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与创》连载二做人就要做生活的强者,永远不要比别人差,这才不枉在世上走一遭。当你看到街上有奔驰车驶过,当你看到一栋栋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难道你不羡慕? 闯 篇 点燃成功的欲望 做人就要做生活的强者,永远不要比别人差,这才不枉在世上走一遭。当你看到街上有奔驰车驶过,当你看到一栋栋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难道你不羡慕?你不想拥有吗?没有追求的人生是乏味的,没有挑战的人生是空虚的,没有波澜的人生是残缺不全的。那么你的人生是怎样的? 成功难,不成功更难! 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我第一次来到上海的情景。 那时,我刚刚从武警部队转业,听人说,凡是优秀的人都要到上海滩去。受到这句话的鼓舞,我没有多想,打了个简单的行李卷,就直奔上海。 刚到上海滩,我两眼一抹黑,连公交车怎么坐都不知道,被上海人称作“乡巴佬”。由于身上的钱不多,我只能吃馒头咸菜,路过街上香气四溢的炸鸡店时,我馋得直咽口水,却连炸鸡的价钱也不敢打听。 我找了一个多星期的工作,却仍然毫无着落,身上的钱所剩无几,连吃馒头咸菜都成了问题。 我说:"没问题,我可以做。" 可是,当我说完这句话以后,老板又后悔了。他说:"我看你真的还是不太适合这个行业。" 这时我才明白,他是想用最低的价钱拒绝我。但为了生存下去,我说:"您给我一个月时间,我做满一个月,如果您不满意,可以不用付我一分钱工资,我走人。" 别人每天拜访10个客户,我就每天拜访20个、30个客户……一个月以后,我留了下来,我为公司创造了70多万元的销售额……一年以后,当我准备辞职,开创自己的事业的时候,老板再三挽留。其它企业甚至开出了600万元的年薪想要聘请我去做总经理,但被我婉言谢绝了……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支撑我在上海留下来的,其实只是一个最简单的问句,就是:为什么? 每当我看到别人可以阔绰地花钱,随手买下时髦的衣服和手表,而我一年到头只能穿那几件早已洗得发白,扔到垃圾堆也不一定有人捡的衣服时,我问自己为什么?每当我看到别人可以乘坐高级的轿车往来于各种高档场所,而我每天走几公里的路,只为省下几毛钱的公交车费时,我问自己为什么?每当我看到别人可以居住在豪华设区,购买动辄上万元的家具,而我只能住在又简陋又潮湿的地下室时,我问自己为什么? 是的,为什么?为什么?有太多太多的“为什么”啃噬着我的心,让我的灵魂发出一声声歇斯底里的呐喊:同样是人,为什么别人可以活得风风光光,拥有一切高级的物质享受,而我却要悲悲惨惨,起得比鸡早,吃得比猪差? 从那时起,我就在心里面无数次地告诉自己:生当作人杰。我永远不要屈辱地活着,我永远不要比别人差,我永远不要做生活的乞丐!我要成功!我要拥有我梦想中的一切! 直到今天,那种感觉、那些誓言仍然是我心底最深的记忆与烙印。它们激励着我拼命地工作,不断地挑战自我,去冲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高峰。 有人说,成功起源于强烈的企盼,孕育于痛苦的挣扎,是寻找自我,最终超越自我的一种结果。我相信成功起源于一种始终不渝的奋斗精神,而这种奋斗精神的强弱正取决于你成功欲望的大小。要想成功,你必须把自己的欲望之火激发到白炽状态。 在我们老家流行一句话:同样是人,两腿支个肚子,两臂膀扛个脑袋,为什么你就要比别人差? 做人就要做生活的强者,永远不要比别人差,这才不枉在世上走一遭。当你看到街上有奔驰车驶过,当你看到一栋栋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难道你不羡慕?你不想拥有吗?没有追求的人生是乏味的,没有挑战的人生是空虚的,没有波澜的人生是残缺不全的。那么你的人生是怎样的? 你是否每天朝九晚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受老板的气,晚上受老婆(老公)的气,买菜时为一毛、两毛钱讨价还价,每周精打细算,节衣缩食,为买各种家用电器伤神费脑?你是否每天都在抱怨老板白痴,自己运气不好,合作伙伴奸诈或是对手太狡猾?你是否早已受够了贫穷困苦的生活,却认为成功太难,而无力迈出改变的那一步? 我告诉你,成功难,可是不成功更难!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吃惊地发现,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人才是真的有耐心,有吃苦耐劳的品质,他们正是以这种惊人的耐心忍受着不成功的现实和生活。很多的人以为成功很难,成功要付出太多、成功会很痛苦,就不去想和追求。那是不是不成功就很舒服、很自在、很潇洒了?当然不是!事实上,不成功才真的更难。有的人不肯付出一时的努力去博取成功,去换取一生的幸福,却甘愿用尽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的痛苦。 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人面对的是吃饭、挨冻、生存这样的大事,这是涉及到生死存亡的大事,他们的心理压力会小么?他们甚至可以用健康、犯罪、甚至是生命去拼,只是为了换取生活中最基本的需要。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他们又何以轻松呢?而那些追逐成功的人,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成就,他们有梦想并敢于为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和奋斗,他们不用去为生存本身发愁,相反,他们可以享受大房子,有自己的私人飞机,拥有世人的崇拜和羡慕,甚至,可以去办孤儿院、福利院让爱心扬名于世。 