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勇:深度解析智慧医疗背后的那些事儿他在智慧医疗领域深耕十余年,不仅有对于医疗行业从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趋势的深度洞察,也有从外资医院到国内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的深入实践落地。在他孜孜不倦的背后是“帮助科研机构、帮助药企进行新药研制,帮助医院提高或优化诊疗过程;帮助政府去降低过度医疗,帮助老百姓减少在治疗过程中不该花的钱”的使命驱动。他就是今天的对话嘉宾——AMT合伙人:林勇。 他在智慧医疗领域深耕十余年,不仅有对于医疗行业从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趋势的深度洞察,也有从外资医院到国内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的深入实践落地。在他孜孜不倦的背后是“帮助科研机构、帮助药企进行新药研制,帮助医院提高或优化诊疗过程;帮助政府去降低过度医疗,帮助老百姓减少在治疗过程中不该花的钱”的使命驱动。他就是今天的对话嘉宾——AMT合伙人:林勇。 精彩观点: 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更好地途径与工具来解决患者间不同的诉求,使医院和医院之间的合作、分诊系统的共享服务做的更好。 民营医院的有一个很大趋势是做医疗养老服务。未来医疗资源会进一步开放,进一步下放到社群,下放到社区以及可以享受家庭医生指导。 外资医院带入中国的除了优质的医疗资源外,更多的是服务理念。 从IT转到DT后,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怎么去用好这些数据,发现不仅仅是在医疗临床有这些需求,保险机构有这些需要,药企也有这种需求。 AMT和AMT的工作伙伴正在构建这样一个网络,这个网络所依托的这个平台和专业的数据分析服务和数据分析工具,以后科研院所或医院的主任就有一个很好的科研平台,能实现很好的资源互换及共享。 未来不管是中医传承,还是中国几千年的经验知识的转换,还是西医国内药企和跨国药企之间仿制药和原研药之间的竞争,我们可以利用这样一个科研网络去贡献一点点力量。 专访全文: 医疗信息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玉荣:先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您的从业经历故事? 林勇:我从2000年开始就一直在医疗信息化领域,主要是给医院做信息系统咨询,信息系统软件开发、设计以及软件项目的实施。最初是在国外服务新加坡一些大型医院,从2005年回到国内,为国内一些大型三甲医院做信息化建设,如北京同仁医院、上海仁济医院等。最近几年专注于高端外资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以及医疗临床大数据平台的建设。 玉荣:为我们详细介绍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趋势? 任何一家医院,不管是大型医院还是中小型医院,跟一个企业一样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以医院的信息化涉及面是很广的。一方面医院信息化包括医院内部的信息化系统,比如说医院的财务系统,医院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但是医院最重要最复杂的一套系统是医生护士所使用的辅助治病救人的流程管理系统,这套系统简称HIS,我们通常称之为医院的ERP。该信息系统牵扯到整个医院完整的流程:从挂号、就诊、付费、拿药、包括住院、做手术、各种各样的检查和化验等所有环节都覆盖了。 医院是知识密集度非常高的单位,医生通常要经过至少6年的医学院学习才能拿到行医执照。医院的整个流程和它的整个医学背景及提供的医疗服务密切度很高。医院这么多科室、这么多专家,怎么处理专家间的排班,患者进来后怎么安排一个合适的流程?