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空白期:给自己一个休止符

  作者:daniel.yang
2007/4/23 13:12:19
上一份工作画上了句号,下一份营生尚未找到,或是调整状态,休养身心;或是为进入下阶段做准备……在工作履历表里,这半年、一年或是几年里,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空白。这就是你工作的空白期。有人也称之为“空当期”、“空窗期”……    陈旧思维方式中,这个词可能和贫困潦倒、焦虑不安结合在一起,而对于现代白领来说,这里面或许已不仅仅是苦闷彷徨,也有思索、欣喜、喘息后的充实。

本文关键字: 职业发展

          主动 储备“电力”挖掘新自我

  “我已经做到副总经理,好像没有继续上升的空间了。”任职贸易公司的杨义刚刚29岁,年轻有为。公司的“小池塘”已经容不下他这条逐渐丰满的“大鱼”。他毅然辞了职,准备另起炉灶,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不过,辞职后他没有马上开始建立自己的公司,而是读起了MBA。他觉得很有必要从具体的贸易生意中抽离一段时间,梳理、提升一下自己这些年的从业经验。

  一年下来,杨义认为自己充实了不少,视角也拓宽了。

  职场空白期的出现,有相当的比例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人生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跨越通常需要一个类似空白期的过渡阶段。就好像部落里的少年需要成年礼的通过仪式,从心理上宣告他的成年;传统的新婚夫妇需要漫长繁琐的婚礼仪式,认识到自己要告别单身,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死去的人,也需要有一个葬礼,使周围人确认他社会意义上的死亡。在职场中,当我们对当下的工作状态不再满意,对过去的自己不再满意,用辞职的方式决裂后,也同样需要一段稳定、过渡的时期,想想新的自我应该是怎样,听听内心兴趣的呼唤。厌倦了按部就班的僵硬工作方式,如果发现自己其实是个童心未泯的人,尝试去开间卖新奇玩具的店铺又何尝不可?兴趣是最好的职业发展导师。

  有了新目标,在新阶段开始前的空白期,从多方面为新目标积累资讯,为自己充电,是过渡期最充实的活法。选择再教育是空白期沉淀、提升自己的途径之一。尝试以前没有接触过又感兴趣的新鲜生活方式,也是激活内在自我,补充“电力”的有效方式。

  被动 爬起来,寻找症结

  45岁的周志雄,在某大企业中曾是呼风唤雨的角色。做到高层的他享受着超豪华的办公室,出入都是宝马或者奥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他所在的企业因为投资失败,无力偿还债务而宣告破产。人到中年的他,事业突然被打回到了零点,他也陷入了人生低谷,难以自拔。不久,组织上调他到一家小企业工作,他到单位一看,四个人共用一间小办公室,他的座位被安排在狭小的角落里。单位用车也要填写车单,统一安排。落差让周志雄大发雷霆:“企业倒闭又不是我的错,为什么这么对我?”他拂袖而去。

  一个月后,心理医生被请到周志雄家中,他已经语无伦次,又哭又笑,精神失常了。

  对于被动出现的职场空白,我们尤其需要摆正心态,多从自身查找原因。在失落、彷徨之后,应该想想是什么原因造成自己丢掉了工作。纯粹是上司的问题吗?是人际关系上处理不当?还是自己专业能力上有欠缺?对于前后落差,尤其要看得淡一些,毕竟终究都是身外物。跌倒了,鼓起勇气爬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危机意识 理性面对空白期

  提高可雇佣性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中国的下岗和失业人口大约1400万。进城的农民工一般保持在1.2亿。中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在全球化的今天,也有越来越多的非内地人士进入中国谋生。据马绍壮教授提供的调查数字,仅上海,目前就有40~50万的非内地人士在沪就业。