亲爱的朋友,现在你还能说成功太累,成功太难这可笑的话么?你可以不思进取,但你的生活并不会因此而轻松,你追求成功,你会因此而生活得更好。那么,你是选择创造、追求成功的生活呢?还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想过去,不想现在,不想未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却不得不挣扎在温饱线上,为一日三餐而苦苦争斗?当然,你有权力选择你要的生活。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造就成功的时代,是最能让人发挥才智的时代!不要怨生不逢时,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其实当代社会根本不存在“怀才不遇”,生活中处处充满机遇、选择。怕只怕,当机遇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没有足够的准备与勇气,你不是个“英雄”。 人生最大的悲剧就在于梦想的消失。一个人一旦没有了梦想,也就预示着他人生的浪漫剧降下了帷幕。人人都应该有一个梦想,没有梦想,生命将会枯竭。 一切皆因为爱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问我:“王总,我看有钱人也并不一定就比穷人要过得幸福。有钱人可能比穷人面临更多的烦恼,而且任何一个人的财富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甘愿承受痛苦与孤独,去追逐成功的人生呢?” 是的,有钱人也不一定就比穷人过得幸福,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想要成功呢?我的回答是:人生成功的源动力其实是因为爱。 仔细想想,难道不是吗? 因为爱自己,所以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成为有地位的有尊严的人,要向世人证明自己的价值; 那些成功的企业家,比如比尔•盖茨、巴菲特、李嘉诚、王永庆等,他们不都在自己成功以后,积极地投身慈善事业,来回馈社会吗?我认为,有更多的能力去爱自己、爱家人、爱父母、爱祖国、爱社会,这就是人在这个世界不虚度一生的唯一出路。 2006年,当我出资为家乡修桥铺路,捐助希望小学时,我体验到了真正的成功的滋味。那种感觉不是用钱,用物质上的享受所能换取的。当你看到很多人因为你的善举而受益时,你会体验到一种发自肺腑的喜悦之情。那时,我就在心底暗暗发誓,我将来一定要奉献得更多,要回馈得更多。 爱是每个人生命中最伟大的力量。因为爱,我们可以“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去追求生命的辉煌;因为爱,我们可以忍受旅途的孤独与艰辛,去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峰。爱是我,我相信,也是我们每个人成功的源动力。 人生一定要美丽一次 在非洲的荒漠地带,生长着一种植物叫依米花。它像一株草一样默默无闻。但是,突然某一天,它就会在清晨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但是,遗憾的是,它的花期只有两天。两天后,美丽的花朵将随母株一起枯萎——开花,意味着依米花生命的终结。为什么会是这样? 原来,非洲的荒漠缺少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依米花依靠唯一的一条主根蜿蜒盘曲着钻入地底深处,用4-5年时间去寻找水源——那是一个需要幸运和顽强努力的苦差。在找到水源后,它一点一点积蓄蓓蕾所需要的养分。然后,终于,依米花开花了!可是,在它最美丽的时刻,它也耗尽了自己所有的能量,它因而凋零、枯萎。 世间万物都有美丽一次的权利,依米花甘愿用5年时间去等待并用整个生命去换取那刹那的美丽,这是何等的魄力与勇气?难道你不觉得人生也应如依米花般,一定要美丽一次吗?那些抱持着“一生一定要美丽一次”的心情去努力的人,才注定要成为生活的强者。 很小的时候,我就决定这一生不要平庸地度过,宁做光芒万丈的流星,刹那划过天际,也不做默默无闻的浮尘,成为天空永久的点缀。 小时候,我的家里很穷,十二三岁时我就要跟着大人们一起下田种地。尽管我的身子骨还没有长结实,但几百斤的稻谷却一样要担在肩上。记忆中最深刻的是稻田里的蚊子,它们没命地、一堆一堆地往人身上叮。每次干完活回到家,我浑身上下被蚊子叮的包都会连成片,然后那种钻心的痒与痛会折磨得人彻夜难眠。 我受够了农村劳苦而又艰辛的生活,我受够了当农民的日子。所以,我在心底暗暗发誓:我这一辈子绝不要做农民!我这一生绝不要平庸地度过。那时候,只要一想到我很有可能会像我的乡亲们一样,一辈子呆在农村一直干活,干到老,干到死,我就会感到巨大的恐惧和痛苦。我常常会眼望蓝天发呆,做着白日梦,梦想天的尽头会突然出现一匹白色的高头大马,它会把我驮在它的背上,带我远走高飞。当时我们村交通还不够发达,县城到村里只有一班汽车。汽车会从我家的地头经过,每次我在地里干活,只要一听到汽车喇叭响,我就会浑身颤栗,我感到汽车的喇叭声就像号角一样,催促着我要走出去。 穷则思变——我认为,这是中国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最鼓舞人心、最激励斗志的一句口号! 《易经》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里的“穷”,不是现代意义的“贫穷”,而是指“极点,尽头”的意思。就是说:事情到了尽头或发展到极点的时候就要发生变化,变化才能畅通,畅通才能持久。