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业实施ERP的致命问题一一介绍为什么ERP系统发展到现在,仍然有这么多的中小企业上了ERP项目效果不明显,甚至以失败告终呢? 俗话说,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笔者发现,现在很多中小企业,都因为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因素,导致了ERP项目实施效果不好,甚至导致项目失败。 为什么ERP系统发展到现在,仍然有这么多的中小企业上了ERP项目效果不明显,甚至以失败告终呢?笔者分析了很多案例,最后总结了其中几点原因是ERP上线不明显的致命死穴,希望能够通过这篇文章,对提高ERP项目在企业中的实施效果有所帮助。 死穴一:治标不治本。 俗话说,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笔者发现,现在很多中小企业,都因为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因素,导致了ERP项目实施效果不好,甚至导致项目失败。 一是没有彻底摆脱手工作业的坏习惯。笔者公司有一家客户,他们是纯接单生产的企业。照理来说,这种生产模式的企业,在订单管理上应该是比较轻松的。但是,事实上不是如此。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订单比较急,难于处理。如这家客户接受某个客户的订单,一张订单中有五个产品,而其中四个是老产品,一个是新产品。由于新产品需要确认价格、建立品号信息、组建物料清单等等,所以需要比较长的一个过程。可是这订单又比较急,由于品号信息不能够及时建立,所以这张销售订单也不能够及时下发。在这种情况下,生产部门与采购部门就在没有销售订单的情况下,手工开立生产订单与采购订单。这个操作习惯就是他们手工作业的时候留下来的一个恶习。其实,遇到这种情况,在系统里也是比较好处理的,把这张订单在系统里分成两张订单即可。但是,他们已经习惯了以前的手工处理方式,所以,在ERP系统中仍然沿用以前的那中不合理的方法。在接单生产的企业,若无销售订单而安排生产或者采购的话,则会产生一些不良的连锁反应,如后期不能够根据销售订单来追踪订单执行情况等等。这些不良反应在这家企业中当然也存在。 二是没有根据ERP系统的特性来改善作业方式。如对于进货检验来说,一般要求先检验后入库,如此的话,才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原材料不良品进入生产线。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检验往往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司机等不及。所以,一般情况下,仍然是走“先入库、后检验”的处理方式。可是,如此的话,当企业订单比较急的时候,某些人员就不会管这原材料有没有检验过,会向仓库“抢”原材料去生产。有时,企业的生产部门就等在仓库门口,供应商送过来的货还没来得及入库,他们就直接拉走了,更不用说是检验了。在ERP项目中,若一定要求用户“先检验、再入库”可能是有点苛求 ,但是,在产品质量越来越重要的今天,企业对于“原材料质量合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实,在ERP系统中,可以做到这一点。如笔者在给一家家电企业设计流程的时候,就在仓库设计中,模拟出一个“待检验仓库”。供应商来料若不能够及时检验,则先把原材料录到“待检验仓库”,这个仓库中的原材料,是不能够通过领料单直接领取。等到质量部门检验合格之后,这个仓库中的材料又被转移到“原材料”仓库。如此再结合 “不能负库存出库”的功能,就可以保证在生产线上的材料都是检验过的,至少在系统中认为其已经检验完毕。如此的话,对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是权限设计的比较混乱。在手工处理阶段,人治化现象比较严重,最突出的反应就是权限管理上的混乱。如在手工下采购订单的时候,采购员自己审核自己的采购单;又或者仓库人员,根据自己的心情来决定订单超收数量的处理,等等。由于在实际管理中,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当ERP项目上先后,这些毛病需要根治的话,企业往往需要通过有效的流程重组才能够完成。但是,这正是企业所忌讳的。企业在EPR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希望通过“改良”的方式来解决权限上所遭遇的问题,尽量不要对现有的利益分配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这种“改良”的模式,是治标不治本,不能够从根本上控制好作业的相关缺陷。或者说,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正是因为如上这些原因,所以,企业在ERP项目上线后,很多问题看起来好像是解决了,但是,其实是治标不治本。一些问题都暂时被掩盖了。当问题出来时,由于ERP流程作业具有一些连锁反应;反而造成的后果会比手工作业要大的多。所以笔者建议,在ER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能够治标不治本。 责编:杨雪姣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