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一代城域网应满足六大需求通信网络的发展历史表明,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要求城域网络提供相应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自1994年中国互联网开始商用,国内各运营商开始设计和搭建自己的城域网进行运营,城域网经历了蓬勃发展的历程,为互联网和其他数据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支撑。通信网络的发展历史表明,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要求城域网络提供相应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实际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和成本的问题,目前的城域网一般都是ATM、SDH和MSTP共存的形式,随着业务的发展逐渐显露以下问题: 第一,主要业务单独建网,传输承载网统一承载,业务的新增或变更带来城域网络大规模的建设和结构的大量调整,工程实施周期长,难以应对社会需求的迅速变化。并且,传输网对多业务网络的承载,使得传输网络传输效率较低,不能发挥城域网的最大潜力; 第二,由于城域网络的网络结构繁冗复杂,运营商可提供的产品成本较高,只能满足中高端客户,对低端客户尚不能提供低成本接入方案; 第三,城市人口密集区域,从各个运营商的城域网到用户处都需要通过驻地网完成接入。若使用光缆施工,施工速度缓慢、工期较长,不利于业务的快速部署。其中, 中国联通因为基站的大量建设,为固网接入提供了有别于光缆的微波接入,可以在北京各个角落提供微波部署,具备一定的灵活度。 各种城域网的技术瓶颈 目前,城域网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电路交换网络的ISDN、DDN、VDSL专线可提供的带宽较窄,传输距离有限,难以组建规模企业数据网络,网络难以升级。此种方式已经较少有客户接受,市场上中国电信、中国网通、 中国铁通可以提供此类专线; 2.ATM+IP网络,虽然可以保证QoS,提供灵活带宽分配,但是,接入设备昂贵,接入能力有限。比如客户端一台可以接入8E1或STM-1/4专线的华为MA5103,价格达数万元。可提供端口为8E1以下,或者是STM-1/4,没有灵活的带宽过渡,容易造成带宽浪费。同时,ATM网络需要SDH网络提供承载,层级复杂,市场上的提供商主要是中国联通; 3.PDH、SDH网络,可以提供N×E1或STM-1/4端口,端口类型有限,若用户需要其他类型的端口,需要加装相应的网桥设备,增加故障点。带宽不能够灵活分配,对于小带宽,如5E1专线,尚可采用E1转以太网网桥进行接入,对于数十兆带宽的用户同样需要占用STM-1端口,在加装相应设备后接入,造成带宽的严重浪费,相应的,单节点设备接入能力受到限制,无法满足大量不同带宽用户的组网需求,各大运营商都可提供此类专线; 4.MSTP网络在SDH技术的基础上,吸收了以太网、ATM、MPLS、RPR(弹性分组环)等技术的优点,对业务接口进行了丰富,并且在业务接口板增加了以太网、ATM、MPLS、RPR等处理能力,从而成为近期内实现统一以上业务的多业务传送平台。但是由于MSTP技术数据帧的处理只是在接口板上,须经过GFP封装进入SDH的帧,进行传送,处理效率不高。并且MSTP构建于SDH技术基础上,受限于SDH网络的部署和带宽限制,虽然能够灵活分配带宽,但是当大量大带宽用户接入,MSTP同样力不从心。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在部分大城市已经可以使用MSTP承载业务,其他运营商应用较少,处于观望状态。 下一代城域网的需求 由于DWDM波分复用技术的使用,全国骨干网已可以实现Tbit/s级的传输速率;千兆以太网的推进,局域网也可以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提供良好的业务支撑。所以,网络升级的瓶颈主要在于骨干网和局域网之间的城域网,尚不能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根据以上分析,下一代城域网络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1.基于分布式管理的单一平台支持各种协议和业务; 第一,在大中城市,业务的发起地点并不具备集中性,分布式的城域网络利于就近接入,提高城域传输网络传输效率。传统电路交换网络中,采用城域骨干网、区域模块局、驻地接入网三个层面,业务需要通过驻地网汇入区局机房,再进入城域骨干网。