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态存储将在存储变革中发挥性能优势在固态驱动器(SSD)在存储架构中获得主导地位以前,还需要克服一些问题。 提高存储性能是一个复杂的任务,它涉及到标准的定义和实施,测试实验室与厂商的协作,厂商与主要客户的合作,以及厂商向市场推出具有高附加值、高可靠性和高可扩展性的存储系统。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很大的投入。不过,固态技术有可能加速这个进程。 固态驱动器(SSD)利用记忆体和半导体技术所带来的强大性能,同时又使用了通用的接口和命令体系,从而扫除了传统存储媒介的瓶颈。SSD能够极大地提高性能,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在SSD在存储架构中取得主导地位以前,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从成本到可靠性到标准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存储媒介,用户还是希望能够提高磁盘驱动器性能,而SSD正是这样一种解决方案。虽然SSD有很好的可靠性和性能,但是是市场仍然还需要时间来接受它的高价格”,在EMC工作并同时担任网络存储行业协会(SNIA)主席的Wayne Adams说,“现在,SSD的价格还很贵,因此还只限于一些特定的需要高性能计算的市场和部门,比如电信、军事、银行和交易。但是在未来的两年内,SSD的价格将下跌到中端用户也能接受的程度,这要部分归功于SSD已经在许多消费者设备(比如笔记本和数码相机)中得到了应用。一些存储厂商已经公布了产品路线图,它们将推出SSD产品,这些SSD设备的特点和功能将有别于以往的存储设备,其差别之大就像你在分别讨论数据中心和消费者产品。 这种“差别”部分是因为现在非结构化存储(比如,文件)的使用情况越来越多,这使得存储环境中更多的存储系统和应用程序将需要更加智能化的系统管理和更加智能的应用程序来管理数据。 存储系统厂商BlueArc的产品管理与开发高级总监Jon Affeld说:“伴随着这股趋势,我们还看到了第二种趋势,即根据特定任务,存储媒介将更加专门化。”Affeld认为在未来的系统架构中,SSD在数据中心的作用和角色将更加宽广,SSD不再仅仅是能够提高硬盘驱动器阵列性能的“前端”,而且它还是一个专门的存储层。在一个单一的存储系统中,将同时包括HPC(高性能计算)SSD,还有低性能的TB级别的SATA(串行ATA)驱动器,而SATA将用于低成本数据归档用途。 SNIA对此也表示赞同。“鉴于SSD的低延迟性和其他的优点,我们将看到SSD不仅用于内部存储,而且也将用于外部存储”,在日立数据系统(HDS)工作并担任SNIA副主席的Vincent Franchesini说,“SSD被用作前端缓存,但是你也可以将它作为一个低延迟性的存储层。” 如果未来数据中心的存储系统架构采用的是分层存储架构,那么那么就需要管理系统自动判别哪些数据被传送到哪些存储层,也许管理系统还需要确保所有的数据尽量存放在一个单一系统内,以避免需要在LAN(局域网)上传送数据。如果是这种部署结构,那么归档数据和普通数据将存放在SATA驱动器上,而元数据将存放在SSD驱动器上。 BlueArc的Affeld还认为SSD未来也可能作为一个“轮换”的高速缓存层,在这个高速缓存层中,用户可以存放那些访问量高但是经常更换的文件。比如,当一个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在提供收费内容的时候。“当一部新电影发布出来的时候,这部电影有很高的访问需求”,他指出,“因此合理的做法就是将这部电影从存储归档中移出来,放到SSD高速缓存层和高性能计算层中。”另一个例子就是在进行电影处理的时候,当电影制作者在进行电影渲染步骤的时候,也就是要将2D图像转化成3D电影仿真图像,此时电影编辑、艺术师、导演和其他工作人员都要协同工作,以便制作出最终的作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SSD都是一样的。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判断哪些系统既能带来性能上的提升,同时价格又在用户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BlueArc同多个不同的SSD供应商合作,因此BlueArc需要在不同的SSD厂商之中根据性能和灵活性的要求选择出合适的产品。“我们确实支持多个不同的SSD解决方案,但是我们会对我们所支持的解决方案进行验证”,Affeld说,“我们同所有厂商都有互支持协议,并要求它们严格遵守行业标准。” 制约SSD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目前SSD在总寿命期内对读取和写入次数有一定的限制。“SSD还需要在材料和电子上继续改进”,SNIA的Adams说,“目前有一种算法能够缓解这个问题。” 同时,SNIA预计未来两年内存储市场将有很大的变化。存储媒介的速度将更快,密度将更高,而协议与封装也将有所改进。 “另一个可能需要讨论问题是I/O标准是否需要修改”,SNIA的Franchesini说,“从标准架构的角度来说,我们还需要考虑什么时候修改标准,以便让存储环境适应SSD。现在讨论未来会往哪个方向发展还为时过早。现在我们需要解决的就是确保现有的技术能够和SSD能够兼容,因为SSD这样的新技术会被嵌入到现有的系统内。”
责编: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