目前国内就医普遍挂号时间长,看医生的时间短,信息化建设能减少和优化流程上的这些过程问题。 对于一家医院来讲除了核心的HIS系统外还有很多的专业系统,比如我们到化验科室去化验,抽了血之后进入到整个化验体系,你会发现化验单子不用去化验科室取,而只需要用病历卡就可以自动取单子,这都是医院的信息系统支撑的。目前国内有99%以上三级甲等医院已经完成信息化系统建设覆盖。 从2000年后国家开始推广电子病历。整个医院内部信息系统的整合,将各种各样信息系统整合到一个完善的流程里,所有就医过程结果都会回到医生这里,形成完整的电子病历。 另外,现在国家推行三级诊疗体系,社区医院、地段性医院到三级甲等医院之间患者信息如何打通?还有一个趋势是医院开始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所谓集团化医院是指二级、三级医院会整合在一个大医院的集团化平台里,这些医院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地方,在整个集团内部患者的资源是共享的,然后整个医院内部的整个财务的流程、整个药品采购、耗材的采购是统一的。从以前的一个单体医院变成一个集团化的信息化建设,要支持整个集团化医院管理的诉求,流程的诉求和加盟医院的各种各样的诉求,流程,系统,以及家庭医生都进入到整个大型流程体系内,全部串在一起,整合在一起,这样患者走到哪里,数据走到哪里,这都是需要信息化系统来做辅助支撑的。 随着医疗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医院整个管理模式的变更,国家对于整个医疗资源的进一步的放开,信息化的建设会越来越深入,而且覆盖面会越来越广。现在很多移动医疗方面,患者有可能在家就能在移动应用上完成预约和在家接受医生的回访。从传统的单体医院往集团化和多级诊疗体系,依托互联网技术、社群、医生资源都融合在互联网平台上。有些医院中央配置室已开始用机器人自动配液,机器人技术的引入,把医生和护士的精力都解放出来。 除了信息技术上的发展,医院也在一些业务模式上创新。比如说大型三甲医院逐渐接受会员制,把传统企业CRM的管理模式用到患者服务中。对于一些慢病患者医院是长期服务的,对于企业来说是老客户,对医院来讲很多服务理念是可以借鉴的,比如说会员制服务,预付费,减少排队时间,精准随访,精准营销等。总之,医院信息系统最重要最核心的是让病人去看病时各种流程能够更便利。 医疗发展的本质是做好服务 玉荣:关于医院资源的分布以及未来的发展模式您有什么见解? 林勇:公立医院还是核心,三级甲等、二级甲等医院,目前超过80-90%都是国家公立医院,它承载了绝大部分最核心的医疗服务。民营医院在过去十余年来发展也非常快,包括国内及外资引进来的,很多外资医院以独资的方式进入到中国市场。 民营医院的有一个很大趋势是做医疗养老服务。中国老龄化情况问题严重,除了看病之外,面临养老、保健。这也是中医理念进一步影响到西医,要做好日常保健预防。 在整个医疗体系里,公立医院核心的医疗资源还是治病救人;民营医院现在已经开始蓬勃发展,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放开,现在国内有医生集团,更多的像国外只要有行医执照就可以自己开诊所,几个医生一起开诊所,不用依托于医院定点行医这种固有模式。 国家未来核心还是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占有的资源最强。就诊过程中离不开设备,设备的投入很大。核心资源在三级甲等公立医院,更多的资源也在逐步开放。未来三五年或者十年去三级甲等医院不会像现在这样,早上排很长的队,看医生只看5分钟。未来医疗资源会进一步开放,进一步下放到社群,下放到社区以及可以享受家庭医生指导。 玉荣:外资医院和国内医院有哪些不同? 林勇:在过去的五六年我接触到非常多外资医院,包括像北京的和睦家医院等。外资医院带入中国的除了优质的医疗资源外,更多的是服务理念。要服务好患者,如何用信息化来辅助医生护士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如所有患者应该可通过互联网做预约。外资医院带来的包括流程上的这种变化,如预约制管理,优质的一对一家庭式护理和治疗式理念,这种理念反映在信息化上管理着重点完全不同。如国内医院最初最重要的是要管住费用,耗材,外资是管流程(医生护士)、操作标准、一对一诊疗关系等。