同样,人在穷困艰难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改变了才能走出困境,才能发展。 富勒小时候生活在贫民区,家中有7个兄弟姐妹,他从5岁开始工作,9岁时会赶骡子。他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她经常对富勒说:"我们不应该这么穷,不要说贫穷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那只是因为你爸爸从未有过改变贫穷的欲望,家中每一个人都胸无大志。"这些话深植于富勒的心,他一心想跻身于富人之列,开始努力追求财富。 12年后,富勒接手一家被拍卖的公司,并且还陆续收购了7家公司。当谈及成功的秘诀时,富勒还是用多年前母亲的话回答:“我小时很穷,但我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为爸爸从未有过改变贫穷的欲望,家中每一个人都胸无大志。”富勒在多次受邀演讲中都说到:“虽然我不能成为富人的后代,但我可以成为富人的祖先。” 法国传媒大亨巴拉昂,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迅速跃身于法国50大富翁之列。不幸的是,1998年他因患上前列腺癌在法国博比尼医院去世。随后,法国《科西嘉人报》刊登了他的一份遗嘱: “我曾经是一位穷人,去世时却是一个富人。在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现在,秘诀就锁在法兰西中央银行我的一个私人保险箱内,保险箱的3把钥匙在我的律师和两位代理人手中。谁若能回答“穷人最缺什么?”而猜中我成为富人的秘诀,他将能得到我的奖金——留在保险箱内的100万法郎,也是我在天堂给予他的掌声。” 遗嘱刊出之后,该报收到大量的信件,很多人寄来了自己的答案。当然,答案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就是金钱;有的人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最缺少的是机会;有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技能;还有的人说,穷人最缺少的是帮助和关爱…… 在巴拉昂逝世周年纪念日,他的律师和代理人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打开了银行内的私人保险箱,公开了他致富的秘诀: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在所有来信中,只有一位年仅9岁的小姑娘猜对了。在接受100万法郎的颁奖之日,她说:“每次,我姐姐把她11岁的男朋友带回家时,总是警告我说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于是我想,也许野心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此事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种震动甚至超出法国,波及英美。一些好莱坞的新贵、几位年轻的富翁在就此话题谈论时,均毫不掩饰承认:野心是永恒的“治穷”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某些人之所以贫穷和失败,大多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无可救药的弱点,也就是缺乏致富与成功的野心。 野心,辞海的释义是放纵不可制的样子,引申为对名利、权位的强烈愿望。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缺乏对名利、权位的强烈愿望,没有野心的支撑,少了奋斗的动力。这便是穷困的根源。 走进工作生活,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些没有野心的人:他们习惯于安逸、舒适,总有很多的担心、忧虑,日子一久,他们便渐渐丧失了进取的勇气和力量。即使行动了,稍遇挫折,或垂头丧气,或怨天尤人,或一蹶不振,给自己的生活抹上许多阴影。 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另外一些人无论在何时何地,他们总有热望、总有激情,总在积极、认真、努力地经营着每一天,纵使历尽磨难,也野心不改,最终为自己赢得了不薄的财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称这些有志之人为“野心家”。要做一个有野心之人,就要把自己磨成一把锋利的好剑,而不是把自己打磨成一个小小的锥子。真正的有野心的人只肯磨剑,哪怕是十年磨一剑也在所不惜,因为他们明白:一只锥子只会使人固守一隅,成不了器,而一把宝剑却会把人带向远方,成就一番事业。 人一生的路要走多远、多快、多高,只有你自己能决定。重要的是要早早做出这个决定。每个人最终都要面对死亡,死是每个人最终的归宿。与其在平庸中静候死亡,不如去追求人生的精彩与充实,追求过程的激动与兴奋。 知足常乐or愚昧无知 “知足常乐”是国人奉行的一种调整心态和保持心理平衡的方法,它帮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心态的平和,不去及及于眼前的功名利禄。但现在经常有很多人把这句话当作是对待事业和工作的一种态度,从而得过且过,不思上进。 我觉得,“知足常乐”首先是建立在“知”的基础之上,你首先知道世界上有种种的东西,有各种的人生境界,你是在“知”的基础上然后懂得“舍”,才“常乐”的。如果你在“全然无知”的情况下“常乐”, 因为不知道而不去渴望,不去追求,那就是“愚昧”的“井底之蛙”。 