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烂工作不如没工作
即使工作品质的指标中只有一项是负评,都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失业的人找到高品质的工作后,心理健康分数平均增加了3.3分,但若找到品质不佳的工作,则比维持失业更惨,心理健康分数平均将下降5.6分,而持续失业的人,心理健康分数平均只微幅下降1分。
本文关键字:
职场情商
澳洲学者分析国家调查的长期资料,发现烂工作带给人的压力比失业更大。 澳洲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巴特沃斯博士(Peter Butterworth)和研究同仁发现,若一个人的工作钱少事多又没保障,心理健康分数会比失业的人更低(P<0.05,即两者统计结果差异显着)。 另一方面,比较不令人意外的是,失业者找到好工作后,心理健康分数便会提高。研究团队已将这份分析结果发表在《职业与环境医学》(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期刊网站上。 经济萧条会影响工作保障程度和工作品质(job quality,指的是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的优劣,而非劳工本身的表现),而研究人员指出,从全体国民的层级而言,即使是些微的差异都会带来很大的冲击。 这份研究发现,即使工作品质的指标中只有一项是负评,都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巴特沃斯和研究同仁在论文中表示:“不好的工作条件有害健康,长期而言,对经济和社会都有不良影响。” 各国政府的就业政策似乎都假定“有工作总比没工作好”,只要国民有工作,整体经济和个人生活满意度都会好转,但这个研究团队指出,这个前提其实错了。 研究人员表示,政府的就业政策若要有正面成果,必须把工作特性也纳入考量。 如何评价烂工作 这份研究采用澳洲“家庭、收入和劳动力”(Household, Income, and Labor Dynamics)年度调查共7年的调查结果,分析具代表性的户口调查资料。这系列调查共访问7,155人,第一次在2001年,之后的几年间追踪每位受访者至少2次以上(平均6.2次),这些受访者中,大部分表示还算满意自己的工作品质。判断的标准有四项,一是工作的要求和复杂程度,二是自己掌控工作时程及方法的自由度,三是工作保障程度(饭碗是否稳定),四是薪酬公平程度。 综合7年资料,有26.4%的受访人次拥有最好的工作,也就是上述四大指标都是正面的;另外有30.5%的受访人次表示他们的工作有一项指标是负面的。 5.7%的受访人次拥有最恶劣的工作,也就是最多只有一项正面指标。但这7年间曾经有过最恶劣工作的总人数,共有21.5%。 在这7年的调查之中,失业的比例只占全部人次的3%,但共有12.1%的人数在这期间曾失业过。 整体而言,有工作的人比失业的人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工作品质愈好,心理健康程度也愈高。 这系列调查使用SF-36健康状况问卷的一个次级量表,可评估受访者受试前4周的忧郁及焦虑程度。分析结果显示,有工作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好得多,平均心理健康分数是75.1分;失业的人平均分数是68.5分,而失业且已放弃求职的人平均分数是69.1分。 研究团队依据性别、年龄、财务困难度等因素调整了统计数据,发现工作品质最差的受访者,心理健康分数比失业族群低(P<0.05,即差异显着),也比失业且放弃求职的族群低得多(P<0.001,即差异十分显着)。 不如失业 研究人员排除了受访者的情绪不稳定性(neuroticism,即神经质),以及工作品质差、失业、无法劳动等情况下可能面临的经验,但如此调整数据后,品质差的工作仍然比失业更危害心理健康。 研究人员对就业状态改变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前瞻性分析(prospective analysis),发现失业的人找到高品质的工作后,心理健康分数平均增加了3.3分,但若找到品质不佳的工作,则比维持失业更惨,心理健康分数平均将下降5.6分,而持续失业的人,心理健康分数平均只微幅下降1分。虽然这样的差异以统计学的角度来说并不大,但研究团队指出,在心理健康的量表中,若差别到达4或5分,即代表差异有意义,或有临床相关意义。 然而研究团队也指出,这份研究或许受到选择偏误(selection bias)和流失偏误(attrition bias)的影响,这是所有调查和长期研究无可避免的。 此外研究团队也表示,这份研究成果同时受到澳洲社会环境的影响,因为澳洲的社会福利制度十分“发达”,健康保险价格低廉,且拥有良好的失业福利。 巴特沃斯的研究团队在论文中点出:“因此或许在社会福利措施较少的国家里,拥有烂工作的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还是胜过失业的人。”
责编:赵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