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重塑企业
重塑中国企业,企业必须要回归到基本面,即通过持续的产品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精细化的经营管理以及高效的人力资源来获得可持续的增长。信息化是帮助企业优化创新、提升管理和人力绩效的有效手段,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信息技术是在过去20年中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 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法理德-扎卡里亚在其所著的《后美国时代》一书中指出,全球经济增长是政治、经济和技术这三大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政治上看,前苏联解体催生了一个全球政治相对稳定的时代;从经济上看,市场经济成为广泛推行的经济管理方法;从技术上看,信息技术革命加速了单一全球经济体的兴起,通信成本急剧下降,信息网络四通八达。突然间,“内布拉斯加州的体育用品商店可以从中国进货,然后远销到欧洲,并任命班加罗尔的会计师掌管支票簿。” 今天,信息技术到底还能不能像过去二十年里那样,变革组织的管理架构和流程,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组织的竞争优势?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似乎进入了平台,逐渐放缓了革命的速度,对于这个问题开始出现了争议——有人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企业IT系统日趋标准化,它们已经不能制造差异性优势,而只是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也有人认为信息技术仍然能够带来竞争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必须不断更新,因为竞争者能比以前更快地模仿,而且有可能做出更出色的创新,实现超越。 信息技术依然是构建竞争力的基石 发源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证明,信息技术依然具有强大的“赋能”力量。在受金融危机冲击最激烈的时候,那些勇于利用信息技术在管理和运营上创新的中国企业实际上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并能够提早为经济恢复,加速发展做准备。在订单压力凸显、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资金紧张、人力资源成本持续提升、节能环保责任加重、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等金融危机所施加的种种压力下,这些企业快速地优化自己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积极探索转型和升级之路。 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世界工厂”,中国企业实现业务增长,执行的是要素驱动型的发展模式,即单纯通过增加投资、扩大规模、增加工厂和流水生产线、增加设备这些生产要素来驱动企业发展。而在全球产业链中,中国企业的产品体系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客观上加速了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转型,即通过提高人员生产力、设备生产力、提高资金与资本的产出率来驱动企业的发展,这就是中国企业的转型。同时,在全球化产业链竞争中,中国企业努力将产品体系从原来处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推进,如从代工生产转向参与价值链中高端的品牌、渠道、技术设计乃至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这就是中国企业的升级。 实现,总体上要求企业具备更加精细管理的能力,以构建更加敏捷的经营体系。实际上,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和运营能力的中国企业,更能够适应金融危机带来的环境变化。 上海集优紧固件有限公司是国内生产、出口紧固件产品的企业,产品销往9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客户。过去一直只做出口业务,但由于汇率和反倾销的风险,对外出口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公司管理层开始深入分析内销和外销在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上的不同之处,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内销在业务中的比重。第一主推行业宽、 质量高、 附加服务多的高附加值产品;第二向终端找经销商,创造更多的服务价值;第三增强产业两端的比重, 一头是技术的开发、采购,一尾是销售、物流,目前集优公司是20%自己制造、40%后处理加工、40%全成品采购,增加内销,将使得更多的技术开发成为可能,物流销售的环节也得以扩展;第四市场多元化发展,风险分散。而且,公司也在尝试创新经营模式, 因为在国内建联销店面成本太高, 所以正在考虑在网上做电子商务销售。 然而,最值得一提的是集优公司的物流仓储体系,直接决定着集优在紧固件上配送的品种、质量、包装的多样性,是集优创造服务价值的中心枢纽。集优携手用友实施了用友U8,通过U8管理平台,巩固了集优在仓储物流方面建立起来的服务竞争力,同时把前端的贸易、零售以及后端的制造联系起来,加快了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 2008年,集优在钢价、汇率波动、欧洲紧固件反倾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综合不利因素影响下,全年销售依然保持了20%的增长,企业管理层总结认为,这还是向内销转型的相关策略贯彻得不够彻底,否则将能够保持上半年50%的高增长速度。 上海集优集中了几乎所有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节能减排政策,以及来自同行业的激烈竞争。然而,上海集优却在这样的困境中找到了突破之路——依托于管理信息化技术,制造业向仓储物流业转型,重塑核心竞争力。 信息技术是行业发展和企业变革的推动力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技术创新管理、运作管理专家安德鲁?麦卡菲和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埃里克?布吕诺尔夫松对过去数十年间美国各行各业所有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IT投资水平与竞争格局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自20世纪90代中期起,企业IT支出开始迅猛增加,正是在这一时期,行业领先者和落后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赢家通吃的市场越来越多,行业集中度上升,竞争对手的排名变化加剧。