世界著名畅销书作者马克•汉森说过这样一个案例:假如你生活在一座高山上,山上没有报纸没有任何的宣传工具。从小到大,你的妈妈只拿馒头给你吃,你身边所有的朋友都在吃馒头,从来没有人告诉你有水煮鱼,有肯德基,有满汉全席。你会突然想吃一块肯德基吗?当然不会!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有肯德基。 当你不知道可以环游世界时你会去做这件事吗?当你不知道有奔驰、有法拉力时你会去想要买它们吗? 因此,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你知道”,拓宽“知”的领域是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我想,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的意义就如同一场赛跑。只要活着就要不停地奔跑!奔跑!奔跑!加速!加速!加速! 在奔跑的过程中,你不能有一丝的倦怠,否则就只有被远远地甩在后面或是淘汰出局。当你落后了,并不是别人抛弃了你,而是你自我放弃的结果。跑得更快,更多的并不是与别人较量,而是与自己较劲! 对我来说,人生永远没有“知足常乐”这回事,每天都要有进步,每天都要过得更好,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比前一分前一秒更优秀!这是一种对自我的管理,更是对自我的挑战!你能够战胜自我,就能够战胜任何人。 小富即安、不思上进的人,是终究要被淘汰出局的。拿破仑•希尔说:“天下真不知有多少人一无所成,原因就是他太容易满足了。要求进步的第一步,就是绝对不可以停留在现有的地位。不满足于现状可以帮助你不断获得新的成功。” 李博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作为国宝级礼品,由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尊贵的外宾,他的玛瑙作品《无量寿佛》曾获百花奖的金杯奖。当年,他暗下苦功琢玉三年,出师时自己的得意作品只得了99分。充满自信的他很不服气,质问评委们为什么要扣掉1分,自己明明可以打100分的。当时,作为评委之一的老工人对他说:“扣掉你一分,你还有前进的余地。要是给你100分,你就走到头了,你还有发展吗?” 一句话说得李博生恍然大悟。从此,他不再满足于自己,也不限于前辈大师们的条条框框,而是执著地走自己更艰辛的探索创作之路。30岁的时候,他已经进入了顶级玉雕大师的行列。“永远给自己打99分”,是李博生的成功秘诀。 一个永远装不满的筐,摘到的果实就会越来越多。一个空心的杯子,才可以继续往里倒水。无论你多么有才华,都不要“知足常乐”,满足于现状,因为安于现状是前进的绊脚石。不管你现在银行账户的数字是多少位,都不要沾沾自喜,自我满足会使你陶醉于过去的收获,从而错过现在的机遇。 安于现状是成功的大敌。“只要安稳地过一辈子就好,只要过得去就行了,不必赚太多的钱”。假如,你的脑子被这种念头占据,你就一辈子注定贫穷。 正如汽车大王福特所说,“一个人若自以为有很多的成就,而止步不前的话,那么他的失败就在眼前。”许多穷人开始时挣扎奋斗,但在他们牺牲了无数的血汗,使前途稍露曙光的时候便自鸣得意,开始怠情、松懈,于是失败立刻跟踪而至。 我想,无论个人、组织还是民族,都不要安于现状,因为现状根本就不曾停留。勇于创新、不断进取,才是人活一世的根本。 一路走来,我自己就是在不断地否定自我、挑战自我的过程中取得成绩的。当初创立公司时的目标并不高,我曾经也想“知足常乐”过,但我很快发现,这个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行业的竞争实在太激烈了,如果止步不前,那我就完蛋了。要想存活下去并保持势头,我必须一直如履薄冰、一直努力做得更好,我必须不断挑战自我,争取越来越大的成就。 我喜欢让自己的生活永远站在进步的最前沿,不是为了钱,仅仅是为了参与的乐趣,我一生都不会放弃努力。仔细观察你会注意到,成功的人永远都不会退休,永远都不会“知足常乐”,他们一直在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超越自我。 不冒险是最大的冒险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企业界的顶尖精英聚会,席间聊到为什么职业经理人很少成大老板?大家各抒己见,其中一个朋友答道:职业经理人都是高智商,高情商,但老板往往是胆商第一。 朋友的话一出口,大家拍案叫绝!这话说得一点不错,职业经理人因为高情商、高智商,做事往往想的特别通透,难免畏首畏尾。而这种行事风格,只会使好机会擦身而过。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说:“如果有50%的把握就上马,有暴利可图;如果有80%的把握才上马,最多只有平均利润;如果有100%的把握才上马,一上马就亏损。” 在现代社会,不敢冒险就是最大的冒险。没有超人的胆识,就没有超凡的成就。胆商是使人从优秀到卓越的最关键的一步。 回头看看当初读书的同学,你会发现,往往成绩最好的,进社会混的很差;成绩很差,胆大的,却混的风生水起。知识分子当年抱怨脑体倒挂,说不三不四的人发了财。现在看来也是很公平的。你不敢冒风险,你就没有机会。古语讲: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成功的路上风风雨雨,坎坷与荆棘密布,唯有勇者胜。 比尔.盖茨靠什么法宝建立了他的微软帝国?他为何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经济中独占鳌头而历久不衰? 在比尔.盖茨看来,成功的首要因素就是冒险。在任何事业中,把所有的冒险都消除掉的话,自然也就把所有成功的机会都消除掉了。