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共享、服务:云环境下的集团管控新趋势
信息技术的兴起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沟通方式,也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变化。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基于云计算的各种社区应用的出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沟通为共享价值观的强化提供了崭新途径。
变集权为服务,必须强化总部功能,实现"集团总部"角色转变 集团管控需要强大的"集团总部",必须强化集团总部在战略管理、经营决策、资源配置和风险管控等方面的中心地位,切实发挥集团总部的统领和总控作用,提升集团化运作水平。相应的,集团总部的角色定位也由管控向服务转型,通过搭建资金、物资、设备、采购等服务平台,确保信息及时反馈及管控目标的实现。全面预算是加强集团管控的有效工具,其显著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内涵使其能够统领集团管控的各子系统,从而强化总部功能,推动集团管控全面升级。 集团管控是由总部职能部门主导实施和推动的,控制运营风险的同时,不能以失去一线业务部门的决策效率和创新活力为前提。关于总部和一线之间的关系,华为总裁任正非说过:"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浪潮董事长孙丕恕也多次谈到:"拥有资源和权利的总部部门必须学会授权,责权利要层层分解并下移"。 集团总部职能部门的观念、职能和角色必须转变,要在集权和分权之间找到平衡,并整合资源为下属部门提供有效的服务,变管理者为服务提供者,成为组织内部制度和政策的创新者,成为"专业化、专家型"的教练。在这些方面,总部职能部门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能否通过专业的战略分析和建议,为下属单位提供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和指导,如,建设智能分析云,由IT系统的数据模型对采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整合处理,集团公司可为各成员单位提供分析模型库、行业指标、行业数据、在线分析服务等信息,在战略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如此一来,全面预算就不再是单纯"压指标",而是围绕战略规划做上下沟通并真正服务"战略规划",构建基于数据服务、自主管理的强大中央总部;其次,总部人力资源、财务、法律与投资等职能部门能否了解一线业务和业务发展,了解国内外业界标杆的优秀实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化能力、战略规划与资源配置能力;再次,是否具备协调沟通能力;最后有否风险预警能力。 完善的治理结构是集团管控的基础,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推动形成了公司治理的"中国模式" 公司治理是集团管控和风险管理的法律和制度基础,而治理结构与企业的管控模式密切相关。近十年来,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突然出现重大问题甚至轰然倒塌的知名企业,很多都是因公司治理失败而导致的,因此,公司治理是集团管控绕不开的课题,即使在战略和执行层面,企业的风险管控甚至绩效都与公司治理密切相关。 目前公司治理主要分为以英美为代表的股东主导型、以德日为代表的债权主导型以及东南亚为代表的家族控制型。需要指出的是,治理模式各有所长,英美模式并不是现代公司治理的唯一代表,而每一种公司治理类型表现在管控模式上也都存在很大差异。 就我国情况而言,高度集中的中国股权结构可能与欧美治理模式的某些"最佳管理实践"不太兼容,我们不妨把它称作公司治理的"中国模式"。中国的国有企业由政府绝对控股,据统计上交所和深交所70%的股份由政府控制,甚至国家股是唯一大股东。这种国有企业或者大股东控股模式的家族企业,内部人控制特征明显,企业经营层和董事会两套班子高度融合,董事成员多为执行董事。这种治理模式的优点在于,大股东信任管理团队,管理团队具有高度的自律和责任感,决策灵活、反应速度快,企业重视长远利益,避免了"代理人行为"的短视,实践证据表明,大股东持股与公司业绩呈正向关系;不足之处在于董事会缺少独立性,再加上外部监管体系的不完善,这无疑又会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隐患。如中国的毒牛奶丑闻、瘦肉精事件,以及近期在美上市企业的守法/合规问题,都是集团管控失败的典型案例。因此,需要充分利用IT治理与公司治理协同作用,确保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公司治理的发展趋势也将影响管控模式。首先,公司所有权日益机构化和国际化,机构投资者在资金市场结构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所有者与投资者对公司的影响力上升,机构投资者一改历史上对企业管理的被动、抛售公司股票、"用脚投票"的旁观态度,开始向积极参与企业战略管理的方向演化,同时,董事会也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公司决策,督促公司提高财务绩效,这样,公司将面临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激进的会计政策与稳健的会计政策之间的艰难选择。为此,管理层需要加强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与投资者的沟通能力,二是管理投资者预期的能力,而这两项能力需要IT系统作支撑,如,信息的及时准确、营收的预测分析、风险预警等;其次,随着"可持续"、"和谐社会"的提出,公司治理的第三类矛盾的重要性将提升,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企业需要更好的平衡股东、顾客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顾客、员工和供应商关系的管理;第三,并购和跨境投资是企业治理的重要内容,并购和跨境投资活动日益频繁,统一的IT系统、集团管控系统、绩效激励系统就变得格外重要;第四,在中国,公司治理变革将着重于加强执法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完善公共监管体系。在完善监管体系方面,企业的内控和风险管理系统,XBRL的推广就显得非常关键。 企业文化和共享价值观是有效实施集团管控的保障,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为共享价值观的强化提供了新途径 制度和规范的硬约束固然对协同和共享非常重要,但集团管控的有效实施不能完全依赖于行政干预,还要注重文化建设的软环境。关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IBM前任CEO郭士纳有一个经典的描述:"IBM让我知道,文化即是一切";星巴克创始人HowardSchultz也曾说过,"如果员工把自己和所工作的公司联系起来,如果他们对公司产生感情并认同公司的梦想,他们就会全心地把公司建设得更好"。 文化控制的权威虽是隐性和非正式的,但其对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等影响却是非常深刻的。从特质文化统一到制度文化统一再到价值观的统一,文化层次不断深入,管控的难度也在递增。对于集团企业,特别是行业多元化、管理层级多、法人数量多、分支机构分布广的集团,从CEO到一线员工是否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是否遵从共同的制度和流程约束,是否达成战略共识并围绕目标形成合力,决定着总部和分公司之间对基本问题的共识,决定着组织内部的沟通是否顺畅、步调是否一致。特别是,重组购并一直是集团企业最为活跃的经营活动之一,购并之后的文化融合是决定集团管控成败的核心。 信息技术的兴起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沟通方式,也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变化。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基于云计算的各种社区应用的出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沟通为共享价值观的强化提供了崭新途径。 IT系统是集团管控的重要支撑,云计算所强调的集中、共享和服务理念正是集团管控的发展方向 集团管控的目标是提升集团资源的整体价值,提高集团化运作的效率和效益,协同和共享是集团管控的方向,资源的共享服务成为集团总部的转型目标。云计算为集团信息化带来的不仅是IT基础设施的虚拟化、动态和高效率,更重要的是推动组织架构和流程的优化、经营模式和理念的转变。例如,在集团内部建立基于云计算的会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实施"云制造",进一步强化制造资源的集中和共享,推动业务子单元之间的协同制造;建立"电子商务云",实施集中采购,实现供应链的协同;建立"智能分析云",支持海量数据,具有类似智库的决策与支持服务能力,为成员单位提供强大的决策分析与风险预警信息服务。 2010年开始风起云涌的云计算,为集团管控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动力。云计算是一场信息革命,其核心不仅仅是技术革命,更重要的是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的革命,云计算所强调的集中、共享和服务正是集团管控的发展方向。
责编:李代丽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