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企业信息化谁占主导,信息部or业务部这个命题似乎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很明显,但前几年确实让人引起争论。信息化嘛,总归要靠技术部门来做,信息部应占主导。但往往在最近几年看来,目前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信息化的主导者,最终应该还是业务部门。从自己经历过的大大小小几十个客户的情况来看,现金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业务部门仍然是信息化的主导部门。为什么这么说,今天咱们就在此闲话一把。 一、信息化的目的 首先要搞清楚信息化的目的是什么?目的不言而愈,什么提升管理水平,核心竞争力什么的,其实质都是为业务服务,提升企业的业务能力。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客户服务意识的提高,无论政府、银行,更别论是企业,终究都要提升服务,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而借助信息化平台,确实可以达到该目的,否则现在企业争先恐后地实施信息化是为什么?而企业里谁更懂业务?能更好地提高服务水平,无异是业务部门。因此从信息化目的来看,是业务部门主导信息化。 二、信息化的内容 信息化分为以下几层:最底层:硬件网络平台层。再上一层:软件平台层。再上一层:业务层面。最上面一层,应该是分析层。当然这些是粗略的分层。如果还要再细分也可以的。按照道理来说,硬件平台层和软件平台层,应该是信息部(技术部门)更权威。而业务层理所当然是地是业务部门更权威。而前者看起来又是基础层,因此在前几年的信息化选型过程中,更多的是技术部门在主导企业信息化选型。底层、基础决定上层(应用),这样理解似乎也很符合逻辑。因此在我前几年的职业生涯中,没有少跟人辩论b/s和c/s。平台、数据库、跨操作系统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相信很多业界朋友也跟我有一样的体会。但从我这几年经历的很多客户来看,由信息化部门主导选型的系统失败的多于由业务部门选型。其原因,应该是由于很多企业的信息部门更多的倾向于学习技术层面,而不是更多的倾向于学习业务层面,所以在信息化选型中,与业务部门的沟通等存在脱节,所以造成更多的失败。 失败案例一:买了一个不能用的平台。选型时,信息技术部门完全被软件厂商所吹嘘的技术平台所迷惑,能自定义开发,非常方便。数据测试也没有认真去做,软件买回来后,内部基本的MRP流程都跑不通,草草上了个财务+供应链了事,更别提自定义开发单据报表的事了。 失败案例二:太多的二次开发导致系统无法进行升级。信息技术部门功力深厚,“颇懂开发”,在上线系统的过程中,更多的忽略了流程的梳理,和总体全局的把握,和软件厂商之间太过计较二次开发。虽然厂商做了很多让步,做了很多二次开发,但导致系统最后升级无望,主要业务流程没有把控住,业务部门仍然不满意,不买账。 失败案例三:豪华的舶来品。某连锁门店厂商,在看中了国外软件的强大功能和平台的基础上,毅然引进这套豪华系统。引用进来后,国际顶级系统确实是好,功能很强大,但软件操作习惯实在不适合中国的操作用户。最后在感叹买早了几年声中,由业务部门进行主导选型更换。 失败案例四:前几年,在国家大力推动信息化的滚滚热潮中,不乏这样的客户,一次花上个百万,把ERP、OA、CRM、HR一应俱全全部都买下,再逐步实施。真是难为这些“技术专家”,还不知道这写东西买来怎么用,企业能不能用的,就全部吃进,就为了一个所谓的“全面的信息化平台”。 三、信息化的过程 信息化的过程,就是在实施和使用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主要是让业务部门掌握软件的操作,并对软件的操作和业务流程的结合的一个过程。根据我们前面谈到的信息化的目的,因此,这个就是以业务人员的学习和掌握为主导的。那当然也是要以业务人员为主导。 以我亲自实施过的一个案例来说,当时我的实施方案总是被信息部门挡在门外,我和业务部门都无法说服这位信息部的仁兄确定方案。眼看项目就要黄了,没法向公司和客户高层交差。我们毅然撇下信息部,单独和业务部门开始了系统建设和测试上线等的一系列过程。最终系统成功上线,客户也非常满意,最终实施方案签字和验收报告签字都是通过业务部门。 还有一个案例,就是一个中小型集团信息化客户实施的时候,信息部门提出新系统的基础想要保留使用以前系统的基础数据。这样避免业务部门的整理和录入工作量。甚至是保留原有老系统,做开发接口实现新老系统衔接即可。站在他的角度,好像是在做好事,但我们和业务部门讨论后其实发现,早期的很多基础数据无论从编码还是名称都存在硬伤,仍然新系统仍然留用,弊大于利。因此,在和业务部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我们坚决抛掉老系统,完全按照系统进行实施。最后,取得大家都满意的效果。 四、结后语 1、并非所有企业的信息部门都不合适主导企业信息化,这主要要看信息部门的领导人熟悉不熟悉企业业务,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的业务能够认真学习和钻研,做企业业务的专家。 2、本文讨论了一个倾向和规律。这也要针对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言,每个企业信息化进度也不一样,因此也不能千篇一律。
责编:张赛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