  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容易唤起我们的危机意识。对于职业空白期,年轻人尤其是刚刚走出学校大门的大学生,容易轻视、盲目对待。刚刚工作的大学生,离职率偏高。过于频繁的离职,将自身置于空白期中,会影响到职业经验的积累,每到一新的环境,又要从零开始,不利于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的成长。职场失意的中年人士也容易低估空白期的经济负担,或是过于悲观消沉。既然我们势必需要走出空白期,在职场中继续摸爬滚打,努力营生,那么,每个人都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可雇佣性,或是创业能力。可雇佣性可从多方面进行衡量。所从事的行业是否有发展前景是一方面。个人在行业中的专业性如何,也决定自身的竞争力。工作态度、操守、能力都是衡量可雇佣性的标尺之一。

  未雨绸缪,审慎理财

  古语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空白期也需要做好理财规划,以便从容应对。谷雨的老公今年突然决定辞职读书,继续深造。但他们没有想到,辞职给他们的小家庭带来了突如其来的财务危机。辞职前,他们在广州市区刚买下了一套70多万元的房子,首付20多万元,贷款近50万元,月供4000多元。夫妻俩的收入加起来有8000元左右。可现在,家庭收入骤减了一半。每月除去月供,已经所剩无几。谷雨一下子觉得日子过得朝不保夕了。

  记者采访了广州某外资银行的理财规划师陈俊辉。他认为,谷雨家的这种做法是相当危险的。空白期尤其需要开源节流,注意收支平衡,减少可控制的娱乐、饭局、购物等支出。必要的话应当延长按揭期。在她老公读书之前,家里已经应该开始储备6个月到12个月可随时取用的储备金,告别“月光”。有条件的话,买一些健康险、意外险,或是稳健型的理财保险,应对空白期的可能危机。如果在这期间想要做一些投资,应当根据个人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情况做务实的分析。尤其防止为了追求资产增值进行冒进式的投资。现在有人为了追股票的高峰期不惜刷信用卡透支买股票,这其实是极不理智的危险行为。 陈俊辉觉得,选择放弃工作去读书,从功利的角度需要衡量自己的机会成本。读书期间损失的工资、读书几年间的学费都应该算进自己的成本中,成本过高的话就应该想想值不值得的问题。

  职业规划

  现代职业生涯规划,对人一生的职业做了四个阶段的划分:一、30岁前,职业尝试期;二、30岁~35岁,职业确定期;三、35岁~55岁,职业发展维护期;四、55岁之后,逐渐被边缘化时期。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在印证着这一理论的轨迹。中山大学岭南学院MBA中心副主任马绍壮教授对该理论做了补充解释。他认为,30岁之前的职业变动、转型对年轻人寻找自身定位是有帮助的。不过,在35岁之后,职业变动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压力,尤其是有家庭、儿女养育负担的情况下,选择变动需要更加的谨慎。而职场中55岁以上的中年后期人群,其中也不乏有人重新整合自身积累的资源,另起炉灶,再干一番事业的。人终其一生,都可以是不断发展的。

  马绍壮认为,不管是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主动或是被动的出现职业的“空白期”,最重要的,都是将其放到自己一生的发展规划中去正确看待。有规划、有目标的人生,即便遭遇被动空白期,也不容易被一时的低潮击垮。无论何时,都要审慎评估自己变动的风险,最大程度的实现、成就自己的价值,减少不必要的精力损失。

  职场中有些人对自己曾经有过的空白期总是羞于面对。在面试新工作的时候,刻意在履历中做手脚,掩盖空白期的存在。这种做法远不如跟面试官以实相告来的坦然、诚信。掩盖是对自己没有自信的表现。

  曾经有人觉得职业生涯就是为了赚钱,赚够了,越早退休越好。甚至有人提倡35岁就退休。其实,职业并不仅仅是挣钱的工具,除了金钱之外,作为事业的职业能够带给我们的还有更深层意义上的成就感、充实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充分深刻地说明,我们活着除了吃喝玩乐的满足之外,还有更深层的价值需求。如果35岁以后的后半生在纯粹享乐、游戏中挥霍,恐怕40岁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活够了。

来源:广州日报

责编:daniel.yang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