他自己的一生当中,最持续一贯的特性就是强烈的冒险天性。他甚至认为,如果一个机会没有伴随着风险,这种机会通常就不值得花心力去尝试。他坚定不移的认为,有冒险才有机会,正是有风险才使得事业更加充满跌宕起伏的趣味。 他是一个具有极高天分、争强好胜、喜欢冒险、自信心很强的人,他在本行业的控制力是惊人的,以致有评论说:微软公司正在屠杀对手,看来似乎几近垄断软件工作。 事实上,对冒险精神的培养,比尔.盖茨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了。他在哈佛的第一个学年故意制定了一个策略:多数的课程都逃课,然后在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再拼命地学习。他想通过这种冒险,检验自己怎么花尽可能少的时间,而又能够得到最高的分数。他做得很成功,通过这个冒险他发现了一个企业家应该具备的素质: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和成本得到最快最高的回报。 他总是在培养自己好斗的性格,因而被人骂做“红眼”(人在紧张时肾上腺素冲进眼睛,导致眼睛通红)。久而久之,他成为令所有对手都胆怯的人物,因为他绝对不服输,绝对不会退缩,绝对不会忍让,更不会妥协,直到他自己取得了胜利。这种个性成为他创业时期的最明显的特征,他令一个个对手都败在了自己的手下。 但是他同时又是一个最不满足的人。到了20世纪90年代,他已经成了世界首富,但是不满足的心理依然驱动着他继续自己的冒险事业。他在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我最害怕的是满足,所以每一天我走进这间办公室时都自问:我们是否仍然在辛勤工作?有人将要超过我们吗?我们的产品真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吗?我们能不能再加点油,让我们的产品变得更好呢?” 比尔.盖茨最喜欢速度快的汽车和游艇,他私人拥有两部保时捷汽车和两艘快速游艇,毫无疑问这是他不断锤炼自己的冒险性格的工具,他因而经常接到超速的罚单。 一个人驾驶汽车到沙漠旅行,一个人驾驶飞机飞越崇山峻岭,一个人驾驶游艇遨游大海,这都是比尔.盖茨常做的。 两颗相同的种子一起被抛到了地里。 一颗这样想:我得把根扎进泥土,努力地往上长,要走过春夏秋冬,要看到更多美丽的风景…… 另一颗却这样想:我若是向上长,可能碰到坚硬的岩石;我若是向下扎根,可能会伤着自己脆弱的神经;我若长出幼芽,可能会被蜗牛吃掉;若开花结果,可能被小孩连根拔起;还是躺在这里舒服、安全。 于是,它瑟缩在土里。一天,一只觅食的公鸡过来,三啄两啄,便将它啄到肚子里。 在慨叹两颗种子迥然不同的命运时,我们惊讶地发现这样简单的道理:越是想安于现状,越不能安于现状,因为各种偶然的因素使你的周围充满风险。相反,坚定地树起奋发向上的信念,敢于冒险,敢于承受岁月的风风雨雨,就一定会拥抱令人羡慕的成功。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成功永远属于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许多天才默默无闻地走进了坟墓。而导致他们一生碌碌无为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他们不敢冒险。他们没有勇气接受人生的挑战。罗斯福说:“在人的一生中,没有什么可值得害怕的,唯一值得害怕的,只是害怕本身。” 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要去实现人生的梦想,他动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他对族长说:我的一生不能平庸,我不愿与草木同朽,我要与日月同辉,我要建立丰功伟绩,我该如何去做?老族长正在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位后辈开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半生受用。”10年后,这个年轻人已建立起了一个超级商业王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归程慢慢,到了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封密信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他这才想起来,10年前他在这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诀,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个大字:有何怕?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早已经被宣判了死刑,只是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来结束我们的生命而已。每个人最终都是要死的,反正大不了也就一死。死是一个人一生中的最难。既然我们最终都会去面对这人生中的最难,那还有什么困难是我们所不能面对的呢?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困难、失败又算得了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曾经放手去拼搏过,去尝试过,去奋斗过! 据社会学专家预测,未来的社会将变成一个复杂的、充满不确定性的高风险社会,如果人类自由行动的能力总在不断增强的话,那么不确定性也会不断增大。