数据信息,在工作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得到正确的零件和指导,保证了机器设备和操作者的安全,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而且,这些设备管理数据可以长期利用,从中可以找出每项工作的变化规律。这不仅提高了计划的准确率,还能使设备管理的重心下降以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
同时,通过对采购流程的标准化、PR信息必填项的设置、备品备件安全库存点的设置、重复性采办减少等改变,使得广东大鹏在采办效率上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对于大量相同种类的备品备件的购买,通过EAM系统,能够记录以往购买的详细情况,包括价格、供应商、质量以及其他供应商的价格等数据,再次购买时通过数据查询,以比价等形式,降低采购的单位成本,大大改善了采购效率。
通过对Maximo维修管理、生产计划、库存管理、采办管理、合同管理,服务管理等核心模块的运用,广东大鹏将资产管理系统的理念、方法和思路广泛地应用到企业日常的设备维修管理、采办计划、工作计划执行、流程审批、财物核算等管理中,大大改善了广东大鹏设备维修计划的管理和提高采办效率。
在总结EAM项目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时,沈明总结了重要的五点:首先,公司管理层的支持是系统实施和应用的根本保证。特别是系统推广应用阶段管理层持续的支持尤其重要。EAM 系统的实施涉及到企业流程的变革从而影响到具体业务人员的工作习惯,管理层的支持和督促能很好地推动流程变革的实施;第二,企业对资产管理需求的明确性是系统实施和应用的根本动力。业务需求的明确,让系统实施变得有的放矢,自下而上的需求让IT部门运行更有目的性,保证了系统运行的良性循环;第三,基础数据的收集和业务数据的录入是系统实施和应用的关键因素。任何系统的基础数据,都是从系统外来的,有个积累过程。系统运用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数据质量,业务数据的填写审查、工单的填写审查等都应设立严格的标准,保证数据的完善和准确;第四,应该经常举办系统应用培训和公司系统用户使用交流会。让用户在运用系统的同时保持实时的知识更新,让操作和运行更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保证系统实施和应用的有效性;第五,要通过实施资产管理系统达到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目标,就必须向软件功能做出一定的妥协。Maximo作为行业应用的最佳实践已经被很多相似企业和用户论证和检验,在使用过程中,企业尽量适应这种标准化逻辑,切实用好软件的各项基本功能,切忌将软件功能肆意修改,这样会削弱其应有的先进的管理功能。
夕阳下的接收站桥线及码头(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配图)
预防性维护 安全运维有据可依
LNG作为典型的资产密集型企业,对确保设备的完好率、最大限度地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设备维护成本、实现安全运营、规范作业流程的要求,让EAM系统的作用变得举足轻重。通过四年多的EAM系统运行,大鹏公司在资产的安全维护方面积累了较为完善的经验。通过以设备资产的基本信息为基础,形成了以工作单的提交、审批、执行为主线,辅以库存零备件的管理和采购功能,实现对设备运行、检修、缺陷处理的全过程管理。
通常被资产密集型企业拿来作为评价信息化应用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的设备使用预防性维护(PM)计划,广东大鹏通过Maximo系统的运行,实现了PM工单比例占80%-85%,在相同行业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同时,91.47%的维修计划工作完成率让大鹏公司对外承诺的安全可靠运行变得有据可依。
系统根据设备的基础数据和历史维修数据制定维修目标和维修计划,根据PM预测未来时间区间内将产生的预防性维修工单,通过最新维修数据定期触发的PM类型工单,由维修计划工程师从系统收集工单并通知维修主管和生产主管分派相关人员执行工单,完成后关闭工单,进行下一轮维修计划,通过这种闭环循环,实现越来越准确的预防性维护,减少了非计划性维修和应急性维修,降低了维修成本,保证了生产设备的安全营运。同时,对同一个维修对象的长周期的预防性维护标准作业计划内容包括了短周期的预防性维护标准作业计划内容,从而减少PM和PM工单的数量,降低PM数据维护工作量和维修计划的工作量。
广东大鹏公司以EAM为核心的运维管理系统应用了几乎所有的Maximo产品核心功能,在工单管理、采购管理以及与SAP等其他信息化系统的集成上都有不俗的表现。
未来展望
信息化的建设永远没有终点,广东大鹏对信息化的期望也随着业务的深入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内部信息系统比较多,财务总监吴正兴希望在之后的信息化建设中,能通过基础数据等的完善和集成,更好地实现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集成。同时,在EAM建设上,更好地推进信息的标准化和格式化是未来努力的方向。EAM的核心理念就是根据大量历史遗留和后期积累的数据信息,在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对设备进行管理。随着设备运转的时间越长,数据越多,规律性的东西也就越多,提供的有效信息就越多,如何通过数据积累和梳理,挖掘出规律性的数据信息,更好地与管理层面的报表结合,为管理者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在广东大鹏在发展为国际化能源企业的道路上提供更深层次的动力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