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数据挖掘之 客户细分

  作者:姜玲
2007/3/28 16:38:38
本文关键字: ttnn 2005年11期

关于客户细分,我想大家多少都有过一些了解,甚至有很多"弟兄姊妹"都亲自做过。呵呵,我想谈到的就是:细分无用。

从挖掘模型角度来看,细分属于"无监督学习"模型,呵呵,我对模型也是"有限"人士,也就只能有限解释了,诸位权当"网文"而已,看看则已。

无监督学习,从实际建模来看,就是没有目标变量。有x有y,那就是有目标变量,即建立x和y的等式;只有x,那就是没有目标变量。

没有了目标变量作为"督导",那么模型如何才能评估好坏呢,呵呵,这就靠细分建模中常提到的空间距离。简单说来,就是你分好n类后(类由一群用户组成),各类之间的距离要长些,而同一类中用户之间的距离要短些。空间距离呢,就可以由用户的诸多属性的一个函数给出,如大家都熟知的"欧式距离"。还有,一般在做细分时,还会限定每个类的用户最小个数,以保证分类不要太多。(有点太通"俗",多包涵)

细分专题在好多省份的移动公司都上了,特别是上海有个学院派的公司,叫"华院"(说是和老江的母校关系亲密),单一个细分专题就做了好几个省份,赚了不少银子。曾经有幸"参观"了华院的细分专题。

谈到细分客户的应用,渊源我想还是从营销学的角度提出的吧--要做精细化营销,要细分市场。简单说就是要有全球通,也要有动感地带。当然,这还不细,要继续细分。

而目前做的细分,多数是先"海选":选出用户的无比多的属性,如在哪个时段,有多少次被叫,多少次长途主叫,多少次ip主叫;还不细,那就把时段在分成是节假日、工作日:在节假日的xx时段的 漫游的 主叫的 长途的 ip的...次数(够细吧)。呵呵,组合起来个千而八百是不成问题的。然后把这些信息扔给模型,歘歘歘,就出来20左右个分类(当然要做一些变量选择的工作)。每个分类拥有了一个标识:cluster1~cluster20。这些个cluster-i,可苦了使用人员--"我怎么理解呀?"。

得给出通俗点的解释:如少女、大嫂、plmm、芙蓉姐姐等等才好呀!--给每个细分一个特征表述。怎么表述呢,那么多的变量属性呀!!那就来些简化吧。看看每群的arpu如何,分成低端、潜力、高端好了。全体用户ip通话月均4分钟,cluster-i通话月均8分钟,好了,cluster-i就"ip侧重潜力组"好了。

然后就是细分展现--因为这样的细分暂时还不能结合实际营销进行使用,那就展现出来吧。每个用户在"男性、女性、xx地区、某某套餐等"属性之余,就多了一个属性:归属哪个cluster-i,这个cluster-i的特征表述是...。

这样一来就引起诸多歧义了:这个用户归属ip侧重潜力组,可明明就是一个ip电话都没打呀。(我做过一次简单数据分析,看了看该组ip通话时长频数分布图,呵呵,为0的就有1/3强;虽然从均值和总体用户对比,确实就是8分钟vs4分钟,没错的)。

为此,我才提出了"个人观点"--这样细分"无用",是对细分技术的"滥用"。

细分还是更应该从市场需求来,不求做一个"全体用户细分n群"(所谓的基础细分);可以先分析出对某项业务使用有特定需求的一群群体,结合深入的实际市场调研,制定针对性营销策略,推荐给这部分特定使用群。呵呵,这样一来,细分可就好挣钱啦--年年细分,今又细分;移动用户被我们一刀刀切来,这银子嘛也就...

以前探讨过此"细分无用说",比较认同这样的说法,至少在现在这个时候。
 
严的这个例子中涉及到数据挖掘要解决的问题中的两个——分群和概念描述。分群没有目标变量,因此也就显得这件工作本身就缺乏明确的目的性,恐怕这就是细分无用的起因吧。
 
相比分群,我想概念描述更需要丰富的业务经验。每个聚好的类别,给之cluster-i,cluster-j这样缺乏业务含义的名称起不了多大帮助。因此需要给每个群一个恰当的特征表述。刚才宇航看了严这个例子,发出感慨,"他举例子喜欢用少女啊、mm什么的",但如果给每个群起个有诱惑力的名字,恐怕不是坏事,并且能够让客户细分的目的性更强一些。
 
因此,我猜测之所以现在觉得细分无用,有两个难点制约了其目的性。
 
一是细分变量的选择,一是分群之后的特征表述。

好久没发言了,也来侃侃如何分人。

先看看目前社会上如此把人分类的

例子1:

北京人、非北京人

这是从北京政府和市民角度的客户细分,显然偏重点只关心是否具有北京户口?

说明:分类依赖于分析者的感性目的。外地入京有户口的在一些分析人士中恐怕也不算是标准的"北京人"也就是基础细分之上的二次细分,但往往是潜台词。
 
例子2:

有钱人、工薪阶层、穷人

这个细分主要考查银行里钱的多少,标准看上去只有一个。

说明:细分是依赖于客观存在量化,当然对于细分的目的和潜在后续手段另外有一套标准。
 
例子3:

美女

涉及细分因素很多,皮肤、脸蛋、身材、气质等
说明:这个细分就不在是单纯的分类了,而是模型评价,特个性的那种。
 
到这里我理解,如果细分是单纯的分类,不被目的和观点所影响那他基本上不存在,也不存在什么基础分类的概念,因为所有分类都是扁平的,重要和不重要也是依赖于分析者。
 
客户细分和模型要分离开来,如果把客户细分当成筛子,那么模型就是分拣工。
客户细分的关键在于给客户一大堆筛子,我可以帮你过滤,但不能帮你分拣和命名,这又回到了老问题上,需要有个妥协的处理方法。这也是BI一直被客户称为花瓶工程的原因了,把分析完全实体化客户觉得不符合需求,而提供分析工具和数据他们又觉得你的东西太难用。

建立客户细分的方法就是引导客户提出他们对客户369等的看法,大加赞赏然后小小的加以完善和扩充,我们当助产士就行了,谁来分?客户自己!

1、谈到细分如何提出,首先细分是为了解决什么?

营销学上提出了“一对一个性营销”,而在电信行业对于“一对一”有着一定的误解,一个客户经理根据一个客户的个性需求来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维系”;这种做法显然是有问题。而细分是更“确切” 意义上的“一对一营销”。

细分就是为了客户关系管理,将用户划分成可管理的群体。

2、简单的细分:

在移动,最简单的细分就是按一个划分标准来分群,如:按地域对客户进行划分,各个地市、县市分片,各个分片的客户经理维系属地为本分片的客户。

多维细分:

复杂一点的,就有多维细分,或者说是广义上的多维分析的一种。如从地域、性别、是否集团客户、收入分档等。

3、从细分用户的角度来看,细分又可以分为:

根据用户基本属性(年龄、性别等细分。

根据用户行为属性细分,如根据帐务属性细分,如:是否使用短信、彩信、长途、漫游等等;根据用户的cdr及客服等,又可以得到用户细分:是否投诉、呼叫接通率、手机终端、热点小区等等、使用时段、主被叫行为、呼叫对端等等。

4、细分更重要的是要有相应的应用,即细分的目标。细分的数学模型、算法等,相对来说较次要。

严桑提到细分采用聚类的挖掘技术,没有目标变量。
 
同时也提到"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细分的目标",我相信这点,做任何事情都得有目的性。
 
那么可否如此理解——"细分变量的选择即确定了其目标"。


 

责编:姜玲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
Baidu
map