各种变化已经在我们身边悄然出现,勇敢地投身于其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竞争意识的萌发,使敢于冒险的人们有了危机感,主动应对各种风险。缺乏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们,如果还没有被惊醒,就会被时代所抛弃,被前一种人远远甩在后面。 摆脱穷人思维 今天,如何判断一个人是贫穷还是富有,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恐怕世界上难以找出一个让所有人服气的衡量标准。说自己是穷人的未必就穷,说自己是富人的人未必就不穷,大多数人认为是穷人的人并不一定穷得丁当响,所有人都认为是富人的不一定就是家财万贯。正如今天的金钱不代表明天的富有一样,一时的贫穷并不意味着一生与财富无缘。在我看来,真正的贫穷不在物质上,而在思想上。穷人的思维模式不改变,即使今天你给他富可敌国的财富,明天他依然会一贫如洗。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穷人,很穷,一个富人见他可怜,就起了善心,想帮他致富。富人送给他一头牛,嘱他好好开荒,等春天来了撒上种子,秋天就可以远离那个“穷”字了。 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是没过几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难。 很快春天来了,发善心的富人兴致勃勃送种子来,竟然发现穷人正就着咸菜喝酒,牛早就没有了,房子里依然一贫如洗。 很多穷人都有过梦想,甚至有过机遇,有过行动,但要坚持到底却很难。思维形成性格,性格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一个人不成功,绝对不是父母,不是社会,不是时代造成的,而是自己造成的。因为没有养成成功的习惯,因为没有成功的信心,因为没有成功的思想。 贫穷是一种思维,贫穷也是一种心态,不仅是金钱的缺乏,还有意识、毅力和行动上的贫乏。安于贫穷的生活造成了穷人的自傲、虚荣、懒惰和僵化。 贫穷像一把锁,告别贫穷需要开启这把锁的钥匙。在寻找钥匙之前,我们有必要仔细看看这把锁。穷人应该明白自己是穷人,正确认识自我,尤其是认识自己的弱点和短处,知耻而后勇,千万不要沉溺于一种假想的幸福快乐中,在自我安慰、自我满足中虚度自己的生命和时间。 在财富的天平上,一边是穷人的典型——乞丐,一边是财富的代表——富人。乞丐总是等待着富人的施舍,并且整日都在为了生计而奔忙;富人总是走到乞丐面前丢下自己的钞票,然后继续享受自己的财富。然而,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的乞丐有了钱很快就变成了富人,有的乞丐有了钱还是“兢兢业业”地做乞丐。这是为什么呢?还是先来看看两个不同的小故事,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 乞丐与富人的对话之一: 街头,常常有个乞丐跪着向路人叩头。他的可怜换来人们的施舍,不过也不是天天都有收获。 冬季最冷的一天,寒风吹跑了大街上的行人。足足等了半天,乞丐一分钱也没能要上。他跪在地上,眼巴巴地看着前面,期待好心人出现。 富人被乞丐的乞求声所吸引,他停下了脚步。 “站起来吧,对跪着要钱的人,我向来是分文不给的。” 乞丐目不转睛地呆了半天,终于,两行热泪从他脸上流了下来。自从在街头行乞以来,除了辱骂与嘲笑,还一直没有人对他说过话,更不要说这样对他说。 第一次与富人交谈,一个“借”字使他恢复了自尊,使他从别人的怜悯中走了出来。乞丐用富人借给他的一笔钱做起了生意。几年以后,他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为了感激当年的富人并履行他们之间的“约定”,他按富人留下的名片去寻找,却被告知富人已经在半年前去世了。 富人借给乞丐的钱,使他“买”回了自尊、自强和自信,并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你一旦放弃求助于他人的念头,变得自立自强时,你已经走上了成功的道路。你能不借外力,自立自强,你就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力量,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乞丐与富人的对话之二: 一个乞丐在城市的繁华地带乞讨了一年之后,终于发现了一个理想的乞讨场所。这处场所远离市中心,在城外山下的一条马路边。沿马路的走向往上看,是依山而建的一座座小别墅。 每天都有西装革履的富人从这儿走过,乞丐翻来覆去说着乞讨的话,当然大多数富人都对他置之不理,偶尔会有人在他面前停一下,丢给他一张票子。乞丐不由心花怒放,要知道他在别的地方讨上三天也不抵这张票子。 不久,有一个矮矮胖胖的富人搬到这里。第一次遇到他时,乞丐觉得这个富人很面善,乞讨起来就格外用心用情。他声泪俱下地哀求:“您行行好吧,俺爹娘瘫痪在床,俺老婆受不了苦跟别人跑了,俺闺女又得了白血病,眼看就要咽气了……”富人停了下来,摆摆手止住他,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百元大钞扔在他面前。乞丐赶紧作揖跪拜,连连说:“好人,恩人,我一辈子都会记住你的!” 两天后,这个富人再次从乞丐身边经过。乞丐远远看见,不断作揖磕头:“您行行好吧,俺闺女送去了医院,可俺交不起住院费……”富人这回连眼皮都没眨,随手扔给他一张一百,头也不回地走了。 不久,富人买了辆轿车。每逢富人坐车经过,乞丐都冲着那辆车行大礼。如果富人步行,他便张口乞讨。幸运的是,他差不多每次都会有收获,几乎没有落空的时候。他心里暗喜:老天真是有眼,让我碰到了天底下最好的人! 一天黄昏,富人又出现了。乞丐早早地酝酿好感情,还没等富人走过来,他就噙着泪哭诉:“托您的福,俺闺女已送进了医院,但住院费又花光了……”富人大概是刚赚了一笔,脸上挂着笑容。