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ERP市场谁主沉浮?

  作者:和佳产品总设计师 李力
2007/4/28 17:05:25
本文关键字: ERP-推荐文章

目前非常热门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从其前身MRP进入中国已经二十多年了,但真正使用的好的企业很少。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国外众多软件企业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在国内原有十几家专业ERP公司的基础上,几乎一夜之间就诞生了据说上千家ERP公司。从这些公司的介绍看,绝大多数的产品是国外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产品的仿制,或者是按相关书籍的内容开发的,这些产品无论在原理上、管理理念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上于现代企业的管理实践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开发、实施ERP系统,尤其是在“动态竞争”环境下好用的ERP系统的难度要远远大于人们的想象,而且这种难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增加。也就是讲,ERP系统本身也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创新”。

在“动态竞争”环境下应用的ERP系统最重要的性能是柔性化。

柔性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实施成功的有力保证。ERP系统是一个产品,既然是产品,必然在其功能和企业业务的处理上存在固有的方式方法和业务模型。这种处理方式与“静态竞争”环境下企业信息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水平有关,那时对软件的要求只是需要把执行数据的结果录入到计算机中,能够通过数据的共享,做出分析统计。而在“动态竞争”环境下,企业义务处理的速度、反应要求很高,而且一定要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进行控制和审批。我们在市场上或展览会上看到的绝大多数按传统模式发展、改进的ERP产品在实施过程中就出现了与企业现有管理模式的冲突。以销售业务流程为例,许多ERP产品提供的流程是:

销售定单 --> 提货单 --> 出库单 --> 销售发票 --> 收款单

这种销售流程对于正常的销售来讲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一个企业一部分产品在市场上非常收欢迎,用户必须要先交预付款,而且要排队才能买到产品,这一部分产品的销售流程就不同于刚才提到的销售流程,它的销售流程为:

预收款单 --> 提货单 --> 收款单 --> 销售发票 --> 出库单

因此在“动态竞争”环境下,不同的企业,甚至一个企业在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时间下,制定的销售流程会有很大的差别。例如,畅销物品的销售流程、贵重物品的销售流程、需要记录客户信息的销售流程、紧急情况下的销售流程等等,而ERP系统作为一个产品,要满足如此复杂的销售流程是非常困难的。除了销售流程之外,其他管理方面的流程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企业管理流程越来越趋于个性化。软件公司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采取两种办法:一是派开发人员到实施现场改代码,来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这样做的结果使实施成本大幅增加,实施周期延长,用户和软件公司的矛盾加大。二是用“管理咨询”的方式“规范”企业的业务流程,把企业的业务流程向软件可能提供的流程“靠拢”。

软件公司这样做,其实施周期和实施成本可以降下来,但软件提供的流程是否真能满足企业的使用要求,尤其在“动态竞争”环境下的使用要求就很难讲,这些流程需要经常变化来满足企业的真实需要。所以这种方式决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况且许多企业进行信息化实施时,也坚决反对这种做法。科学的方法是:利用“柔性化”功能,按照或者改动企业现行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模式,经过整理设定在软件中,包括机构组织机构的调整、岗位权限的调整、业务流程的改变、条件的重新设定等等,相当于将企业制度和业务流程暂时“固化”在软件中。在这些流程被执行时,对执行过程积累的数据进行效率分析、质量分析和成本分析。利用分析结果,由企业做出对效率不高、成本较高的环节自行调整的运行机制,发挥企业的主动性,用软件系统构建的台阶,逐步从企业管理现状达到实现现代化管理的目标,规避实施风险。因此,它走的是“改革”而不是“革命”的路。

对于软件公司来讲,柔性化解决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最大难点-快速实施问题
,提高应用软件行业在“动态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智能化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系统中如果输进去的数据准确,产生的结果就很有价值,如果输进去的数据不准确,产生的结果就会出现问题。尤其是基础数据,它是ERP系统运行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只有利用ERP智能化的功能才能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

企业数据大致分两类:静态数据,如产品结构、工艺路线、设备代码、人员编码等;动态数据,如计划要求,实际完成、库存量、应收帐款等;静态数据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基础数据,包括产品结构、工艺路线、设备代码、人员编码等,第二种是控制数据,包括各种消耗定额、技术指标、质量指标、有效期、最大库存量等。企业管理最难的要数控制数据的管理了。例如在要求精细化管理企业的今天,定额管理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定额的准确直接牵扯到计划能否准确制定和执行,领投料是否得到有效控制,采购是否准确和及时等等。然而如此重要的控制数据,在目前中国企业管理中是相当薄弱的。以工时定额为例:产品总装要以装配工时决定部件的配套时间,部件装配要以工时决定零件的配套时间,零件加工要以加工工时决定工序间的衔接和设备的能力平衡,同时又是成本核算中直接人工计算的依据。对于产品结构复杂、零件加工工艺复杂的企业来将,工时定额的测定、整理、调整工作量非常大,靠企业配置的定额员用手工来做,是不可能完成的。

