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I技术浅析

作者:郑曙光
2007/6/15 14:48:17
本文关键字: EAI技术

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顾名思义是企业应用集成。但是企业应用集成解决什么问题?企业在建设EAI时需要注意什么?

EAI的发展经历了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坎坷历程,但是不同的EAI技术给企业选择带来了迷惑,所以我们从EAI产生的背景开始,回顾EAI技术的发展过程,展望EAI技术未来的发展,帮助我们认识EAI技术本身,进而探讨EAI的层次和对EAI技术的选择,并有效指导EAI项目实施

1> EAI产生的背景

据IDC统计,在过去的10年中,全球企业在信息系统上一共投资18万亿美元。巨大的投资为企业建立了众多信息系统,以帮助企业进行内外部业务的处理和管理工作。现代企业在IT系统的帮助下不断提升自身发展,同时也越来越依赖于IT系统,造成了“IT就是企业,企业就是IT” [1] 的现状,IT系统的复杂化、更新缓慢严重制约了企业业务的发展。

根据META Group的统计,经过相当一个时期不断的IT系统建设,一家典型的大型企业平均拥有49个应用系统,33%的IT预算是花在传统的集成上,通过零星的“点对点”连接,使众多的“信息孤岛”联系起来,以便让不同的系统之间交换信息。这使得企业的应用系统看起来像下图一样,构成了一张复杂的蛛网。

孤立的信息系统无法有效地提供跨部门、跨系统的综合性的信息,诸如:某个主要的订单的状况怎样?谁是我的最重要的客户?这个季度的任务能否完成?等等。

孤立的信息系统也无法实现实时的信息存取和对业务流程的透视,无法实现对客户、供应商、项目、订单、资产等的全面掌控,无法实现企业价值链的全面的、彻底的透视和控制。

于是,企业对应用整合的需求应运而生。具体来说,主要的内、外在的驱动力如下:

 Web-based & Packaged应用系统的流行,如SAP,Intranet
 追求效率和控制成本
 兼并和收购
 技术的不断创新
 XML技术的兴起

根据《CIOMagazine》在2002年的对大企业CIO的调查,在这些主管企业信息化人士所关心的问题中,如何将众多的企业应用系统集成起来,是他们最为关注的热点。如下图所示:

2> EAI的发展过程

2.1 企业IT的早期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企业具备了早期应用。这些应用大多是用来替代重复性劳动的一些简单设计。这时的应用范围为账户支付、工资单管理等类似的内容。当时并没有考虑到企业数据的集成,企业应用惟一的目标就是用计算机代替一些孤立的、体力性质的工作环节。

20世纪60年代中期,继第一代应用之后,更深入辅助企业生产的应用出现,诸如库存管理、生产控制和早期的财务管理等。这些应用远比第一代的企业应用复杂,但这些应用的思想还仅仅是支持企业业务的一部分,并且企业数据的访问控制技术还不完善,仍然没有企业数据集成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数据库的技术开始出现,对企业数据的检索不再是贯穿文件的操作。磁盘存储和数据库技术使企业能够直接访问数据,这让企业应用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线联机处理应用。在线联机处理把计算机变成了一个在企业中前所未有的完全革新的角色,计算机应用不再是一个后台的、无足轻重的应用,它现在是企业中前台的、中心位置的角色。这些在线联机应用是根据局部需求开发的,在不同的部门或企业间开始出现早期电子数据交换(EDI),即企业数据集成的概念开始出现。但这些数据集成还仅仅是小范围的小火花,距离企业应用集成还很遥远。

2.2 EAI的基础

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好像所有的企业应用都不能满足企业新的需求。但是企业并没有能力开发新功能,因为IT人员绝大多数的精力都花在对已有系统的维护上。最初这些维护的工作事实上是对应用系统的集成工作,这是一个巨大挑战,很多公司的技术人员都试图在企业系统整体概念的指导下对已经存在的应用进行重新设计,以便让它们集成在一起。然而这种努力收效甚微。于是维护变成为对已有系统添加补丁,以使其具备最初时并未设计的功能。

传统的企业由于缺少不同系统相互集成的技术,导致很多关键的信息被封闭在相互独立的系统中,部门间重复着冗余的工作,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工作效率的降低和运营成本的上升。

80年代中期,C/S结构的应用开始出现。用于处理C/S结构下联机事务处理的中间件(TUXEDO)出现。企业应用集成软件本身就是一种中间件的技术,当中间件技术出现,企业应用集成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思想上的基础。

这段时间诞生了信息总线软件,信息总线软件提供了企业应用集成最基础的内容——信息交换。这一层次的EAI的系统集成框架,主要解决的是企业内部应用系统间的信息共享的问题。解决方案的构建的出发点是整体考虑企业应用系统IT建设,统一建设信息交换基础,消除了点对点集成企业应用的混乱局面。

2.3 EAI的历史发展

90年代,ERP应用开始流行的时候,同时也要求它们能够支持已经存在的应用和数据,这就必须引入EAI。对EAI的需求首先来自与企业将它们的主机系统转换成C/S结构系统的过程中,其次是利用ERP建立企业骨干信息系统。企业迫切需要一种方法,让它们少写程序,无须巨大的费用,就可以将各种旧的应用系统和新的系统集成起来。其他推动EAI市场的因素还有供应链管理(B2B集成)、基于流程的业务处理以及Web应用集成。