心情极好的富人这回没有马上走开,甩了一张百元钞后,蹲下来对乞丐说: “每次见了我,你都编那假话,有那个必要吗?” “十年前,我也像你现在这个样子。” 望着富人远去的背影,想着他所说的话,一个计划在乞丐的脑子里诞生了。 一个月后,乞丐又来到这里。他的样子更加狼狈,恨不得马上就见到那个富人。富人终于露面,心急的乞丐不顾礼节,大声说:“听了你的话,我也按你的办法去卖水产品。但没卖出去,什么都没了……” 富人平静地说:“是嘛,可我又没让你也去卖水产呀!” “可是,你靠这个发了,而我却更穷了。”乞丐哭得越来越伤心,富人却丝毫不为之所动,他只说了一句话:“这就是富人与乞丐的区别。” 自此以后,富人真的再也没给过乞丐一分钱。乞丐坐在这条路上,一连数天都没有收获,实在呆不下去了,只好重新回到繁华市区。他对自己的同伴说:“咱赚不了大钱,就安心在这儿一点点地讨吧……” 富人给了乞丐做生意的起步资金,并激发了他的创业热情。可惜的是,财富之道不是能够“克隆”的,乞丐又回到了原点。 两个乞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遇到一位跟自己说话、看得起自己的富人,并且都得到了富人的资助去经商,可是,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首先,第一个乞丐因为遇到那位富人找到了自己失去的东西,重新树立起了致富的自信;第二个乞丐直到经商失败都没有明白自己缺少的是什么,依然认为自己没有赚钱的“命”。 其次,第一个乞丐经商靠得就是自己的头脑,第二个乞丐借助的是那位富人过去的智慧,照葫芦画瓢简单地模仿,甚至都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 最后,第一个乞丐得到的是“借款”,他有偿还的压力和动力,直至走向成功;第二个乞丐是不须偿还的“赠予”,当然没有什么压力,纵然失败了还是做自己的乞丐。 要使我们的力量和才能获得发展,不能依靠他人,而主要靠自己。有很多东西是别人无法给你的,需要你自己去寻找。一个能够抛弃依赖,放弃外援,自己努力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财富。自立是力量的开发者,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你可以借助外力树立起富人特有的自信,但是你的自信千万不要被外力所左右。 我们往往只看到现在穷人和富人的天差地别,却忽略了他们的历史和过去。今天的富人,可能就是昨天的穷光蛋;今天的穷人,可能就是昨天的富人。穷人和富人,他们曾经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然而结果为什么迥然不同呢?再来看看这样的故事。 三个小伙子结伴外出,寻求发财机会。在一个偏僻的山镇,他们发现了一种又红又大、味道香甜的苹果。这种优质苹果在当地的售价非常便宜。 第一个小伙子望着这些苹果,双目发亮。他立刻倾其所有,购买了十吨最好的苹果,运回家乡,以比原价高两倍的价格出售。就这样他往返数次,成了家乡第一名万元户。 第二个小伙子望着这些苹果,沉思片刻。他用了一半的钱,购买了一百棵最好的苹果苗,运回家乡,承包了一片山坡,把果苗栽上。整整三年的时间,他精心看护果树,浇水灌溉。 第三个小伙子望着这些苹果,一连几天围着果园东走走、西看看。最后,他找到果园的主人,用手指着果树下面,说:“我想购买这些泥土。” 园主一愣,接着摇摇头说:“不,泥土不能卖,卖了怎么长果?” 他弯腰在地上捧起满满一把泥土,恳求说:“我只要这一把,请你卖给我吧!要多少钱都行!” 主人看看他,笑了:“好吧,你给一块钱拿走吧。” 他带着这把泥土返回家乡,请专家化验,分析出泥土的各种成分、湿度等。然后,他承包了一片荒山坡,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开垦、培育出与那把泥土一样的土壤。最后,他在上面栽种上苹果树苗。 十年过去了,三个人的命运迥然不同。 第一位购买苹果的小伙子依然去购买苹果,运回来销售,但是每年赚的钱越来越少了,有时甚至不赚或者赔钱。 在这个故事中,三个人一个比一个聪明,他们留给我们很多启示。一样的机会,不同的选择,产生不同的结果。最先赚到钱的人不一定赚得最多,谁考虑得长远,放长线钓大鱼,谁收获得最多。 在IT业界曾广泛流传着一个“新乞丐奇遇记”: 有三个乞丐在纽约地铁站乞讨。第一个乞丐在地上写了个“beg”,一整天只要到几元钱。第二个乞丐在地上写了个“beg.com”,结果一天下来要到了好几十万,还有人欲出重金购买他的网站。第三个乞丐面前的地上写着“e-beg”,结果IBM、HP等二十多家大公司抢着跟他结成战略联盟,并为他提供免费顾问团。 笑话虽然有些夸张离奇,但我们已经真实地置身于一个网络经济的时代。今天的智慧可以撬动短暂的明天,但绝难撬动长远的未来。要想拥有越来越广阔的赚钱空间,必须将目光放远,选择尽可能远的“支点”。 我们的生存方式、价值实现都因时代的变迁而深刻地变化着,已是不争的事实。十年前,当一个人谈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时,还指的是一生的努力和奋斗方向。一个作家凭几部作品,一个运动员因一枚金牌而终其一生,在人们眼里,依然是一种成功的人生。因为这样的成功已足以使人付出许多难以想像的生命成本。 如今,一个走出校门没多久的年轻人,就可以成为业界精英或某家上市公司的主席。时代的速度使我们明白,过去需要穷尽我们一生才能实现的人生目标,现在我们也许只需要五年、十年就可以完成。“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曾经让我们多少的生命冲动被牢牢束缚至消失,而现在,我们相信,我们的一生完全可以精彩地做好两件事,甚至三四件事。生理的年龄已不再能标识我们生命的年轻和长度,据说21世纪人类的寿命将达到150岁,我们毫不怀疑这样的生命奇迹。 