最近几年,国内才开始慢慢重视提高服务满意度,要让患者觉得我的服务好。再加上国外保险体制的完善,国外一般看完病几乎不用付费,由保险公司处理付费等后续问题。 如何让医生护士在服务患者时把服务理念带进去,让患者有较好的体验,则对信息系统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信息系统在完成流程时要更加人性化,更加方便。外资医院除了内部系统外,还有大量的患者掌上医院、移动应用和门户支付网站,都是充许患者可以进入到医院的整个服务体系内部查看到以往的就医记录、病历的记录,与医生沟通的记录和费用记录等。 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实践 玉荣:医疗从信息化这几年逐步过渡到大数据的应用,客户有哪些新的需求? 林勇:随着医院要求各个信息系统整合,不光是流程整合,也要求数据整合,国家提出来的居民健康档案,不仅仅包括临床病历的系统,科室、药品等系统,都要整合到一起,形成有机的档案系统。 开始医院给我们提到一些诉求,特别是医院院长或管理层想要知道:同比情况、环比情况,收入情况,耗材使用情况,小到挂号窗口情况,现在哪个挂号窗口人最多,是否要多开一个窗口,或者发药窗口人很空时是不是要关掉几个窗口? 初期我们只是利用技术手段帮医院从数据上做一些实时分析,做一些数据处理然后去帮助医院做一些决策支持。随着这些院长决策系统、院长管理驾驶舱系统部署后,我们开始面临一个新的问题,一些临床科室,国内一些大型三甲医院基本都是科教研一体的机制,医院的专家和教授们不仅仅出诊还要带学生做科研。医疗临床科研涉及面非常大,包括说药品疗效、治疗效果、药物经济学研究、一些治疗手段有效性等,中医还可能做古方对比等。这些科研要看到的数据可能就是医院积累了十年的历史数据,面临着历史数据的清洗与整合,而且很多科研项目是跨医院的,可能会需要地区级的多家医院的数据整合。 过去几年我们的一些需求来自于外资医院,特别是来自于外资医院的保险机构。这些外资医院往往会使用国外的一些保险公司,这些保险公司往往有商保,比如说保你全家的全年的住院费用,或者说保你个人或单位购买的一些门诊的费用。但是随着这些外资医院进入中国后,他们会发现不能拿着国外这一整套的保险配套规则来给中国制订。第一人不一样,第二在中国用到的商品不一样,价格不一样,然后中国患者的体质和患病情况对于外面的保险公司来说一无所知。保险公司不能拿美国的报销标准来适用。如何判断是否真的出现过度医疗甚至出现患者骗保的情况,就要依据积累了十几年的数据,才能做出分析判断。 怎么去用好这些数据,我们发现药企也有这种需求。新药研发需要8-10年,其中前6-7年就是在做大量的数据分析,临床实验和比较,得出大量对比数据,FDA才会准入进而批准新药的。药品上市后,药企只知道销量,但并不知道药品的实际治疗效果怎么样,会有大量的医院数据反馈药品情况,包括反馈副作用方面的信息,如何系统的、科学的收集到这些数据是药企很大的一个诉求。所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药企如果要做这样上市后数据分析,他们往往会设立一个像临床三期的一个项目,委托若干医院有目的性的去采集数据,药品使用的数据,治疗的数据等,然后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比较研究等,但是这件事情需要1-3年时间观察出效果,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人群,有这样的患者时要征得患者同意,进入到我的实验体系。药企要做经济学分析有目的性的采集,需要化验结果、医嘱,所以药企过去往往会重新开发一套新的系统,医护人员要重新录入一次数据,实际是在加大医护人员的压力,不是那么顺畅,配合度也没那么好。药企还面临着一些其它的问题,如国家医保目录,特别是跨国药企,我这个药品是否能进医保目录,一定要做一致性分析;一定要提前做出很多药物经济学的分析,包括价格是否合理,药效是否好等。 要做好科研分析、保险精算、前瞻对比性分析,药品经济学分析等,数据的质量就很重要。数据质量最高的就是临床,来自于医院第一手资料,诊断信息,患者用了多少药等这些数据。这些数据现在在哪里,就躺在医院的信息化系统里,把这些数据采集出来,经过很多中间处理步骤,把中间的敏感信息处理掉,把一些关键的我们需要的数据采集出来。