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消灭竞争对手最好的方法就是买过来

作者:王丹
2007/3/6 14:33:09
提到甲骨文公司,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其高调强硬、霸气十足的首席执行官拉里·埃利森,还有多年来数量惊人、近乎疯狂的收购行为。事实上,目前全球的企业级软件霸主,都在忙于收购的事宜,“并购”旋风愈演愈烈,微软、IBM、甲骨文、SAP、赛门铁克、CA、EMC,无一例外,都是其中的中坚力量……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本文关键字:

2006年3月1日有消息传出,甲骨文(Oracle)公司将以33亿美元左右的金额收购绩效管理商业智能软件厂商海波龙(Hyperion)公司。

提到甲骨文公司,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其高调强硬、霸气十足的首席执行官拉里·埃利森,还有多年来数量惊人、近乎疯狂的收购行为。

埃利森曾经在Oracle Openworld 2005大会上这样说道:“只有上规模的公司才能制胜。”这句话是埃利森的想法最真实的写照,而他的哲学也很符合收购的初衷——消灭竞争对手最好的方法就是买过来!

甲骨文究竟收购了多少家公司?20家?30家?40家?33亿美元,一个庞大的数字,甲骨文花了多少银子用于收购?200亿美元?300亿美元?400亿美元?

打开甲骨文的收购名单,上面罗列了几十个名字,JDE、Peoplesoft、Siebel等企业软件产业巨头名列其中。为了收购,甲骨文每年都要付出几十至上百亿美元。很多人都对此不解,收购是一种高风险的资本运作方式,为什么要这样做?

事实上,目前全球的企业级软件霸主,都在忙于收购的事宜,“并购”旋风愈演愈烈,微软IBM、甲骨文、SAP、赛门铁克、CA、EMC,无一例外,都是其中的中坚力量。

收购,顺应企业软件市场发展潮流

近年来,全球IT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有目共睹,但是IT支出的增长率正在逐年放缓,相应的软件行业市场的增长速度也越来越慢,许多第三方的数据调查机构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边是高速发展的IT企业,一边是IT需求市场增长的放缓,在这样的局面下,如何才能保证IT企业自己的生存?

从IT用户的角度而言,在选择所需的产品和服务时,必然要考虑IT投资的长久回报性和供应商的可信度、安全度,这样,能够提供相对低廉的价格和优良服务的企业就成为了用户的首选,而选择大量的供应商显然也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由此,用户的需求逐渐向产业内相对强大的企业集中,因为他们的生命力更为持久,由于规模效益,价格也将逐步降低,安全性和服务质量也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大公司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逐步收购对自己有威胁的对手,或者借收购拓展市场和产品线,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且,目前全球的企业软件行业,不论是技术还是应用层面,都已经逐步成熟起来,在没有“突破性技术”和“杀手级应用”出现之前,产业的内部整合是想当然的。要想保证企业长久生存和持续发展,必须拥有架构丰富的产品线和数量庞大的客户群。依靠什么手段才能达成这样的目的?收购成为了首选。

另外,从用户角度来看,他们其实也希望软件行业并购的产生。因为用户的需求是很复杂的,往往会选择多套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如果这些产品和方案出自一家公司,能够在单一的平台上运行,整合的非常完美,架构清晰完整,内部可以互联互通,那会让用户省去很多麻烦。如果选择了许多优秀的产品,技术层面和应用层面,但都出自不同的厂商,无法相互兼容、并行,甚至产生冲突,那带给用户的困扰将是无止境的,实现信息化的良好愿望变成了“花钱买罪受”。

综上,在当前的企业软件领域,收购变成了一种很常见的资本运作方式。借此来消灭竞争对手,丰富产品线,培育未来的市场增长点。

那些小公司又将何去何从?他们头上将永远笼罩着被收购的乌云。要么被并购,要么死去,似乎中小规模的软件公司已经没有了第三个选择。未来几年里,在NASDAQ上市的软件公司中,相信会有相当一部分退出历史舞台。

收购大潮中的中国“小舟”

放眼国际市场,企业软件市场已经逐步向“寡头时代”演进,完全变成了百亿美元以上的巨人企业之间的游戏。

从全球格局来看,在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市场上,微软傲视群雄。数据库和中间件领域,甲骨文、IBM、微软各自独霸一方。应用软件则是甲骨文和SAP两强争霸的格局。

回到中国市场,在这场软件并购的资本游戏当中,中国软件厂商的角色和地位又该如何?

在中国市场上,应该说软件产业的布局也是十分完整的,“麻雀虽小,却也五脏俱全”,而且拥有各个产业自身的龙头企业:数据库有人大金仓,办公软件有金山、永中,操作系统有中科红旗,中间件市场有金蝶中间件、东方通,管理软件用友、金蝶,行业软件有神州数码浪潮,外包有东软

但是与国外软件企业相比,中国软件企业的规模实在是太小了,小的可怜。在资本大浪的冲击下,很难把握自身的方向。用友、金蝶、东软、神州数码,这些国内软件行业的骄子,又有谁曾经或者将要被摆上国外软件巨头的收购名单?

曾经一度盛传的微软收购用友、甲骨文收购金蝶、SAP收购速达等消息,都已经都得到了澄清,但是现在看来,又怎么能说这些猜测一点道理都没有呢?

在大规模的并购进入中国之前,国内软件企业如何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相信这是王文京、徐少春、刘积仁、郭为这些中国软件行业领军人物每天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

国际化,放眼亚太甚至全球——“别人走进来,我们走出去”,中国人在亚太市场拥有的“地利”优势,是大于欧美人的。用友、金蝶、东软等企业都在尝试把市场扩展到亚太地区。用友在泰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布下了渠道和分公司,东软在对日外包市场上也表现不俗。

与外商联手——利用国内软件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和优势,与外商合作的同时发展壮大自己。SAP和东软的合作,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国产软件企业和外国软件巨头联手的良好典范。微软注资浪潮的资本动作,也像是给国内软件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神州数码与韩国PDM厂商INOPS的合作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并购与整合——顺应国际软件市场的潮流,在并购和整合中成长壮大。金蝶收购歌利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以上种种,都是市场上可见的一些运作方式,而中国软件厂商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但是我想:练好内功,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客户至上,拿出优秀的产品和方案,找准自己在“微笑曲线”上的位置,牢牢扎根中国本土巨大的市场,应该是一切中国软件厂商的成功的根本所在吧。

来源:天极chinabyte 

责编:王丹
vsharing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畅享IT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