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下企业实施敏捷制造模式的策略

2010/11/26 17:03:21【作者】佚名

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是实现现代化的坚实基础。没有强大的制造业,无法促进困民经济的增长,劳动就业问题将日趋突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将受到影响。

一、现代生产企业的生产现状及困惑

(一)生产现状

1.局部水平落后,总体有势力。我国虽然是一个大国,但技术设备水平、设备规模、技术人员数量等各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从全局来看,我们既有充足的设备,也有相当可观的人才资源。各部门、各单位都拥有或引进过一些先进的生产设备,也各自在某一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2.集团优势差,设备闲置严重。虽然全局具有设备和人才优势,但这些优势重复分散,集中度低,形不成集团优势,形不成国内、国际有较强竞争力的一流集团化工业企业。以机床工具行业为例,连续3年出现负增长。我国机床工具行业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居全世界需求的第2、3位。但由于自身的原凶,质量不过硬,产品不畅销,几年间国内市场自给率由90%以上下降到40%左右。据统计,在现有4万亿元的同有固定资产存量中。闲置和利用率不高的占1/4左右,也就是说,有1万亿元的国有固定资产长期处于“休养”状态。

3.计算机应用水平较低。一些企业也有先进的软件和高档的计算机设备,但利用率很低。就CAD在我闰机械行业的应用来说,前后已有20年的历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经验。但是,如何真正普及应用,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困惑

我国很多企业之所以容易受到金融风波的影响,因为这些企业处于行业的低端环节,对于产品的开发,包括售后服务营销这一块利润空问比较大的环节,更多的是由国外的用户去做。中国制造业三十年发展中带来很多的困惑,同样的产品能耗我国是发达国家的四倍,由于质量问题,我国前一段时间“死”了一个利达,后又“死”了一个合俊,“死”的很悲壮,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没有掌握什么核心技术,他们的营销命脉把握在国外的进口商手中。出口依存度过高、核心技术缺失都是我们存在的问题。

二、企业实施敏捷制造模式的必要性

(一)敏捷制造模式的内涵

1994年美闰里海大学的亚科卡研究所发表了一篇著名的研究报告——《2l世纪制造企业战略》,首次提出了“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AM)的新概念。报告认为在影响市场竞争力的诸要素(交货期T、产品质量Q、价格C、服务质量S,即所谓的TQCS)中,未来竞争的焦点将集中在缩短产品的交货期上。敏捷制造面对的是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由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多层次集中管理模式转向扁平式分散合作、动态灵活的模式。通过实施敏捷企业组织,建立虚拟企业或动态联盟,不断创新和重组来赢得竞争。

(二)实施敏捷制造模式的关键技术

1.一个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域的信息技术框架。为了响应来自不同市场的不同挑战,支持动态联盟的运行;实现异构分布环境下多功能小组(Team)内和多功能小组问的异地合作(设计、加工、物流供应等等),需要一个好的信息技术框架来支持不同企业协作运行的需要。

2.一个支持集成化产品过程设计的设计模型和工作流控制系统。工作流控制系统是在多功能小组内和多功能小组间进行协同丁作和全局优化应用集成和过程优化的莺要丁具。它包含了许多内容,如集成化产品的数据模型定义和过程模型定义;包含了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产晶数据管理(版本控制)、动态资源管理和开发过程管理(工作流管理);包含了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分布系统的集中管理等等。

3.各类设备、工艺过程和车间调度的敏捷化。为更大地提高企业的敏捷性,我们必须提高企业各个活动环节的敏捷性。这就是常讲的“敏捷的人用敏捷的设备,通过敏捷的过程制造敏捷的产品”。有关敏捷设备和敏捷过程的概念的研究和应用将是敏捷制造环境下新的设计理论和加工方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敏捷性的评价体系。把敏捷性的评价归纳为四个指标:时间、成本、健壮性和自适应范围。虽然从字面上看,敏捷有快速的意思。但仅仅快速并不等于敏捷。敏捷性的度量看成是四个方面的综合度量。但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针对不同的产品和生产过程,具体的评价指标和内容可能都是不一样的。这其中有许多不确定和综合性的因素。敏捷意味着善于把握各种变化的挑战,敏捷赋予企业适时抓住各种机遇以及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来领导潮流的能力。