随着企业各种应用的迅速增加以及更多地把自己的业务转向电子商务,EAI方案对企业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EAI解决方案将企业内部的应用软件与外部客户和供应商的应用软件进行链接,实现数据流和业务运作的自动化,从而达到业务的实时与快速。

EAI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为企业快速实现业务的自动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同时具有数据自动化和业务流程高度可塑的企业管理框架,从而进一步加快端到端的电子商务应用集成,包括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ERP系统相关联的门户网站、前端应用、后端应用等。

企业对EAI需求的增长,给软件行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90年代诞生了大量的EAI产品和供应商。其中比较有代表的包括Vitria、webMethods等,他们在EAI的发展过程中积极思考,完善EAI的理论领域并在实践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90年代初,CORBA作为开放的分布式应用组件技术诞生,催生了一批中间件。但是,由于CORBA并没有很严格的约束,开放的理想并没有完全实现:每个不同的CORBA实现之间不能良好兼容。CORBA在一些缺乏其他技术有力支持的领域得到了发展,具备了相当数量的应用。但是CORBA并没能参与到企业应用集成的发展。

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Java技术和J2EE的诞生,发动了软件行业新一波的发展。基于J2EE的中间件技术(应用服务器)在吸取传统的私有中间件的经验和CORBA的教训的基础上,定义了宽严适度的规范,诞生了一批J2EE应用服务器。基于J2EE的JCA成为了EAI范畴的第一个正式的规范,用于解决应用与应用的互相访问,结束了EAI领域没有开放标准的历史。

当前EAI的主流技术在向以成熟的应用服务器技术为基础发展,J2EE从技术上看,基于成熟应用服务器的EAI可以为企业提供以下好处:

可靠性:提供一个坚固的系统运行环境,具有强大的故障恢复能力、系统重新启动和恢复能力、数据可靠传输能力等。

可扩展性:提供动态部署能力,涉及交易方式、应用程序配置、对象服务嵌入等。

可管理性:系统要实现有效的管理,管理内容包括应用服务器、操作系统进程和线程、数据库连接,以及网络会话等。

数据一致性:交易完整性保障。

应用安全性:包括最终用户身份认证、节点连接的安全认证、应用程序的安全认证、管理界面的访问权限控制、数据加密/解密功能、安全事件报警等。

从业务上看,EAI可以为企业提供以下好处:

EAI可以通过使企业提高业务流程效率、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改善客户服务、增加对客户的了解、强化客户忠诚度来改善客户关系、增加市场份额,从而增加收入。

EAI可以通过使企业增加管理层对业务的可视性和全面监控、减少IT开销、降低运营成本和重复性消耗、降低销售和售后服务成本来起到降低各种成本的作用。

2.4 EAI的明天

XML、J2EE、Web Service和BPEL相继走上EAI的舞台。沿着EAI发展的轨迹,我们看到EAI是从私有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融合,不断完善的开放标准必然成为EAI的主角。

IDC认为,EAI服务市场将会是未来3~5年内IT行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根据IDC的调查,“这个市场上全球的营业收入会从2000年的50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210亿美元,这意味着综合年增长率(CAGR)超过了30%。与此相对应,整个IT服务产业的同期综合年增长率预计为11%。”

事实上,企业运作效率越来越依赖于各部门、各类不同应用的协同,而不是单一部门、单一应用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20世纪90年代后期,EAI市场逐步形成。先期采用EAI技术的主要是一些大型企业,它们通过更好的应用集成极大地增加了每个单一应用系统的价值。

专业的EAI厂商不会再使用自己的专有技术,而是从一些基于开放标准的EAI工具中选择最适合于当前客户的一种。它们在应用集成方面的知识积累以及与应用软件厂商的良好协作将使它们的EAI解决方案更加经济、更加可靠、更加有能力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集成需求。

APS取代传统EAI

传统的EAI并不能够满足企业最根本的需要——快速构建IT系统以支撑企业业务的发展。当今的企业级分布式IT系统都在向共享服务方向发展,企业对传统EAI的需求仅限于将已经构建但并不支持服务共享的IT系统变成能够共享服务的IT系统,但是这一过程不应以放弃与未来的新应用共享服务为代价。

APS是什么?APS的目的是集成已有系统的同时,通过企业级的分布式体系达成新旧系统间的服务共享。并且对于企业来讲,IT应用不应是垂直独立的,而应是融合贯通并在全企业范围形成大的结构化体系,即企业有统一的业务核心服务层提供企业资源的访问,并通过统一的访问与安全平台提供给所有企业内部员工和外部合作伙伴以恰当的访问。

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今天企业还仅仅看到传统的EAI,明天还需要不断地EAI,而APS的方向帮我们构建一个完善的基础架构,在提供今天集成的能力的同时帮助我们完成明天IT的融合。

责编:郑曙光
vsharing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推荐博客
创新平台技术,助力政企私有云..

创新平台技术,助力政企私有云建设金蝶中间件有限公司 奉继承 博士第16届软博会高峰论坛,2012.05.31……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畅享IT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