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融入系统:e2.0的第二个挑战如何将企业知识整合到工作中呢?事实上,除了员工本身要能够善用企业知识于工作外,最重要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作法,就是将企业知识融入到计算机化的作业、管理与决策系统中。 企业在其生存过程中,所累积下来的各种企业知识,通常也就是企业能否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关键。然而,徒有企业知识,却不晓得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则仍然无法发挥企业的竞争力。 诚如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所言:「现代组织很重要的功能,是要把知识整合到工作中。」那么要如何将企业知识整合到工作中呢?事实上,除了员工本身要能够善用企业知识于工作外,最重要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作法,就是将企业知识融入到计算机化的作业、管理与决策系统中。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可以说就是企业的数字知识,而e2.0的发展更是数字知识建置的极致。 数字知识的隐性内容 数字知识的隐性部分,为何很难被陈述、纪录与承传呢?从软件工程角度来看,理论上透过「文件化」与适当管理,应该不是问题才对。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除了前一单元中提到的IKIWISI是背后主要因素外,更关键的地方,则是被记录下来的「内容」本身所造成的问题。 原来,数字知识的内容牵涉到不同类型的关系人。来自不同角色的认知,内容各会有所不同;不同角色能够理解或是应该理解的知识部份,也各不一样。纯从软件工程的思维出发,这些不同的内容很容易被窄化成分析、设计等文件的一部分。要期望其他不同于开发者角色的关系人,特别是重新想象团队-也就是需求的发想者,从分析与设计等文件去解构数字知识中的隐性内容,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因此我们应该先要问的是:「数字知识的内容,是由哪些成分所构成?」 专业知识 DK DK (Domain Knowledge)一般来自企业中最具相关经验、知道know-how、以及清楚需求目标的资深员工或主管。这些人员在企业中各自身负重任,通常并不是IT团队中的成员。信息化对他们来说虽然重要,通常却只是扮演需求发想者或使用者,不会是开发维护者的角色。因此,要如何从他们身上取得DK,同时又必须经由他们来验证数字知识中DK的正确性,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要落实这件工作,基本上需要一个有效的机制来记录数字知识中的DK。所谓「有效」是指,所有关系人都能够从这样的纪录中认识DK。 应用知识 AK AK(Application Knowledge)一般是来自企业中,对于信息化最有经验的人员。一个信息化系统经验丰富的人,要嘛就是曾经多次实际参与信息化开发的人;要嘛就是第一线使用过信息化系统,看过、使用过、同时非常熟悉各种信息化系统的人。丰富的AK可以帮助信息化的规划与设计,进而发展出适用的软件。在企业中,IT团队中的系统分析人员不见得是唯一具备AK的人。使用过很多信息化系统、愿意深入思考如何将自己目前实际所需,转化成应用系统机制的人,通常是企业中与该项工作最有关联的负责人,也是AK的主要提供者。因此,要如何建立信息化的AK,同时又必须验证数字知识中AK的正确性,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系统知识 SK SK (System Knowledge)的提供者,主要是以IT团队中的系统分析与设计人员为主。套用适当的SK,可以让使用者较易接受未来产出的系统。对于数字知识而言,同样地,也需要一个有效的机制来记录SK。所有关系人都必须能够从这样的纪录中事先认识SK,如此才能确保最后产出的数字知识能够符合所需。 e2.0的烘培师 (Baker) 在e2.0的时代里,企业因重新想象而发展的需求,可以说就是该企业的智慧结晶。无论是为了确认、承传、或是未来继续使用这些智能结晶,企业信息部门需要想个办法,将这些内容纪录下来。反过来说,这些内容同时也必须可以很容易从纪录中,被重新取得、理解与应用。换言之,若将e2.0的需求当作是面包的面粉、香料、与奶油等,信息部门就要能够扮演类似面包「烘培师」(Baker)的角色。将这些不同的成分组合在一起,进而烘培出容易入口的「知识面包」。而从数字知识的角度来看,将e2.0的需求分成DK、AK、与SK三种成分来整理。无论是信息化前的事先勾勒,还是在事后的维护,DK+AK+SK组成的知识面包,都是发展e2.0的一大挑战。 责编:流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