ERP系统实施时,企业反映问题最大的就是定额无法准确提供。因此现行定额与科学合理的定额之间存在差距。ERP系统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是强加在企业身上,企业要提高管理水平,必须提供准确的定额,否则,目标就达不到。 “ERP”系统如果运用了“智能化” 的设计,允许企业第一次输入的定额就按现行定额,在这样定额标准下,制定计划,投领料,但在实际发生的环节,任任真真的进行记录,甚至为此建立相应的“法”,如“流动卡制度”。经过若干轮的循环,就会建立一组定额与实际发生的对比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建立第二批定额数据。如此经过若干次对定额的调整,定额就会变的科学合理。这些步骤相当于在现行定额与科学合理定额之间,搭建了若干“台阶”,帮助企业在定额管理问题上实现科学管理。在企业数据上尤其是控制数据,许多都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思路或方法来解决其准确性问题,如最大库存量、定货点数量、安全库存量等。

“智能化”的功能还可以使用在业务流程的运行效率上,我们把业务流程中的增值环节和非增值环节的各种情况设定一组比值,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按照设定的条件,从积累的数据当中做出分析,考核部门、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及业务流程的制定合理性。

精细化

在“动态竞争”环境下,企业经营者的思维方式要从不计成本消耗、不计效率的“粗放型”经营转变到建立计算投入、产出和资金使用效率的“精细化”管理的观念,这种管理理念一定要贯穿整个供需链。

1、精细化的计划编制。传统ERP系统计划编制的方法是主生产计划解决产品级的计划编制,物料需求计划解决的是物料级的计划,车间作业计划解决的是工序级的计划,生产计划这样的编制方法在“动态竞争”环境下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能力。例如,当销售人员在同客户谈判时,如果谈到交货期时,销售人员能否根据企业的有限能力和物资储备,准确回答客户的要求?这显然是非常困难的。“动态竞争”环境下的计划编制方法一定是瞬间完成,而且是根据企业的有限能力、有限储备,直接作到工序级,只有作到工序级,才能了解所有工序级的资源需求、对外协作计划、和资金预算。

2、精细化的预算编制。尽管企业预算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但目前企业预算编制的方法和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动态竞争”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企业编制预算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进行资金控制,因此预算编制中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部分在计算机系统的帮助下一定要细分。尤其是过去由于分摊的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因为在分摊的这部分费用中掩盖了许多不合理的开支和浪费。

3、精细化的生产管理及成本核算。上面提到生产计划的编制作到精细化,计划内容已经是有限能力下的设备操作计划了,计划的内容会非常详细。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包括生产进度、操作者、实际加工时间、设备开动时间、物料及辅料实际消耗等。这些内容的精细化管理除了可以使生产指挥者适时了解生产进度外,还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生产管理的数据积累,为“智能化”的控制数据的修订打好基础,同时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工序级的成本核算,只有作到了工序级的成本核算,才能有效的控制生产成本和杜绝浪费。

4、精细化的质量管理。首先要由设计部门和工艺部门确定工序级的技术要求和工艺参数。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详细记录检测结果,包括操作者、废品数量及原因、疵品数量及原因、疵品处理结果记录。利用这些数据的积累,分析质量原因,改进设计和工艺,同时建立岗位培训和业绩考核,控制和降低质量成本。

5、细化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实施、控制、检查、激励。做到制度到位、业务流程清晰。在业务流程环节、岗位上建立成本和效率的数据积累分析。
动态管理。

传统ERP系统功能提供的主要是“静态”数据,在“动态竞争”中更要考虑动态数据。例如上面提到的企业预算管理,当实际经营方案和模拟经营方案确定后,系统可以根据基础数据进行一系列的运算,计算出在时间坐标上的企业预算,包括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这些预算是指导企业资金运作的依据。当企业经营计划发生变化时,比如销售定单增加或减少,产品内容发生变化, 预算应该立即变化并且用新的预算控制企业资金的支出。这种预算的管理方法在手工编制预算情况下是不可想象的,但在计算机系统的帮助下可以作这种方式就是动态预算编制和控制。

动态管理还可以被用于企业的资金流动分析和部门、个人考核上。企业的资金是以多种形态存在的,如银行存款、应收帐款、应收票据、成品存货、在制品、疵品、废品、原材料及外购物品、采购在途、应付帐款、预付款等等,以前大家关心的是“量”,而很少关心其“流速”。实际上这种“流速”更能反映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经营风险,更能反映部门或个人的管理业绩。比如成品流出速度降低,说明销售环节或市场需求出现问题,管理者应立即进一步分析原因加以改进。如果企业资金在上述资金形态间的流速能够保持同一个水平或相近,说明企业的运转是正常的。

ERP产品的发展趋势已经非常明朗,就是平台+构件。管理建模平台和业务构件方式为企业和开发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软件生产率,业务建模直接从管理和业务出发,通过模型来驱动应用构架、简化和集成各类业务系统,从根本上提升软件的开发、发布和维护效率,真正实现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用户参与、快速开发、快速应用、灵活调整,大幅度提升管理系统实施和应用的成功率及投入产出比,同时改变软件公司的经营模式。值得欣慰的是,软件厂商已经逐渐意识到以业务为基础的应用集成平台和业务构件这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已经出现了一些拥有强大技术实力,又清晰地定位于平台+构件市场的公司,逐步尝试为企业应用开发商提供更贴合中国企业的软件基础平台与开发模式,为中国企业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不懈地努力。谁真正掌握了可装配的软件构件化技术,谁就掌握了ERP市场的未来。

责编:和佳产品总设计师 李力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