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电子病历作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回顾我国这些年来电子病历的应用发展历程,电子病历应用的范围在日益扩大,并朝着广度和深度双方向发展,人们对电子病历的概念理解也开始从朦胧意识阶段向理性现实阶段转变。但是,尽管如此,受到体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它的发展同样也遇到了一些瓶颈。 我国医疗信息化面临三大挑战 医疗信息化核心内容是电子病历,但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政府都没有拿出完整的电子病历标准体系,中国医疗信息化更多的是政府行为,这为其推进提供了很大的动力,不过,中国医疗信息化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电子病历应用的利益相关者众多,这其中包括患者、临床医生、医院管理者、社区医生、医疗保险、公共卫生、卫生行政、科研机构等。这些利益相关者在电子病历信息采集和使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提出了不同的功能要求和信息标准。可以设想,如果要把创建于不同历史时期,分散存放在不同机构和部门,又隶属于不同所有者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逻辑实体,还要给不同的人按不同的要求使用,这件事情会有多难。不但要解决技术难题,还要解决体制机制,规范管理各方面的问题。 其次,由于居民流动性大,生命长期性,信息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机构,因此电子病历的数据标准规范统一后才能共享。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业务要求不一致,都要从各自视角对数据和信息标准提出要求,这无疑是电子病历资源共享面临的严峻考验。电子病历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也要经历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渐进过程。 此外,医院信息化实践证明,电子病历信息的复杂性是其他任何领域无法比拟的,因而导致电子病历信息标准开发投入很大,效益回报不明显。特别是这些信息标准的属性应该属于公共产品类别,但是政府没有足够的预算支持电子病历标准的开发,而没有电子病历信息标准,就难以实现信息交换的要求。正是电子病历信息内容的复杂性,才导致电子病历标准滞后,因此目前电子病历应用只能是个性化、小规范,局部项目首先启动。通过实践,提出信息标准使用的技术规范。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没有,也不可能立即拿出一个完整的电子病历标准体系,政府只能扮演引导标准开发和选择的角色。 新医改对于IT企业是一个机遇 随着医改的进行,更多厂商加入到医疗业IT市场的竞争行列。纵观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从1993年起步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大批做HIS的独立软件开发商(ISV)蜂拥出现;第二阶段是在价格战和不成熟的市场中,大批ISV倒掉;第三阶段则是国外公司介入。 未来中国医疗行业IT市场的快速增长,将受到更多厂商的关注。国际厂商中,除了英特尔把数字医疗单拿出来,作为与数字企业、移动市场并列的行业市场外,其他如IBM、Oracle、思科等都成立了专业的医疗行业部门。 而国内也有一些厂商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正在介入。最值得关注的是国外公司的进入,它们无疑会使医疗信息化市场的竞争态势变得更如火如荼。 随着IT应用范围逐渐拓展,更多新兴应用进入眼帘。HIS一统天下的格局终将被打破,也正在被打破。继PACS(医疗影像信息系统)快速发展后,USIS(超声信息系统)、PIS(病理信息系统)、CMS(成本核算系统)、PEIS(体检信息系统)等也在发展,未来在电子病历、社区医疗以及更大范围的健康管理方面,还会催生更多的应用。 医疗IT产品与服务一体化同时得到人们的关注。在很多医疗行业的ISV看来,整合产品与服务,是解决原有市场利润率低的最好方式,也比较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尽管医疗信息化相关服务还不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但越来越多的ISV开始靠服务,把市场做精做深。
责编:赵新娜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