其实,财富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自己身上。但如果你不懂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懂得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它,挖掘它,那么你有可能一辈子都是个穷人。 金子就埋藏在你的脚下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让我感触颇深: 在南非的凯姆伯雷,一位贫穷的农民在一块到处都是石头的土地上劳作。他的儿子时常从土里捡起一块块布满泥土的硬物,把它当成卵石来砸那些脱了群的羊。这位农民在那块地上劳作几年后,觉得没什么收获,便放弃了他想在那夫土地上发家的念头,举家迁移到了另外一处比较肥沃的土地上。今天,那位农民曾经劳作的那片并不肥沃的土地,成了举世闻名的凯姆伯雷金矿,那块土地自然也是地球上最富裕的地方之一。农民的儿子整天随手扔出的硬物,实际上都是价值不菲的金块。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就像那位贫穷的农民。我们努力过、奋斗过,然而我们时常因为没有认识到自身的能量,没有认识到我们四周的宝物,而半途而废。我们一直生活在贫寒之中,直到有一天,有人来到我们身边说,我们的脚下埋藏着一座金矿。 与之类似的还有一个故事。 从前有位名叫阿里•哈法德的波斯人。住在距离印度河不远的地方,他拥有大片的兰花花园,稻谷良田和繁盛的园林。是一位富有的人。有一天,一位佛教僧侣前来拜访这位老农夫。坐在阿里•哈法德的火炉边,他向农夫讲述钻石是如何形成的。最后,这位僧侣说:“如果一个人拥有满满一手钻石,他就可以买下整个国家的土地。要是他拥有一座钻石矿场,他就可以利用这笔巨额财富,把孩子送至王位。” 阿里•哈法德兴奋不已,询问那位僧侣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钻石。 “只要你能在高山之间找到一条河流,而这条河流是流淌在白沙之上的,那么,你就可以在白沙中找到钻石。”僧侣说。 于是,阿里•哈法德卖掉了农场,将利息收回,然后就出发去寻找钻石了。 在人们看来,他最初寻找的方向是十分正确的,他先是前往月亮山区寻找,然后来到巴勒斯坦地区,接着又流浪到了欧洲,最后,他身上的钱全部花光了,衣服又脏又破。在旅途中的最后一站。这位历经沧桑,痛苦万分的可怜人站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海湾的岸边,怀揣着被那位僧侣所激起的得到庞大财富的诱惑:将自己投入了迎面而来的巨浪中。 几十年后的一天,阿里•哈法德的继承人牵着他的骆驼到花园里饮水时,他突然发现在那浅浅的溪底白沙中闪烁着一道奇异的光芒;一他伸手下去,摸起了一块黑石头,石头上有一处闪亮的地方,发出彩虹般的美丽色彩。他把这块怪异的石头拿进屋里,放在壁炉的架子上,继续去忙他的工作,把这件事给完全忘了。 几天后,那位曾经告诉阿里•哈法德钻石是如何形成的僧侣,前来拜访阿里•哈法德的继承人。当看到架子上的石头所发出的光芒时,他立即奔上前去,惊奇地叫道:“这是一颗钻石!这是一颗钻石!阿里•哈法德已经回来了吗?” 他们一起奔向花园,用手捧起河底的白沙,发现了许多比第一颗更漂亮更有价值的钻石。 你正在忽略着什么样的财富?你正在忽略着什么样的机会?一位著名作家写道:“机会,就像空气中的氧气一样。它是如此富足,以至于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呼吸到它。” “如果一个年轻人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能发现任何机会,而他认为自己可以在其他地方做的更好,那么他会感到非常的灰心失望。”这是著名成功学家奥格森•马登给年轻人的忠告。 马克•吐温作为美国著名的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可谓名扬四海,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你也许不知道,马克•吐温在试图成为一名商人时却栽尽跟头,吃尽苦头。马克•吐温投资开发打字机最后赔掉5万美元,一无所获;他看见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作品赚了大钱,心里很不服气,也想发这笔财,于是他开办了一家出版公司。经商与写作毕竟风马牛不相及,他很快陷入困境。这次短暂的商业经历以出版公司破产倒闭告终,作家本人也陷入债务危机。经过两次打击,他终于认识到自己毫无商业才能,遂绝了经商的念头,开始在全国巡回演说。这回,风趣幽默、才思敏捷的马克•吐温完全没有了商场中的狼狈,重新找回了感觉。 马克•吐温最终的成功无疑在于正确地发挥了他的潜力。有人问世界上最富有的地方是哪里?有人说是银行和金库,有人说是钻石矿。我说,其实都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地方是墓地,那里装满人们所有未实现的梦想、未尽的感情。如果把这些开发出来,将比任何地方都富有!人一生的作为,跟其潜力相比,相差实在太远。 其实,每个人出生时,被赋予的潜能并没有天大差别。人后来的成就却有天大的不同,全在于每个人一生对自身的潜力开了多少。 看看自己脚下的土地吧! 假如天堂可以在遥远的另一个地方,为什么它不可以在此时此地呢?天堂就在当下,金子就在你的脚下。只要你能认识并充分地利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资源——包括你的环境、你身边的人脉以及你自己本身,你就可以创造不可思议的奇迹。
责编:孙群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