(三)实施敏捷制造模式的必要性

因为未来市场是动态多变和不可预知的,顾客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r未来制造企业的主导生产模式应是多品种,中、小批量。甚至是单件化生产,就是所谓的批量定制生产模式(Mass—Customerization)。这种生产模式进一步加剧了制造企业响应市场变化的难度。因此,提高生产系统的“敏捷性”就成为制造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生产企业必须实施敏捷制造模式,构建“敏捷化”的生产系统,采用“敏捷化”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技术,并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三、推行敏捷制造应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推行敏捷制造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界要更新观念,要认识到推行敏捷制造体系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界必须抛弃小集体、保守的狭隘主义思想,积极寻找联盟伙伴,大家要站到发展的高度、全局的高度、国家利益的高度来发展我国的企业动态联盟。

(二)加大企业联合和重组的力度

随着世界市场竞争的加剧,世界t一些著名的大企业,如波音、麦道、大众、宝马等,为了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积极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进行兼并或联合。我国应充分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强的优势,重点选择一些企业,加大企业联合和重组的力度。

(三)脚踏实地地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

推行敏捷制造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计算机应用水平将直接影响敏捷制造的发展。各企业应大力推广计算机的应用,特别是提高CAD和CIMS的应用水平,为大力推行敏捷制造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分布式网络通信是敏捷制造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异地设计、异地制造和数据共享的必备条件。网络规划应当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网络组织应具有RRS(Reconfigurable,可重构;Reusable,可重用;Scalable,规模可调)特性:支持实时远程多媒体通信,支持多协议共存,支持多软件平台,支持Client/Server结构。

四、企业实施敏捷制造模式的策略

(一)建立以“虚拟企业”为基础的发展模式

从竞争走向合作,从互相保密走向信息交流.实际上会给企业带来更大利益。敏捷制造在管理上所提出的最创新思想之一是“虚拟企业”,它是产业合作网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经营形式。虚拟企业以突破企业有形界限为显著特征,企业资源运筹的界限从内部伸展到外部,极大地拓展了企业资源配置的范围,使分布在不同仓业内的设备、人力资源和技术条件能随意互换。从而促进各种优势相互集成。同时,企业通过与外部加强合作,省去了部分生产环节或其他组织环节,有利于充分发挥核心功能,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项目上。

(二)构建基于并行工程的维修组织管理系统

为了能迅速抓住市场机遇,要求企业内各部门都能并行工作,实现最快的响应。不单是技术部门与生产部门,还应包括市场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部门,相互之间保持良好的通讯联系和协作关系,形成一个并行丁作网络。研究和实践表明,企业要实施并进行工程,关键是建立一个灵敏、快捷的生产组织与管理系统。

(三)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随着科学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成为支持现代化管理的主要丁具和手段。企业要实现敏捷制造,必须建立适应自我需要的计算机维修管理信息系统,并将计算机辅助维修设计、计算机辅助维修工艺规划、计算机维修仿真与建模分析技术等广泛应用于维修的各个领域。近年来有些企业开始研究一种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omprter Support“Cooperative Work”,CSCW)的软件,它可以支持两个以上的用户以紧密方式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智能制造系统(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IMS)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进制造系统的各个环节中,通过模拟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使系统具有智能特征。制造业工作量大,条件艰苦。在具体的生产与管理实践中,可广泛借鉴国际、国内在“智能机器人”、“智能设计”、“智能诊断”、“智能调度与控制”等方面的成果,不断提高维修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

总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问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只有通过实施敏捷制造模式,改革其传统的生产组织及管理方法,不断满足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才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打印】
查看完整文章| 频道首页| 网站首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