在信息技术上投入最大的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最明显,如消费电子。即使考虑了并购、全球化和研发投入等因素对竞争格局的影响,这个结论依然成立。 这个结论同样适用于中国。 2007年3月13日,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发表了一篇名为《数字化繁荣》(Digital Prosperity)的长篇研究报告,该报告就IT对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该研究报告指出,美国1995年到2002年之间全部生产力增长的三分之二要归因于IT,而投资于IT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相当于其他投资的3~5倍。由于种种原因,IT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没有发达国家那么大。该报告特别指出,IT对中国生产力提高的贡献度为38%,对于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度为21%。 以房地产业为例,信息技术在这个行业中的有效应用有效地促进了领先企业实现跨地域扩张。在中国,作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房地产业,其超常业绩增长更多来自于行业整合暨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是一种靠销售额提升而非利润率扩大的业绩增长模式。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房地产公司必须要进行转型,即从粗放式发展转向规模化、品牌化、差别化、低成本、规范运作发展。随着市场日渐成熟,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多地向拥有资金实力、品牌影响力以及卓越管理能力的房地产商集中。 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项目型行业,企业由于行业发展较快,行业利润较高,对内部管理并不是十分重视,基础管理较为薄弱,不够规范。随着中国房地产企业从小到大,从区域经营到跨省开发,房地产公司在扩张时面临着多项目协作与资源无法有效整合的问题。由于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传统的操作流程无法对项目开发成本实行动态监控,导致成本居高不下,项目利润持续下滑。又由于动态成本及合同管理的不透明,存在着违规违纪、腐败现象。同时,集团化、跨地域经营发展、多项目运作的地产企业,各个部门、流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工具,因而内部知识和关于招投标、合同、成本、顾客资源等信息不能有效传递。集团内存在着一个个信息孤岛,使得集团内部知识与信息无法共享,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先企业,大连万达集团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问题。为此,万达集团优化了横向价值链(土地获取、房屋开发、设计、招投标、工程管理、营销、财务、人力资源)和纵向价值链(集团总部、分子公司、项目事业部),通过构建集成信息平台,保证横纵向价值链知识和信息共享。在用友NC管控、协同、集成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平台支持下,大连万达集团实现了整个业务流、资金流与信息流高度集成,为解决全面扩张战略下的项目协作和资源整合问题,使动态成本及合同管理透明化,抑制消除违规违纪,改善内部知识和信息共享,实现无障碍沟通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以来,中国房地产行业在振荡中前行,房地产行业进入了盘整期,业内人士的普遍判断是“振荡”依然是2009年房地产行业的主题词。然而万达集团的发展态势却是独立于全行业。 2009年计划新增大型开发项目超过10个, 新增电影屏幕预计达到10000块。 信息技术为大连万达集团巩固和提高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重塑企业基本面 今天,中国经济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逐渐走上恢复的通道。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1%,第二季度同比增长7.9%。然而,经济回暖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将重新回到高增长、高消耗、低效率的发展之路,中国企业必须要通过转型和升级,来适应即将到来的新的经济环境。 在这种新的经济环境中,中国企业必须要学会持续创新,创新要“常态化”。中国绝大多数企业都已经意识到,在短缺经济时代和不充分竞争时代的“一招鲜,吃遍天”已经不复存在。相反,越来越充分的竞争逼迫着企业必须以持续的创新去赢得顾客,赢得市场。这种持续创新存在于企业各处: 大到战略、 管理和商业模式层面, 或者在产品、 技术和市场层面, 小到企业运营细节。 积少成多、 集腋成裘, 积极主动地进行小创新即能积累出大创新。 同样,中国企业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特别是精细化经营管理的能力。这次“过冬”,企业扩张速度放缓,但也提供了企业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良好契机。CEO们希望通过精细化经营管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增强企业信息的透明度,加强企业风险控制能力;提高企业管理者决策水平,提升企业敏捷经营、快速响应能力。 另外,对于人力资源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个企业是否能够保持高水平的盈利能力,关键在于,第一能否通过持续的创新获取顾客价值,第二能否通过精细化的管理降低成本,快速反应,从而扩大价值空间。企业要通过持续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来实现有效的转型升级, 最终需要由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来完成。因此,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看, 优秀的企业之所以能够领先于追随者, 并不是因为其人力成本低廉, 而是因为其单个员工的产出效率更高。 在现代经济中,无论是持续创新、实现精细化管理还是提高人力绩效,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实际上,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企业的神经网络末梢中,它像血液一样在组织中无处不在,又像血液一样决定着组织的生命。 重塑中国企业,企业必须要回归到基本面,即通过持续的产品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精细化的经营管理以及高效的人力资源来获得可持续的增长。信息化是帮助企业优化创新、提升管理和人力绩效的有效手段,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责编:王丹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