有些不必要的数据进行清洗,剩下的数据转化为数据平台,就可以支持不管是做科研还是做精算。利用真实世界的真实数据来做分析,现在是药企很大的一个诉求。 医疗行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之路 玉荣:在医疗大数据的应用方面,面临有哪些难点,如何去解决? 林勇:我们都知道做统计分析数据量越大越好。比如说上海你拿一家医院2年的数据可能无法代表上海市,但是你拿上海10家三级甲等医院而且是均匀分布在上海所有的区域,拿过去5年到8年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代表上海过去5到8年整个上海市民健康体制疾病发展趋势。这个时候面临的大数据的问题,无非是数据的质量可能达不到一定的要求,但是大数据的平台所带来的优势是当你数据量足够大时,有一些质量不好的数据会自然而然的被清洗掉或忽略掉。随着数据化的越来越深入,你所产生的大数据的数据会越来越精准,覆盖面会越来越大,那么这个时候药企或是科研提出的要求才能解决。 医院的信息系统非常多,很多核心的系统可能有很多交叉的临床系统,可能一家医院的信息系统就有五六家厂商,换一家医院可能又有另外五六家厂商。每家厂商的数据格式不一样,厂商的数据采集的标准又不一样,一定要做大量的临床数据的转化,要做数据的标准化,才能把这么多不同厂家的数据整合到一个标准的数据模型或数据平台上,这个时候你给科研提供的数据分析才是有意义的。 所有来自于临床的数据都有隐私的部分,这个在国外非常非常的严格,在国外有法律要求过滤掉。我们也会参考国外的法案,然后去制订符合中国的数据脱敏规范。 我们现在有自己一定知识产权的模型设计。基本上涵盖了临床上需要的最基本的医疗信息或者临床信息,不光为科研服务,还为保险公司为药企做一些数据分析服务。这些最基本的属性和指标都涵盖到我们模型里面。 那么有了这两个以后我们需要建设的是这样一个平台,要有大量的医院参与进来,最基本的临床数据在平台上是公开共享的。医院在这个平台上能够获得的是开放的科研环境,因为你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不再依赖于一个单体医院的数据,你可以依赖更多的比如说兄弟医院或同一个病种的专科医院。这些来自于同一个病种的专科医院相同的数据能够做的更大的数据样本的科研。那么对药企来讲所带来更大的一个好处是数据标准化(不用一家家医院跑)拿到的是标准化的接口。然后我只要提出我的一个药物经济学的分析需求,比如说我这个药品已经上市5年了,我在这个5年之内从患者的住院日,从疗效,从一些异常的紧急事件的发生率,患者生命存续期,生命质量的改善,然后从整体的费用方面,不管是跟竞品作对比还是跟仿制药作对比,还是跟国外的一些科研结果作对比。从药物经济学角度或者从药品的实际临床角度来讲都有一个非常宝贵的数据平台,直接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做数据的分析。 在英国和美国有非常多的依托于商业公司和依托于一些科研机构去形成全国性的平台。有数据的提供方,医院,移动医疗机构或者社区医疗机构,还有需要用数据的使用方,CDC、政府、科研机构、院校、药企、设备企业、保险企业等。现在AMT和合作伙伴正在构建这样一个平台,不仅仅承载着大量数据的存储,也有对整个科研提供包括建模分析,论文的共享这样一个平台。这是我们目前正在打造的一个开放式的大数据医疗平台。我们的科研院所、科研院校、医院要做一些科研的时候它首先有这样的一个平台,第二它有这样一个平台上的资源,它有更多的医院跟它一起来分享数据,一起共同来做科研数据,然后有来自于药企的一些资金的协助,因为药企需要这些数据为药物经济学,为它的新药研制,为药品上市后的分析,为它的一些专利药过期以后怎么能进一步的拓展市场做一些真实世界的数据的分析。能够让这些躺在数据库里10年,15年的数据真正发挥作用。这样的模式运转起来以后,那么未来医院每年所产生的这些数据经过清洗获取的就是真正的非常宝贵的第一手临床数据,真实世界的数据。 作为未来不管是中医传承,还是中国几千年的经验知识的转换,还是西医国内药企和跨国药企之间仿制药和原研药之间的竞争,我们可以利用这样一个科研网络去贡献一点点力量。