下一代城域网络应采用二层结构,区局设备与驻地网设备进一步集中,用户至区局路由控制在一跳,增强区局管理能力。 第二,单一业务平台可以集中建设和维护力量,减少网络层级和故障点,各种业务和协议运行于同一承载网络,非常便于新业务的开展和现有业务的调整,也利于统一的业务帐户、业务计费、营销计划。 2.接入带宽灵活调配,扩展灵活; 由于网络使用的普遍性,使得市场对网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具有多样性。早期的SDH组网方案考虑到用户使用2M电路可以满足中长期的需求,相应的接口规范主要为2M/34M/45M/155M/622M/2.5G等,而今,根据用户实际使用带宽的不同,出现了大量20M、50M、70M等不规则的需求,考虑到不同板卡的成本因素,运营商一般对此类用户提供了SDH155M的端口,用于接入,造成了大量端口使用的低效率。下一代网络应该能够提供2M~2.5G范围内各种灵活的带宽,以适应市场的多样性需求。并且带宽的调配尽量控制在设备的数据调整层面,减少硬件的更迭,加快业务的提供。 3.易于使用、可远程控制、统一的网管能力; 第一,信息化的普遍性使得大部分具备通信网络需求但并没有网管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开始逐步成为运营商的客户,对于这部分客户,易用性成为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以北京为例,虽然中高端的互联网用户被电信、联通、网通瓜分,但是在中低端市场,电信通、光环新网、中电华通、中电飞华、歌华网络竟然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这主要得益于二级运营商的服务前端化,提供了包括企业杀毒、局域组网、傻瓜式接入等一级运营商不能提供的服务,高易用性是这些企业生存的重要法宝。 第二,信息化使得客户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大,企业网络渐渐成为正常运营的重要生命线,网络的故障和不稳定,往往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在信息化建设启动初期,由于运营商网管能力、空间距离等因素,若光缆线路出现中断,业务恢复的时间长达数小时至数天,但由于企业对网络的低依赖性,企业并不会产生较大规模的损失。如今,虽然运营商已经可以部分实现远程控制,并把光缆故障修复时间承诺在4个小时以内,但是,损失已经随着网络在企事业运营中的重要性的提高,而越来越大,相应的,客户要求业务恢复时间越来越短。由于大中城市的交通的恶化,维护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大大延长,所以,提高恢复速度的一个较好的办法是进一步提升远程控制能力,减少不可控因素的发生概率。 第三,市场竞争的激烈,使得运营商不得不提高自身的网管水平。下一代城域网络建设,应采用统一网管系统,可网管到用户上行端口的管理能力,便于维护人员主动发现问题,及时防范故障发生,提高用户对线路稳定性的感受。 4、成本低廉; 市场竞争主体的混乱竞争,使得网络业务资费快速走低,面对竞争的加剧,下一代城域网络需要实现成本低廉的接入方案,以保证企业合理的利润水平。同时,低廉的成本和资费也将加快信息化的推进速度,提升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 5、易于部署,快速接入; 在目前情况下,运营商根据组网技术、施工流程、施工难度、网络容量、物业阻碍、接入手段单一等限制,在双方签约后,往往需要15~30个工作日完成接入,不仅客户感知费神费力,而且运营商也需要内部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完成工程,人工和时间成本居高不下。比如某用户需要光缆接入的互联网100M专线,运营商施工人员需要完成管道施工(若没有现成的路由情况下)、光缆铺设、ODF成端、尾纤和电缆施工、传输设备安装、楼内布线、数据设备安装调测等环节,对于需求紧急客户,往往难以满足。下一代网络应结合光缆、微波、WiMAX、3G等多种接入手段,这样可以提供2~30个工作日的弹性接入速度,快速部署业务。 6、支持不同服务质量要求。 下一代城域网络作为骨干网和局域网之间的重要桥梁,需要能够承载骨干网的各种不同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实现“一线接入、业务随选”的能力,不应像现在各种城域网,对于不同服务质量的语音、数据、视频等业务要建设不同的网络,这也是网络融合的需要。 责编: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