虽然我们可能没有办法直接去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或者说改善效果,这个是医院和药企他们要去做的事情。但是我们能帮助科研机构、帮助药企进行药品研制,帮助医院提高或优化诊疗过程;帮助政府去降低过度医疗,帮助老百姓减少在治疗过程中不该花的钱。从这些方面去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整体医疗费用,对我们老百姓生命质量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的整个费用的降低做出一点点的贡献。 玉荣:整个医疗行业大数据的应用现在处于什么阶段? 林勇:两周前国家正式发布将医疗大数据纳入国家战略规划的文件,明确的提出了在医疗大数据里重要的几点:包括1.医疗机构信息化的深入,要更加开放,提出了医疗档案数据向医疗平台进一步转换宏观上的一个要求;2.在整个指导意见里四五六条都是和医疗大数据有关的。国家在应用这个层面上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意见:配合多级诊疗制度,配合医院档案建设制度,针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档案等作一个大数据建设。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开放化,我们需要一个更高层面上患者的临床病历、数据承载平台。从理论上讲一个患者从出生的第一天包括你的接种记录,所有记录,女性的分娩记录,到各种住院门诊养老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记录,这个叫健康档案。国家现在要建立这样一个平台,这样一个平台不是一家能做出来的,需要各个机构的努力。如果在路上碰到急救患者,你从什么地方可以获得该人的清晰病历,这个是国家现在所倡导的,使得生命健康和医疗能够得到保障。但是做这个事情有比较多的困难,如何整个从上到下开放的心态,能把这些数据都贡献出来。 有了这样一个大数据平台,针对不同的病情,大数据平台会告诉你应该注意什么,后面还有大数据医疗资源,庞大的医生群体,甚至可以帮你找到家庭医生,告诉你有哪些异常,是否可以在你日常生活当中就可以判断或者预测出来疾病风险。我可以利用数据做出很多应用,这些应用带来真正的价值不管是方便患者就诊还是日常监控你的一些饮食,监控你的血压、血糖还是为科研做一些服务。 AMT和合作伙伴现在建设的平台,实际上也在做一部分的努力。不管我们是从数据的模型建设上还是在整个数据的采集上,去为这种应用做一些贡献。 我和AMT的故事 玉荣:为什么选择加入AMT平台,加入后的有哪些感受? 林勇:最早了解AMT是从“AMT-企业资源管理开云全站官方下载 ”这个网站开始的,这十几年也和AMT有过合作,有很多的交集,一直比较认同AMT的文化。 感受就是AMT的机制比较宽松,没有办公室政治,没有跨国企业复杂的超长的流程。但是项目管理却有非常完善的一整套管理保障体系,而且知识资源的共享做的非常好,这样才能去推进更多的事情。 征稿启示: 为进一步丰富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媒体内容,彰显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聚焦信息化的平台特色,充分发挥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在提供新观点、新案例等深度内容服务方面的作用,欢迎广大CIO、CTO等IT专业人士将您原创的思辨与实践与我们分享。 稿件审核通过后,我们将免费为您上传至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官网及微信等对应栏目,对于特别优秀的文章,我们将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来稿请至:editor@vsharing.com,主题请注明“投稿”。 责编:畅享精灵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专家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